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春走基层
从铁皮水桶到净水器——黄大湾人的水迹变迁
从水窖里打一桶水上来(刘海天 摄)
人民网兰州2月3日电(张鹏、刘海天)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灵气之端。城里人把水龙头一拧,水就哗啦啦地流出来了。可是对于居住在黄土高原上的黄大湾人来说,用水要比这难得多。
甘肃省华池县悦乐镇黄大湾村,村如其名——拐过很多大湾,一路黄土漫天,千辛万苦,才能来到这里。站在山坡前的窑洞门口环顾四周,但见千沟万壑,山道弯弯。鸟儿密密匝匝地栖息在树上,见有人来也不惊起,昭示着这里的友善和和谐。
在这样人迹罕至的高山之上生存,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找到水源。这里离山下的河流很远,去山下取水费时费力。这里的地势很高,打井的想法并不现实。惟一既现实又省力的办法就是向天取水——水窖应运而生。
通过水窖用水,大致要分为雨水采集、雨水储存、雨水提取、雨水净化几个过程。在这里,院子不单纯是院子,还承担着收集雨水的功能,水泥修成的平地稍微带点斜坡,引导着雨水流向水窖的入口,而水窖藏在地下,平时用盖子盖住,不会受到污染。
雨水在水窖里沉淀之后,就可以直接饮用,打水一般是用水泵抽取。但这里的冬天较为寒冷,村民们怕冻坏水泵,在冬天就直接用水罐从窖里提水。如今,依靠水窖,黄大湾人吃水已经不成问题。但要想更进一步净化水质,就需要安装一个净水器,而一个净水器的成本是三千多元。由于成本较高,华池县的净水器并没有普及到需要的所有地方。目前,华池县相关部门正在努力筹措资金,争取让群众早日喝上净化水。
李元祥是黄大湾村东红组的村民。说起小时候吃水的艰难,他记忆犹新:那时候吃水,只能用驴子驮上特制的一对铁桶,去山下的河里取。山路崎岖,运力有限,每天需要往返两次去取水。时间、精力,就浪费在取水的过程中了。
在李家的仓房,摆着一对当年用来驮水的铁桶,焊接得比较粗糙。水桶上斑驳的痕迹,在记述着从前的日子。如今,它已经派不上原来的用场,却在无意之中见证着生活的进步。
传说中,周祖不窋从庆城出发去巡视。结果走到悦乐这里的时候,月亮落了,不窋于是把这里命名为“月落”。后来,当地人们觉得这个名字不吉利,就根据谐音起了一个新名字:悦乐。从传说可见,当地人生性乐观积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如今,这种精神正在支撑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