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懷寧貢糕:輩輩相傳 片片飄香
懷寧貢糕。人民網 張俊攝
人民網懷寧2月8日電 (陳浩、張俊)臘月二十四,忙了一年的老謝還沒閑著。“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對貢糕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不,正加班加點趕最后一批訂單嘛!”
老謝,全名謝潤和,安徽省懷寧縣洪鋪鎮永和食品廠老板。每年,他家賣出的貢糕將近10萬斤,即便如此,仍然供不應求。
工人們正加班加點,趕制年前最后一批訂單。人民網 張俊攝
懷寧貢糕,方片糕的一種,至今已有500多年生產歷史,因其曾作為貢品而得名。現在,昔日的貢品,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在當地,貢糕是嫁娶、買房、賀壽等喜慶事的必備品。用老一輩人的話說:“‘糕’諧音‘高’,寓意著日子節節高。”
車間裡,彌漫著貢糕獨有的香氣。隻見工人將炒熟並磨成粉的糯米,與白砂糖制成的綿白糖、麻油,按照一定比例拌和,撒上些黑芝麻、紅色和綠色的果脯后,送進專用設備成型、蒸制。蒸好的貢糕冷卻6小時,方可切片、包裝。
工人將做好的貢糕糕坯放到切片機上切片。人民網 張俊攝
“別看工藝不復雜,但想做出一片合格的懷寧貢糕,來不得半點做假和馬虎。”老謝提起一片貢糕問:“不說別的,你們知道它的口感為什麼這麼軟嗎?”
見大家搖頭,他揭秘道,好的貢糕使用的原料,也就是糯米粉,在炒熟、磨成粉后會靜置6個月,使其自然吸潮。有的人圖省事,人為添加水分,或是放不滿6個月。這樣做出來的貢糕,口感肯定軟不了。
“不僅僅是原料,每一個比例、一道工序都得遵循嚴格的標准。”說這番話時,老謝一臉認真,甚至是嚴肅,對匠心的守護之情溢於言表。或許,這也正是懷寧貢糕被授予“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深層原因。
為適應不同規格的包裝,工人正對切片后的貢糕進行分割。人民網 張俊攝
老謝今年剛滿58歲,但他投身貢糕這個行當已有36年。1985年,二十出頭的謝潤和進入懷寧一家國營食品廠做貢糕。那幾年,從炒糯米到拌和,從切片到包裝,幾乎所有的崗位,他都干過。
十年后,因為經營不善,國營廠瀕臨倒閉。出於對市場前景的看好和對行業的熟悉,他沒有多加考慮,便接手了下來,並改名永和食品廠。此后,廠子的產量就像貢糕一般,步步高升。
事實上,從員工變身老板的背后,還蘊藏著老謝對貢糕不同常人的情感。
在懷寧,貢糕是嫁娶、買房、賀壽等喜慶事的必備品。人民網 張俊攝
他的爺爺、父親都是做貢糕的一把好手。到現在,算上他自己,祖孫三代和貢糕打了近70年的交道了。盡管祖輩和父輩沒有留下一廠半坊,但卻把制作過程中的一些小竅門,以及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統統傳給了他。
現在,守著這個小廠,老謝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但也有發愁的地方。“我老了以后,誰來接班?”臘月二十四,是南方人的小年。傍晚,老謝的愛人在家燒了滿滿一桌菜,在縣城工作的兒女也會回來。他“謀劃”著,在飯桌上提一提這事,“一輩輩傳下來的手藝,總不能給斷了,是不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