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改变与坚守
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冲击,同时也改变了记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地位。本文重点以电视新闻记者为对象,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作用功能的调整和改变,同时指出无论新媒体如何发展,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仍然是新闻的本质,新闻理想、职业道德应该永远坚守。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记者;角色定位;新闻理想
一、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改变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NewMedia)是指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PAD、MP4、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平台、传播特征等和传统媒体有根本性差异,因此它给传统媒体以及新闻记者都带来极大改变。
(一)“受众”去哪儿了?
新媒体出现对传统媒体带来改变,最明显的就是传统媒体受众数量日渐萎缩,以电视媒体为例,电视观众在减少,开机率在降低。那么,观众到底去哪儿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权威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第35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第36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①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网民规模逐年增加,原本属于传统媒体的观众不少弃电视,奔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而去。
与电视受众下降、开机率下滑对应的是,互联网媒体广告在增加,传统媒体的广告正在减少。据2015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标准》发布会上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字,2014互联网广告收入900多亿,增长36.7%,加上搜索和电商将超过2000多亿,互联网广告收入超过电视和报纸广告收入之和,而2015年互联网广告收入预计将超过电视、报纸、广播和期刊等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之和。
综上种种,在数字新媒体冲击下,电视媒体阵地虽在,用户已不在或正在流失;用户不在,广告主也跟着跑路。这种变化让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生存考验。
(二)“无冕之王”地位被颠覆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被冠以“无冕之王”的美称,社会地位是高高在上的。电视媒体的生产流程大致是这样的:确定选题,记者采访,写稿制作,审片播出。在电视新闻生产过程中记者起到了媒体“把关人”的作用,记者在选择题材时,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者符合媒体价值标准的选题才能被采用,把控着稀缺的信息源,更掌控着话语权。
有了网络新媒体,观众可以通过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使用电脑、手机、pad等载体,随时随地接收最新、最全新闻资讯。新媒体网状的、发散的、“所有对所有”的传播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体以往的信息优势、资源优势、渠道优势,使得新闻记者“把关人”角色定位被泛化、消融,把关权力被去中心化,特权优势受到严重冲击。②
(三)“人人都是记者”?
目前用户最多、传播影响力最大的两类新媒体,一是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一是手机媒体(以手机为用户终端)。新媒体造就了信息开放的新局面,造就了全时空传播的新局面。每个网民拥有了电脑或手机,实际上就拥有了发布载体。有了平台,有了信息传播的通道,无论老幼,不论职业,每个人都可以像记者一样,拍照、拍摄视频、写稿,通过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各种自媒体平台,轻点鼠标“一键”发布信息。不仅方便、快捷,其他用户还能进行评论,转发分享,发表观点。此外,新媒体还具备海量复制、深度链接功能。传统电视新闻单一、垂直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交互性、可分享性、社交化等特色面前显得十分陈旧,无法满足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用户的需求。
新媒体诸多特性,使得用户与新闻记者的边界日益模糊,以往概念上的受众如今成为互联网用户,他们既是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于是便有了 “市民记者”“公民记者”的称谓出现。新闻记者和普通人似乎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有人甚至预言记者职业行将和传统媒体一起“消失”。虽然笔者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但是因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而带来传统媒体的种种变化却是无法否认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记者的改变也是必然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