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京報館: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前哨

2021年01月28日07:35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位於西城區魏染胡同的京報館,是著名報人邵飄萍所創《京報》的辦公地舊址。歷經百年滄桑,報館樓門上方邵飄萍親筆所題的“京報館”三個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見。它們,見証了那個動蕩年代“鐵肩辣手”的時代良心,見証了北方地區革命輿論陣地的重要使命,更見証了一位秘密共產黨員用生命追求光明和真理的奮斗足跡。

“鐵肩辣手”是京報館的魂

魏染胡同30號、32號是一棟坐東朝西的灰色二層小樓。夾在鱗次櫛比的平房中,這棟小樓頗為顯眼,頭回路過此地的人常被樓門上鐫刻的“京報館”三個大字所吸引,進而萌發探尋這家老報館前世今生的想法。

時光倒流103年。

那時的中國正值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帝國主義的侵略掠奪、封建軍閥的連年混戰令國家遍體鱗傷。32歲的邵飄萍辭去《申報》駐京特派記者一職,決心自己辦報,以筆為槍,宣傳真理,抨擊邪惡,喚醒人民的覺悟。

1918年10月,邵飄萍創辦的《京報》誕生了。《京報》的創刊詞擲地有聲:“時局紛亂極點,乃國民毫無實力之故耳”“必從政治教育入手,樹不拔之基,乃萬年大計,治本之策……必使政府聽命於正當民意之前,是即本報之所為作也!”邵飄萍還親手寫下“鐵肩辣手”四個大字,懸挂在編輯部的牆上,與報社同仁共勉。

起初,京報館位於前門外三眼井38號,后遷到琉璃廠小沙土園胡同。1920年9月,因報館房屋窄小,京報館遷到了魏染胡同。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京報》問世后,講求新聞的時效性,注重時政報道和評述,反帝反軍閥旗幟鮮明,很快在讀者中樹立起正義與進步的形象。辦報不到一個月,《京報》的發行量就從300份增至4000份,最高時達到6000份。這在當時的北京是首屈一指的。除了每天出兩大整張報紙外,《京報》還相繼出版了《京報》副刊、《莽原》等10多種副刊。魯迅就是這些副刊的作者之一。至今膾炙人口的眾多名篇,如《燈下漫筆》等雜文、小說,都是通過《京報》的這些副刊發表的。

對五四運動起到直接推動作用

巴黎和會關於山東問題的無理決定傳到中國后,全國人民怒不可遏,紛紛舉行集會表示強烈反對。《京報》於1919年5月2日撰文疾呼:“山東存亡的問題,就是全國存亡的問題,這不是晴天霹靂,同胞應該一齊驚醒的麼?”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學和北京專科以上各校學生1000多人,在北大法科禮堂舉行集會。在這次集會上,邵飄萍以《京報》社長的身份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現在民族危機系於一發,如果我們再緘默等待,民族就無從挽救而隻有淪亡了。北大是最高學府,應當挺身而出,把各校同學發動起來,救亡圖存,奮起抗爭。”在場學生悲憤交加,紛紛上台發言。發言者慷慨激昂,聲淚俱下。北大學生謝紹敏當場咬破中指,裂斷衣襟,血書“還我青島”四個大字,懸挂在會場的前台,表示反帝愛國的決心。會議氣氛極為悲壯,大家紛紛要求嚴懲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

次日,3000余名學生走上街頭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一場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揭開了中國近代歷史上新的一頁。《京報》對於這場偉大運動起到了直接推動作用。

1923年5月5日,馬克思誕辰105周年紀念日。《京報》出版《馬克思紀念特刊》,詳細地向讀者介紹了馬克思的生平及學說。

向傳播馬克思主義轉變

五四運動爆發后,《京報》連續發表《外交失敗第一幕》《速釋學生》《研究對外之辦法》《再告工商實業界》等文章,以強有力的輿論聲援學生和各界的反帝愛國運動,引發了反動當局的極大恐慌。北洋軍閥政府以“擾亂京師治安”“侮辱政府”為名下令緝捕邵飄萍,並查封了《京報》。

迫於險惡局勢,邵飄萍不得已東渡日本。在日本期間,邵飄萍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讀書,涉獵多為社會學、經濟學問題,諸如《資本論大綱》《世界大革命史》《社會主義論》等。這一時期,他認真研究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十月革命后的俄國社會狀況,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寫成《綜合研究各國社會思潮》和《新俄國之研究》兩部專著,簡明扼要地向國人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重大意義,同時指出,研究社會主義應時時勿忘中國實情。

1920年4月,《綜合研究各國社會思潮》書稿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同年8月,《新俄國之研究》也在國內出版發行。當時,國內缺少系統而客觀宣傳社會主義以及介紹新俄國的專著,邵飄萍的這兩本著作一經問世便引發關注,兩部書都再版多次印刷。毛澤東在創辦湖南自修大學時,為教學開列的參考書中就有《新俄國之研究》一書,足見當時的社會影響之廣泛。

躲避政治迫害、東渡日本的時期本是人生的一段苦難,但邵飄萍卻以新聞記者特有的政治敏銳以及對社會的極強洞察力,認真研究了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思想上有了一次重大飛躍。馬克思著作“明示社會發達之傾向,社會主義社會有必然實現之趨向,而說明真理之路”,俄國十月革命開創“世界歷史上之一新紀元”……這些思想對《京報》的辦報思路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后,《京報》開始向傳播馬克思主義轉變。

馬列特刊從京報館送到讀者手中

邵飄萍從日本回到北京后,四處奔走設法復活《京報》。1920年9月,在李大釗等人的全力協助下,《京報》得以復刊。此后,《京報》以嶄新的面目,成為北方地區最令人矚目的革命輿論陣地之一。

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成立。一周后,《京報》以《蘇維埃國大聯合正式成立》為題加以報道,后又陸續刊登多篇文章對蘇聯的政治、經濟、社會情況加以詳細報道。1923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105周年紀念日,《京報》以四版篇幅出版《馬克思紀念特刊》,這期特刊不僅詳細地向讀者介紹了馬克思的生平及學說,還醒目刊出了馬克思和夫人燕妮的照片。特刊免費贈送讀者,在當時堪稱破天荒的舉動。1924年3月30日,《京報》又發行了一期《列寧特刊》。

此時,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並積極開展各項斗爭,邵飄萍與北京的共產黨組織成員交往甚密,《京報》開始積極配合共產黨的活動,凡《京報》宣傳有關中國共產黨人的重大活動,或介紹馬克思主義和蘇俄的文章,邵飄萍都親擬標題、安排版面。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刊物《向導》周報創刊后,每一期的詳細目錄都在《京報》以廣告形式刊登,並配有熱情洋溢的文字加以推介。

《京報》這塊陣地,已不再滿足於一般的宣傳報道,而是以實際行動投身到中國社會大變革的斗爭激流中,積極主動地配合中國共產黨北方組織工作。

派出記者報道工人學生運動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舉行成立大會,遭到軍閥吳佩孚的武裝阻撓。為表示抗議,總工會發動了總罷工。罷工期間,《京報》密切關注著工人斗爭的發展,與中共黨組織保持著密切聯系,派出攝影、文字記者多方採訪。2月6日,《京報》以《京漢路工人昨起大罷工》的大字標題發布消息。2月7日,《京報》刊發各界人士支持工人斗爭的宣言及通電。震驚全國的二七慘案發生后,《京報》以醒目的大字標題刊出《昨日長辛店槍擊工人大慘劇》一文,報道了慘案發生的經過和工人浴血搏斗的情況。2月9日,《京報》又刊出《第三國際慰問京漢路工》的消息。之后,《京報》冒著再次被查封的危險,從輿論上和道義上給罷工失敗的工人階級以支持。為了總結工人斗爭的經驗教訓、紀念二七運動中工人階級的革命精神,中共北京地委指派羅章龍、高君宇等人編寫了一部《京漢工人流血記》,這本書在邵飄萍的全力協助下秘密出版,發行量數以萬計。

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段祺瑞執政府的衛兵肆意開槍射殺手無寸鐵的請願學生,造成死47人、傷200余人的大血案,舉國震驚。《京報》立刻派記者赴現場調查採訪,並發表了題為《世界之空前慘案——不要得意,不要大意》的討段檄文。此后幾天,《京報》及副刊連續刊出聲討文章,不到半個月時間,共刊發各種有關慘案的文章200多篇,沉重打擊了反動當局。

這一時期的《京報》,本著對光明和真理的追求,通過紙和筆與革命先驅者們一起沖鋒陷陣,成為中國共產黨有力的思想傳播陣地。

京報館的辦報風格影響了一代人

《京報》創刊后,邵飄萍得知北京大學要設立新聞學研究會,於是致函北大校長蔡元培,極力促成此事。

1918年10月,“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邵飄萍被聘為講師。這是中國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團體。此后,邵飄萍每周日去北大紅樓講授一小時的課程,除了講解新聞學專業知識,他還講授關於勞工運動、工人疾苦、同盟罷工的調研報道。比如,他曾經給學生開列過多達29項的調查研究綱目,希望學生們能在深入採訪中了解社會。為了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他專門邀請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講演社會問題,為學生創辦練筆的園地《新聞周刊》,幫助學生們在實踐中成為有用之材。

聽課的學生中有不少進步青年,其中包括毛澤東、高君宇、羅章龍等人。那一時期,毛澤東與邵飄萍有過很多交往,曾多次造訪邵飄萍位於北京羊皮市的家。回到湖南后,毛澤東便創辦了《湘江評論》。

邵飄萍不畏強權、秉筆直書,對軍閥、政客毫不留情的風採,對年輕的毛澤東產生了巨大影響。毛澤東本人也一直對邵飄萍心存敬意,他在陝北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談話時曾高度評價:“特別是邵飄萍,對我幫助很大。他是新聞學會的講師,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一個具有熱烈理想和優良品質的人。”

1925年春天,經李大釗、羅章龍二人介紹,邵飄萍在北京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他的社會地位與名望,黨組織要求他以其特有的身份開展工作。

1926年4月26日,邵飄萍被奉系軍閥張作霖以“宣傳赤化”的罪名殺害。直到犧牲,他的共產黨員身份都沒有公開。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親筆批復,確認邵飄萍為革命烈士。1986年,中共中央組織部經過調查核實,正式確認了他的中共黨員黨籍。《京報》社長61年不為人知的中共秘密黨員身份終於公之於天下。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

今天的京報館舊址已重新修繕,正進行展陳布設,即將以全新的面貌向社會開放。

我們不會忘記,20世紀初新聞事業的先驅者們,通過他們的新聞實踐在完成思想、文化啟蒙的歷史使命的同時,還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進行了救國救民的早期探索,積累了追求真理、改造社會的寶貴經驗。他們,不愧為時代的先行者。(文字:賈曉燕 歷史資料:《中共北京黨史人物傳(第二卷)》 京報集團圖文數據庫 聯合出品:北京日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 市地方志辦)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