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2021年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活動>>建黨百年路 奮斗新征程

此間曾著星星火——記中共一大嘉興南湖會議

2021年01月25日07: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此間曾著星星火(崢嶸歲月)

  南湖革命紀念館外景。

  盛建生攝

  南湖革命紀念館序廳。

  王小崢攝

  南湖上的中共一大紀念船內景。

  王小崢攝

  南湖上的中共一大紀念船外景。

  嘉興市委宣傳部供圖

  這一天,似乎十分尋常。

  距浙江嘉興火車站不到兩裡地的獅子匯渡口,上海到杭州的早班火車路過不久,停靠在碼頭上的一條畫舫,登上了一撥客人,穿橋過河,便到了嘉興南湖。

  船在湖裡悠游了一圈,搖到離湖心島煙雨樓東南約200米的僻靜湖面上,便停櫓住棹,停在湖面。

  這是1921年8月初的一天,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最后一次會議,就在這艘游船裡悄然開始了。

  會議首先通過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黨綱開宗明義第一條即是“本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提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聯合第三國際”。

  黨綱隻有15條,不足1000字。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時,最后一天原法租界的巡捕闖入會場,初擬黨綱的一張紙險些暴露。而在南湖會議上,代表們正是依據這頁紙,字斟句酌,擬定黨的綱領。中國共產黨的制度建設,正源於這份起初僅15條的黨綱。

  這份黨綱每一條字數都不長,但力透紙背,特別是在組織章程中明確提出了入黨須由黨員介紹、候補黨員經過一定考察期限才能被接收等規范,時至今日仍然為我們黨所沿用,是9100多萬中共黨員人人都履行過的入黨程序。

  黨綱每通過一條,船艙裡便會響起一陣掌聲。

  會議接下來通過的是《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規定“黨在當前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加強對工人的領導,注意在工人和其他勞動人民中發展黨員,在反對軍閥官僚的斗爭中,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

  “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一大代表董必武1964年重訪嘉興時,曾為南湖革命紀念館題詩紀此盛事。

  一大后,毛澤東回到湖南后就和中共湘區委員會發動了長沙泥木工人、水口山鉛鋅礦、安源路礦等大罷工,並取得勝利。一大以后僅半年時間,全國就發生大大小小罷工90余次,在此基礎上,很快形成了以京漢鐵路大罷工為標志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會議約11時開始。上午的議程結束后,一隻竹編大籠屜被遞上畫舫。船艙中,擺下一桌頗具地方特色的南湖船菜。

  離船不遠,就是煙雨樓。但代表們匆匆用餐后,很快又投入熱烈的討論中。

  當會議討論到《中國共產黨宣言》時,圍繞著黨員能不能做官、當議員的問題,如何看待南北政府特別是如何看待廣州軍政府時,代表們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在獅子匯渡口把代表們接上游船后,一大代表李達的夫人王會悟就一直坐在船頭望風放哨。在上海原法租界舉行的一大會議被迫中斷,讓每個人都繃緊了安全這根弦。這一天從上海坐早班火車來嘉興時,代表們分別乘車,在不同車廂落座,即便迎面相遇、擦肩而過,也裝作素不相識。車票上的目的地是杭州,經停嘉興時,他們佯作下車散步,然后快速混入月台上嘈雜的人群。

  王會悟一直緊張地觀察著湖面的動靜,每每有別的游船靠近,她就會視湖面情況敲打艙門提醒。

  下午5時左右,湖面上突然出現一艘汽艇,似乎正朝畫舫而來,越駛越近!王會悟立刻敲打船艙通知休會。她之前就准備了一副麻將牌,代表們立刻收好文件,將麻將擺上方桌。汽艇越來越近,卻並不減速,又飛快駛過。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顯然,這只是一條普通游艇。

  由於分歧比較大,大家爭論了很久,也不能統一意見。但來自游艇的虛驚也提醒代表們時間緊迫。最后,大家決定,將宣言交由陳獨秀決定是否發表。

  會議最后一項議程,是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任書記。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正式完成組織立黨。沒有組織立黨,就不可能形成強有力的革命力量,不可能在短期內迅速掀起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的高潮,不可能最終發動和組織起“風展紅旗如畫”的革命武裝。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最后,全體代表在船艙中,緊握右拳,庄嚴而輕聲地喊出時代的最強音:“共產黨萬歲!第三國際萬歲!共產主義——人類的解放者萬歲!”

  正值盛夏,南湖荷花盛開,翠柳拂堤,見証了這次重要會議的煙雨樓在綠樹掩映下倍顯庄嚴。

  “煙雨樓台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雲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1963年,董必武曾為南湖會址題寫這樣一副對聯,如今就挂在煙雨樓上。

  大約下午6時,代表們悄然離船。此時,湖風乍起,減去些許盛暑的悶熱,代表們大多沒來過嘉興,但大家都步履匆匆,或當晚,或翌日,就離開了嘉興。從此,把革命的火種帶向全國各地。

  一艘小船,一天短會。然而,這一天,極不平常。歷史已永遠銘記這一天!

  煙雨樓前的那條普通游船,從此也不再普通,它由此駛進永恆的時間裡,見証了“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本報記者 費偉偉 方 敏 戴林峰)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