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水淼)

谣言现象古已有之,在网络社会之前,谣言的影响范围十分有限,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事件日益频发。和传统谣言相比,网络谣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虚拟和真实的界限更为模糊,个人尤其是一些网络名人的影响力更为突出。如何在保持网络社会充足活力的前提下,对网络谣言现象进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我国全面进入网络时代后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网络谣言缘何如此盛行
  •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网络谣言不断滋生蔓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社会现象未能及时消除,甚至长时间存在。在此情况下,一旦谣言出现,相当部分人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甚至还传谣。
      ●二、有少数对社会不满的个体,利用了公众的猎奇、从众心理。
      ●三、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仍不健全,信息公开不及时现象仍有发生。
      ●四、网络开放性、互动性很强,为网络社会谣言的滋生、传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网络法规跟不上网络发展的速度,缺乏行之有效的网络监管办法。
网络谣言危害不容小觑
    •     ●网络谣言的泛滥可能给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造成危害:一方面,网络谣言对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具有较大妨害。
          另一方面,网络谣言的泛滥还可能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不利影响,如行为人为牟取利益,利用网络散布虚假股票信息,既会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此外,网络谣言的泛滥还可能直接损害民事主体自身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网络谣言可能导致民事主体的社会评价降低,损害其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并影响其正常生活。【详细】
  • 谣言这样造出来 盘点格祺伟等网络大谣劣迹

        网络谣言的泛滥可能激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并不断触碰社会稳定的底线。
打击网络谣言需多管齐下
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谣言,止于反击
    “没有安全感就难有正义感。”面对谣言,之所以少了点“见义勇为”的反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说真话的安全感,怕被“人肉”,怕惹祸上身。

新华社:法律莫成为治理网络谣言的短腿
    当下决心动用法律手段来惩治愈演愈烈的网络造谣行为时,却发现存在着一些司法障碍,诸如制裁谣言的罪名体系滞后、网络造谣的入罪标准、刑事制裁与行政防控的结合难题等。

光明日报:让网络谣言止于“七条底线”
    “七条底线”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网络管理方式由“堵”到“疏”的转变,为遏制网络谣言开辟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路径。

京华时报:网络谣言让文明很受伤
    谣言逼不出真相,赢不来自由,反倒只会伤害社会各方。打击造谣者,托住文明的底线,才能让言论更自由,让传播更有力量,让信任更有价值。

新京报:打击网络谣言当体现法律“宽严相济”
    贯彻打击网络谣言的司法解释应体现宽严相济、不枉不纵、刑罚得中的法治精神,严格区别恶意造谣和错误表达,依法打击犯罪的同时,也要保障公民的言论空间。
网友留言(点击查看)
昵称:

匿名    

策划·制作
策划: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网络新闻与编辑专业
      刘盼 伍芳 高丽
指导: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水淼
      马鞍山小马网 管应武
制作:人民网传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