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记者》>>2015·第6期

新闻教育理念、维度、方法的深层变革与探索

——“媒体大变局与新闻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综述

郝雨 刘凯
2016年01月12日13:50 | 来源:新闻记者
小字号

在互联网颠覆式创新的冲击下,传媒产业也正经历着不可逆转的深刻变革。而目前新闻教育普遍存在脱离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实践、脱离媒介融合以及全媒体发展新形势等问题,迫切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变革。在此背景下,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和汕头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了“媒体大变局与新闻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45所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这里是部分专家发言观点的摘要。

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梳理了新闻教育改革的四个阶段,并提出,当下新闻教学的重要缺陷是政策新闻学缺乏理论建设、理论推断,学术思想比较浅薄。而在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大趋势下,研究要有互联网思维,即开放、共享、民主和全球化思维。同时他也认为,不论互联网如何发展,新闻学者的研究重点不应是技术,而是内容,因为大数据、互联网只能为物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不能代替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和主导地位。

重庆大学董天策教授则认为,从2000年新媒体开始蓬勃发展到如今的媒体大变局阶段,追随新技术热潮的一个结果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和整体协作能力的缺失。他指出,对新闻教育的思考包括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问题,学历素养与实务培养的问题,人文底蕴与技术方面的问题,人才培养还是职业训练的问题。从变革的角度来看,就是变还是不变的问题以及怎样变的问题。新闻培养就像烹调,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烹调”材质、技术不一样,但特色是必须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核心专长的培养,而不是全才式教育。

上海大学郑涵教授则从新闻专业课程设置、考核量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等方面出发,指出了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他认为,中国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国际社会差距很大,新闻教育中业界兼职教师极其重要,但当前中国教师队伍片面强调博士学位,考核也越来越量化。

浙江大学吴飞教授把1996年中国媒体市场化转型看做新闻行业的重要节点。在这之前,媒体是政治主导,之后则是市场逻辑引导。近两年,新媒体整体转型期已经到来,新媒体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传媒业的广告模式、传统营销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内容变化幅度却相对较小。新闻传播教育在技术冲击下需要一定程度的转型,但技术永远是傻瓜化的,对技术不用太恐慌,因为有理想,有文字驾驭能力,有人文追求的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因此,强调理想和责任也是教师的一大责任。

南京师范大学骆正林副教授在研讨会上提到,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密集的社会,新思想、新理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信息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光怪陆离。在信息高度商业化的时代,人们的阅读行为越来越快餐化、娱乐化,阅读行为变得日益表层、感性和功利。相反,那些历代读书人追捧的经典,今天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冷落。缺乏“经典阅读”的大学教育将会割断与人类思想脉络的联系,最终必将伤害大学的高尚气质和创新精神。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应该将“经典阅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帮助本科生、研究生触摸到人类思想演变的矿脉,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理论水平、审美情怀和人文素养。

不少与会老师对互联网新型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汕头大学赖明明、凌学敏以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乡土潮汕百村行”公益摄影课为案例,通过比较研究方法,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书院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慕课对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已经形成,而慕课对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结果也会反过来促使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但慕课的天然缺陷使得其无法完全实现教学中的即时互动交流与情感沟通。因此,在新闻教学中既要大胆吸取慕课这类互联网崭新教学模式,也要对在高等教育业已被证明具有生命力的现有教学模式充满自信,重视推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发展。

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因材施教也是研讨会的一个中心议题。复旦大学朱春阳教授结合复旦大学培养专业硕士的经验指出,专硕的培养方向与科学硕士有所不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专硕培养课程设计上强调与业界的合作,业界课程和实践课程各占一半,理论课程压缩比较大。小班化教学也是其专硕的培养特色之一,这与专业细分密不可分。第三个特点是国际化教学。不仅国际交流项目对专硕同样开放,同时,每一届至少有两门课程为外教全英文授课。但在专硕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面向新媒体、传媒产业、媒体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取向的课程开设很多,但共享资源相对较少,这导致教师不堪重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参考了MBA教学的特色,从2011年开始在专硕教育方面加强案例库建设,但进度较为缓慢。

西安外国语大学王天定教授对大规模业余化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教育进行了思考。在媒介融合时代,由于盈利模式的改变,去规模化的实现,商业逻辑与新闻逻辑的矛盾与冲突可能缓解,对媒体人坚守专业立场构成极大困扰的传统问题有望缓解;其次,由于去中介化的实现,传统上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是新闻生产流水线上的一环,工作自主性受到极大限制现状有望改观;此外,由于去中心化,受众的大量参与,传受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等问题也有可能改观,这都是媒介变革中有利于专业主义发展的因素。

同时,他也强调,新闻专业主义强调的独立与客观,都是非常重珍贵的价值,它不因技术的改变而丧失意义,他也从三个方重新定义了其内容。第一,新闻是一种对话,应力戒专业自负,以平等的态度主动邀请公众参与新闻生产,聆听公众最严苛的批评。第二,把新闻传播过程的公开、透明作为新闻客观性最重要的实践方式,这主要涉及报道经费的来源、报道动机公开透明以及对自己的专业局限有深刻的省察,向公众坦承报道存在的缺陷,不隐瞒自己可能的偏见。第三,专业媒体人应有更纯粹的公共关怀,更多关注缺少冲突、轰动性,但对社会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郝雨 刘凯/郝雨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博导;刘凯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