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審美創新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的品格與追求

杜學文
2021年02月05日07: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審美創新

  圖為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劇照。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播出后反響熱烈,不僅因為全景式表現了抗美援朝戰爭,也因其藝術呈現的扎實與努力。它把我們帶回那段高揚理想、充滿激情的歷史,再現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不畏強權,敢於戰斗、勇於勝利,維護世界和平與家國安寧的崇高精神。

  革命歷史題材是影視創作的重要領域,涌現了許多優秀作品。以真實的歷史人物與事件為題材進行的創作,受真人真事的限制,虛構空間比較小,需要藝術家有把握歷史並把歷史轉化為藝術的功力。如何使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產生強烈的藝術吸引力,是一種挑戰。

  《跨過鴨綠江》在諸多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創新,使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的審美品格呈現新的可能與提升。作品努力呈現真實的歷史面貌,一是通過不同人物之間的交流、討論介紹事件的進程,二是通過朝鮮戰局的發展變化再現歷史,三是展現中國人民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反應。多線條有機推進,表現新中國建立之初進行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必然性與道德正義性,使作品具有了宏闊的視野與高遠的品格。

  作品突出最具典型意義的事件,使敘述有效性得到強化。以黨中央的分析決策為主線,勾勒國際時局的變化及應對的策略﹔以朝鮮戰場的進程為時間線,描述抗美援朝戰爭的大致過程﹔以多個國家的反應為輔助線,反襯中央決策的正確與朝鮮戰場的變化。尤其是,選擇能夠表現戰爭本質且獨特的事件完成敘述,既有激烈的陣地攻防,也有長途埋伏的突然襲擊,還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等,極為生動地表現了戰爭形態的豐富性、多樣性,使觀眾總是處於審美的新鮮感受中。

  塑造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是對作品審美品格的檢驗。《跨過鴨綠江》中有名有姓的人物約有300個,真實與虛構並存。作品根據不同人物的年齡、身份、經歷表現他們的個性,使人物形象成為個性鮮明的“這一個”。如毛澤東同志,既表現他高瞻遠矚、決勝千裡的領袖風范,也表現他情感世界的豐實。志願軍司令部工作人員眾多,基本上每個人的性格都能表現出來。彭德懷沉穩老練、指揮若定,但在得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后,痛心疾首,潸然淚下。其他幾位副司令員如鄧華、韓先楚、洪學智等均各具特點。作品還虛構了普通戰士等人物,如鄭銳、鄭雙雪兄妹,神槍手陸乘風,汽車兵馬金龍,醫護人員金俊鷗、王珍珠等,也都各有特點、個性鮮明。描寫外方人物時,沒有簡單化、臉譜化,而是堅持了實事求是。

  《跨過鴨綠江》的編創人員,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條件下,以對歷史的尊重、對志願軍將士的敬仰、對藝術的執著,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地創作。他們研讀了大量史料,為全劇30多場重要戰役設計出不同的特點。制景不僅考慮真實還原,還考慮光影變化與拍攝角度。哪怕一個煙缸、一條毛毯、一本書,也盡力表現出應有的歷史感。從藝術表現力著眼,選擇氣質與形象相適的演員來扮演角色。在拍攝蓋馬高原長津湖伏擊中,演員要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環境中匍匐20多個小時,許多人在完成演出后都站不起來。

  這種嚴謹的創作態度,重現歷史的真相,還原戰爭的原貌,把觀眾帶入真實的情境。那樣的流血犧牲,那樣的義無反顧,那樣的信念與堅守,那樣的自覺與自信:用火熱的胸膛擋住槍眼的黃繼光,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楊根思,忍受著烈焰直至犧牲的邱少雲,獨自堅守陣地斃敵二百余的胡修道,在最后時刻拉響手雷的孫佔元……英雄難以盡數,充分說明,這是一支必勝的軍隊,這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跨過鴨綠江》,把歷史從時光的隧道中重現出來,在紛飛的塵埃中閃射動人的光芒,使我們從日常生活中感奮,從瑣碎日子中警醒。這種崇高之美,激發了人們的崇高之情,不僅屬於熒屏上的藝術,更屬於我們行進中的現實與美好的未來。

  (作者為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