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武漢日夜》傳遞中國式愛的力量

2021年01月23日07:50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武漢日夜》傳遞中國式愛的力量

日升日落,生生不息!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今天登陸全國院線。該片由30位攝影師在2020年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堅守武漢的各大醫院拍攝而成,影片將鏡頭對准疫情考驗下的普通人,有夜晚睡在車裡的醫護人員,有想吃開水泡饅頭的病人,有接送孕產婦的志願者,有等待妻子出院的丈夫……影片細節朴實溫暖,克制不煽情,傳遞中國式愛的力量。

初衷:懂得有愛才能無畏前行

拍攝素材在先,決定創作紀錄電影在后,《武漢日夜》是一個反其道而行之的創作過程。

“從2020年初,我們電影頻道做了大量與抗擊疫情相關的節目,包括《最美的平凡》《兩地書》《戰疫故事》《陽台裡的武漢》等,這個過程逐步累積起了1000多小時的素材。我們每天看這些素材,每天都被感動著。人能夠如此堅韌地活著,也讓你重新思考生活。”影片總制片人李瑋說。

總有些事應該被記錄,總有些人讓你相信希望。談到影片創作初衷時,李瑋表示,《武漢日夜》沒有使用一句畫外音,沒有編寫一句台詞,真實記錄下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每一個平凡的人和家庭,讓我們更加懂得有愛才能無畏前行,緊緊擁抱熱氣騰騰的生活。“《武漢日夜》有淚水,但更多傳遞給大家的是愛和溫暖,是珍惜我們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親情和陪伴,讓心變得堅強溫暖。”

拍攝:用生命記錄每一幀畫面

“很多鏡頭都是流著淚拍完的,我們告訴自己一定要用心把這些記錄下來!”為《武漢日夜》拍攝視頻素材的這支攝影師隊伍被稱為“戰地攝影連”,這30位並非都是專業的電影攝影師,大部分來自湖北各家媒體,甚至在影片剪輯完成前,導演和攝影團隊還“素未謀面”。

在一線的那些日日夜夜,“戰地攝影連”的攝影師既是記錄者、見証者,也是參與者和陪伴者。幾位攝影師都還清晰記得當初遭遇的幾次“驚心動魄”——跟車時意外劃破防護服,突發狀況出現時來不及做全保護措施的跟拍……攝影師唐小洲回憶,第一次換防護服時,他緊張得可以聽見自己的心跳。“戰地攝影連”的其他成員也坦言,自己前往病區和ICU前想過很多,有顧慮,有害怕,但真正進入一線,一切的擔憂又都被拋在了腦后。

攝影師陳亮在拍攝的三個月裡跑了1萬7千公裡,每天開著車在武漢三鎮轉,尋找線索,一個人干掉了好幾箱紅牛,餓了就吃點面包、泡面,以至於患上胃潰瘍。但他說,當時家裡人都很支持他的工作,為他能夠到一線參加拍攝而驕傲。

拍攝期間,醫生和患者之間自然流露的真情,讓攝影師陳卓格外感動,他說大家經常是一邊哭一邊拍。“鏡頭中,一位患者孟大爺跟醫生和護士說,你們是‘迎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人’。醫生卻回復道,患者才是真正的英雄,他們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跟病毒戰斗,我們只是過來幫他們打仗的援軍。”導演曹金玲記得,一位患者的親屬曾跟她說過,攝影師的鏡頭讓他得以用另一種方式待在妻子身邊,將無法與親人說的話一一傾訴,這些於逆境中傳遞的力量,已遠遠超過了記錄本身。

看過三遍《武漢日夜》剪輯版的現場導演譚海燕動情地說:“《武漢日夜》是我們這麼多人的心血之作,觀眾可以看到我們武漢人是怎麼從災難中熬過來、挺過來的,這些不可以忘記。”

好評:搭建充滿希望的心靈方艙

《武漢日夜》用電影化的視聽語言,通過平凡人的故事,表達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主題,也謳歌了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市。武漢的日日夜夜,也是中國人的日日夜夜。

影片日前點映時,獲得如潮好評。《武漢日夜》打動觀眾的已非簡單的淚奔,致敬英雄、向陽而生、無畏前行成了這部電影在網絡上最熱門的關聯詞。

在主持人康輝眼中,《武漢日夜》會成為很多人的收藏,“電影沒有過多的渲染,而是以一種極其克制的情緒和手法,記錄下那段難忘的日子。而正是這種克制,讓內心的力量更加澎湃。”白岩鬆說,經歷過這些特殊的日子,有些人可能不忍再看這些瞬間,“但我覺得,恰恰是在此時看這部紀錄電影,才能更多更強烈地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愛的價值,《武漢日夜》會鼓勵我們每個人繼續前行。”

《武漢日夜》不僅帶觀眾直擊抗疫現場的生死瞬間,更傳遞出大愛與希望。一位觀眾觀影后評論:“生活是如此殘酷,可我們卻又這麼熱愛。電影沒有一直沉浸在悲痛中,痛苦之后,我們無比欣喜地迎來了很多新生命,也看到了新希望。”(記者 袁雲兒)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