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發展的武漢探索

在“學習強國”武漢學習平台上,有一個“學習小站”欄目。廣電主播進社區,請基層黨員干部群眾“打擂台”,通過線上線下融合,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平台辦公區,文字記者和視頻編輯一起工作、相互配合。無論是創新傳播方式,還是打通辦公空間,這些都是武漢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生動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立足形勢發展,堅定不移推動媒體深度融合。”融合發展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比如,武漢廣播電視台推出的“映像武漢”融媒體產品,運用多種新技術打造城市形象名片。長江日報全面擁抱互聯網,深耕優質內容生產,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媒體融合不是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通過機制變革產生深刻的化學反應。在武漢各家媒體的探索中,既有整合學術機構、技術公司等外部資源,也有從內部改革流程機制發力,形成有利於推動融合發展的考核辦法、運行機制,用制度融通助推媒體融合。
信息時代對網絡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武漢東西湖區,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加快建設,武漢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的網安學院比肩而立,網安企業相繼入駐,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已現雛形。打牢安全底座、用好先進技術,確保媒體融合發展邁開步子的同時邁穩步伐,取得成效的同時規避風險。
無論技術形態如何變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是不變的價值底色。漢陽區級融媒體中心,定位為群眾身邊的、在地化的、真正走群眾路線的基層融媒平台,把單向度的政策宣示轉化為群眾家門口的親密互動,打通聯系群眾的“最后一米”。媒體融合發展進入基層治理語境,不僅以強大的互動性、參與性體現著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價值導向,更為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抓手。
武漢各家媒體的探索實踐,為全國各地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了有益啟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一定能推動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29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