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6年第1期

《天注定》电影声音艺术分析

侯丹丹
2016年01月18日14:29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电影《天注定》在叙事、视听方面突破了贾樟柯以往作品的风格,尤其在声音设计上独具匠心。《天注定》延续了贾氏电影引用媒介声音、运用多种方言对白、极少出现原创电影配乐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多种全新的尝试,用传统戏曲的框架建构人物,在现实叙事空间加入写意声音,用四段式的、“连环画式”的叙事对应四种不同的声音艺术风格。

关键词:贾樟柯;《天注定》;电影声音艺术

电影《天注定》与贾樟柯之前的作品相比,在主题表达层面依然保持着关注当下中国的现实主义情怀,但在电影叙事和视听造型风格方面却有“颠覆式”的改变——人物冲突极具张力的戏剧性设置、电影色调的多重变化、写意和写实风格杂糅的声音设计等,使得《天注定》既有传统类型片式的观赏快感,又不乏对现实层面关照和思考。

电影声音的丰富表现力一直是贾樟柯电影的特性,电影《天注定》的声音设计制作团队在延续贾氏电影的传统之外,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四段故事分别被赋予不同的声音风格:第一段中的传统经典戏曲音乐风格,第二段中有人物“主题音乐”的港式警匪片风格,第三段中向传统武侠片致敬的写意风格,第四段的写实声音风格,这四段不同的声音风格对应了四段“连环画式”的叙事。

一、传统戏曲对应的人物设置

从电影《小武》伊始,到《三峡好人》,对于以“流行歌曲”为代表的非原创音乐的精准运用,成为贾樟柯电影最独特的烙印,《站台》和《任逍遥》直接挪用了流行歌曲的歌名作为电影片名。在电影《天注定》中,准确的“时间”定位被刻意模糊,因此带有鲜明时间特性的流行歌曲并没有出现,而传统的经典戏曲出现在电影中,直接展现戏曲中的人物唱段,和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形成一种对应。首先在人物造型上进行一种观照,“大海对应鲁智深、周三对应武松、小玉对应林冲”;①此外通过人物的冲突、结局上有预示的伏笔,完成对经典的超时空对接。

《天注定》中,引用了强烈地域色彩的晋剧《林冲夜奔》《玉堂春》《铡判官》的片段,《林冲夜奔》和《玉堂春》是以有声源音乐的形式出现,《铡判官》作为背景音乐出现。《林冲夜奔》《铡判官》出现在电影开篇的第一段故事,《玉堂春》出现在电影结尾。对于晋剧的引用,导演贾樟柯坦言,“我是被晋剧的声音打动的,小时候觉得很吵,不识里边的古音,那些古音里的悲凉、屈辱我现在才能听出来,这是需要时间的游走和积淀,才能捕捉到那些古音里无奈、悲情的密码。”②电影开始,人物周三的出场音乐取材于晋剧《铡判官》,先声夺人的唢呐群奏,疾风骤雨般的锣鼓声中夹杂着类似老者叹息的低沉号声,激昂中透着悲壮,这是多数戏曲中“英雄”和“侠士”的出场音乐,为整部影片的人物奠定了导演主观定义的“戏说”“演义”基调。电影中第一段故事中,大海接连受到村长、会计、村民的侮辱,并且在最信任的曾经爱人那里也未得到任何安慰,万念俱灰的大海回到家准备拿起枪进行反击,在回家的途中,村子路口搭建的舞台上正在上演晋剧《林冲夜奔》,剧中林冲正在念白:“俺林冲,一时忿怒,拔剑杀死……且往梁山去着!”电影近乎直白地使大海这个人物戴上了林冲的“脸谱”,在锣鼓声中,戏曲中的林冲和现实生活中的大海一起“被逼上了梁山”,大海拿出了橱柜里的猎枪,像林冲肩挑红缨枪一样扛起枪出门,这时开场的《铡判官》的音乐再次出现,是对大海接下来行为的一个主观层面上的预告。在电影结尾处,出狱后的小玉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山西找工作,打算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古老的城墙根,一群面无表情的老少在围看晋剧《玉堂春》,挤在人群中的小玉或许听不懂那些古音,但舞台上判官的发问“苏三,你可知罪”显得格外刺耳,令人不寒而栗。镜头接着定格于看戏的人群,安静有力地结束。电影用传统的晋剧片段完成了首尾呼应,把古人的故事和当代的事件糅合一起,用传统的叙事手段讲述了发生在当代的故事。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