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复旦2015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英美中主流网站报道之比较分析——以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2】

孙玲玉
2016年03月02日11:13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三)报道议题

根据研究方法所述,图片报道议题分为踩踏现场、救援部署、家属悲恸、纪念悼念、其它共5类;文字报道议题分为现场情况、伤亡人数、纪念哀悼、悲痛愤怒、救援部署、调查惩治、补偿安抚、伤员情况、类似踩踏事件、代金券、反省分析、其它共12类。其中,三大网站的图片议题如图6、图7:

在BBC的所有图片中,“踩踏现场”、“家属悲恸”、“纪念悼念”主题的比例最高,均为5张。从某个侧面可以反映出BBC报道倾向于客观地反映“现场”。

而CNN的图片中,“救援部署”主题图片最多,为3张。体现出CNN更关注事发后相关部门的反应,后续的处理等事项,具有跟踪报道、深度报道的探索性思维。此外,“家属悲恸”2张,“纪念悼念”1张。

人民网的报道图片中,“纪念悼念”主题图片最多,共17张。体现人民网淡化现实冲突,营造事后和平氛围的努力。“救援部署”主题也相比国外两个网站数量多,为9张,是作为事发地,能更早获得官方部署信息的地缘性优势决定,同时大量该议题的报道也能体现国家对该事件的重视,缓解人民情绪的同时,营造良好国际形象。

对于三大网站的文字报道议题,统计结果如图8、图9、图10.

BBC的总体报道中,出现最多的议题是对“伤亡人数”、“救援部署”的报道。对“伤员情况”、“类似踩踏事件”、“反省分析”等议题均未涉及(图8)。

CNN的报道中,出现议题有“现场情况”、“伤亡人数”、“调查惩治”、“代金券”。对家属“悲恸愤怒”、政府“补偿安抚”、“类似踩踏事件”、后续“反省分析”均未做报道。比较BBC和CNN,均未做报道的议题有“类似踩踏事件”、“反省分析”。

人民网的所有议题中,“伤亡人数”居最高,出现26次,在32篇文字报道中,比例高达81.25%。从最早的35人死亡,42受伤,到最终的36人死亡,49人受伤,这些数字几乎是任何一篇报道不容忽视的内容。其次是“调查惩治”、“反省分析”的两个议题受“青睐”,分别出现12次和13次。这与西方媒体稀少的报道相比有明显不同,BBC“调查惩治”出现1处,CNN有2处,而“反省分析”议题都无。作为事发国的主流网站,人民网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事后的分析和反思方面做得相对到位,体现了一个法治民主国家、文明现代城市的媒体机构所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此外,在2日、3日的报道中,人民网也对中国近期历史上曾出现的踩踏事故做了回顾与总结。BBC、CNN在“类似踩踏事件”议题报道上是有所欠缺的。主要也与踩踏事件在该国的发生率有关,英美两国人口密度相对小,发生类似事件的概率不高。

在“其它”议题中,人民网共8篇报道。分别是“事件对上海形象影响”1篇、“上海政府受指责”1篇、“哈尔滨大火”1篇、“官员道歉”1篇、“类似大型活动取消”3篇,包括故宫限制人流举措报道、上海豫园元宵灯会取消、上海车展车模取缔、近期的明星演唱会取消等。

(四)报道偏向

1. BBC

在三大网站报道中,从议题选择角度可以看出,BBC更倾向于透明地反映“在现场”的情况。

既有对现场的正面报道,如“people linked hands to block the crowds and allow the injured to be treated”(人们手拉手阻断人群让伤员得以治疗)(1月1日),也有对可能引起舆论风波话题的报道,如2日报道中一张图片文字注释为“relatives jostled with police as they waited for news of their loved ones in hospital” (家属在医院等待亲人消息时与保安扭打在一块)。美国新闻学者比尔.科瓦奇和罗森斯蒂尔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首次明确了“新闻透明性原则”(比尔.科瓦奇,罗森斯蒂尔,2014/2007),并认为透明性原则甚至可以取代客观性。也正如刘海龙学者解析的那样:“因为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客观,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有立场,但只要坦诚说明自己的信息来源于求知过程,哪怕有立场,只要它摆在台面上而不是有意隐藏在事实中,也可以接受的”。对谣言“代金券”的提及,BBC也是在1日通过引用Social Media(社交媒体)的信息进行报道,并在同一日引用上海警方的言论进行“辟谣”。整个报道过程是相当透明的。

但BBC在1月9日的小标题下不起眼地发表了“Treating victims as enemies: a habit to break”(对待受害者像对待敌人:需要打破的坏习惯)的言论,对政府的善后工作做出批判,并联系了之前汶川地震中政府的表现,发出“We've seen this so many times我们看过太多次了(政府对待受害者像对待敌人一样)”。言论有着极强的主观性、批判性和攻击性。与它日的报道风格迥异,也缺乏更详细的事实描述,只呈现观点。有违透明性、客观性原则。

2. CNN

CNN虽然报道量不大,但报道几乎涵盖了“现场情况”、“伤员人数”“原因调查”、“官员惩治”等关键性议题,且更侧重于善后事宜、原因探究的关注。总体报道非常全面。

在6日的报道中,《I failed to protect you我没能保护好你》一文例举了复旦遇难女生的详细个人信息和其男友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信息,有一丝煽情意味,有一丝侵犯隐私造成二次伤害的嫌疑,与客观性报道不符。

在同日的报道中,又引用社交媒体中上海警方acknowledged(承认)“underestimated the scale of the crowd”(低估了人群的规模)的信息。在21日的报道中,引用当地官员的话,认为这次踩踏事件是“totally preventable”(完全可避免的)。寓观点于事实中,间接指出上海警方在此次特大事故的公共管理方面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

3.人民网

人民网的大规模报道过程中,注重细节描述,更加关注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的维护。

议题中除了“伤亡人数”,最多的便是“调查惩治”、“反省分析”、“伤员情况”。大量“调查惩治”话题的报道能让遇难者家属心中的悲愤有地方发泄与寄托,也将高效文明、法治民主的城市形象、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大量“反省分析”议题,有利于总结事发诱因和内因,防止类似悲剧发生,也能体现出相关部门认真反思、严肃处置的态度,缓和矛盾。连续不断更新的“伤员情况”报道,特别是出院人数的不断增长,也能带给人们一丝心灵安慰。

如1月2日的《Growing pains in rising but fragile China》(上升而脆弱的中国的成长之痛)一文中,作者呼吁到“As China seeks greater economic achievements through a new round of reforms, people's lives should always be prioritized”(随着中国通过新一轮改革追求更大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命也总是应该被放在第一位),并在同日的另一篇报道中引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和中国红十字会国家训练中心主任的评论,认为“The culture of safety education is lacking”(中国安全教育文化缺失)“low public awareness of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s”(公众应急反应机制意识淡薄)等事件的深层诱因也是踩踏事件反映出的社会问题。

在2日《Survivor’s account: 'Like hell on Earth'》的文章中也引用目击者的话语对相关部门进行了指责“fewer people to maintain order this time”(今年维持秩序的警力更少)、“police could have reacted more quickly”(警方应该更及时地反应)。

而在1月4日的《Greater safety efforts will come at cost》一文,作者则是偏向于站在政府角度阐述预防此类事件代价之高,真正举措颁布民众又可能接受不了的现状。在3日的报道中当论及 政府面对公众职责的事实时也提到“Although it did close the nearest subway station to the area”(尽管政府确实关闭了离外滩最近的地铁站),对政府的作为进行了格外的强调。意在缓解民众情绪。

此外,在多篇报道“现场情况”的文章中,对上海外滩这一景点的魅力进行了细致唯美地刻画描述。比如对陈毅广场的介绍、对自贸区的提及、对外滩夜景的描述等。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流聚集原因,也带有非常强的宣传与形象塑造意图和作用。

四、总结与反思

(一)边缘信息的报道

整个踩踏事件的报道,除相关议题的报道外,也出现了四个边缘新闻,分别是“代金券”、“复旦遇难女生”、“哈尔滨大火”、“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言论”的报道。这四个议题中有三个都是源自社交媒体。对起于社交媒体的代金券的谣言,三大网站的报道都是比较谨慎的,首次报道中都会引用信源,得到官方证伪后又很快对其进行了“辟谣”。对“复旦遇难女生”的报道,CNN和人民网都有涉及,在众多学生遇难者中仅挑选出一位进行深入报道,显然并不合理。而对于紧接着1月2日发生在哈尔滨造成5民消防员遇难的大火,相关媒体在对踩踏事件的报道中仅是稍微提及,主要报道目的在于引出领导人对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视与部署及多场大型活动取消的原因。“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言论”的报道,BBC和人民网有涉及,基本是客观呈现一下,没有过多议论和报道。

(二)BBC、CNN报道比较

从首发报道来看,CNN的反应速度略快于BBC。然而在死亡人数和报道规模上,CNN明显逊BBC一筹,从侧面体现CNN对上海踩踏事件的重视程度不及BBC。

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对诸如“伤员情况”、“类似踩踏事件”、“反省分析”的议题均未涉及。原因与非事发国的身份有关,也反映出类似政治影响力弱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在国际报道中不受重视。CNN的议题多集中于“伤亡人数”、“救援部署”。在报道中,BBC既有体现中国人民互帮补助的正面报道,也有反映民众与警方冲突的舆论性话题报道。总体报道透明,注重反映“在现场”的情况。CNN的议题比较独特之处是对“调查惩治”的重视,更加关注事件的后续发展,对复旦遇难女生的个案挖掘与煽情描述也是值得争议的地方。总体情况是报道篇幅虽少,重点信息基本涵盖。

(三)人民网报道总结

人民网的总体报道比较到位,图文并茂、议题丰富、内容细致、跟踪时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对比BBC和CNN,人民网的视频新闻形式仍然存在欠缺,需要在软硬件条件完善情况下加快推进。

其次,人民网的新闻几乎全部来自新华社稿件、《中国日报》和《环球时报》。缺乏自采新闻。在此类事件中应该派遣相应的人员赴现场,采集第一手且独家视角的新闻。

最后,人民网在初期报道中对踩踏事件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回顾,但仅是针对中国近期历史上发生过的。若通过该事件,在报道后期做一个各国踩踏事件的大盘点,并对其发生地,人口密度、诱因、背景等因素进行一个大数据分析报道,最后给出合理的危机评估、公共管理建议和民众自救防范措施的教育宣传,则更具信息价值,也能体现大国视眼和胸襟。

引用文献

唐闻佳(2008).3?14西藏报道中的国际媒体分化现象分析.《国际新闻界》,(05),38-42

[Tang,Wenjia (2008).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a coverage differentiation on 3`14 Tibet inciden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05), 38-42.]

严怡宁(2008).美英大报关于“奶粉事件”的叙事结构.《国际新闻界》,(10),33-36

[Yan,Yining (2008). Narrative structures of "milk powder incident" in American and British newspaper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10), 33-36.]

严怡宁(2010).全球媒体对“中国崛起”的再现——对国外媒体上海世博会报道的分析.《新闻记者》,(12)93-95

[Yan,Yining (2010). Global media's reproduce of "China rise" - analysis of the foreign media reports of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Journalism Review, (12), 93-95.]

周葆华(2003).激辩在网络——从美伊之争事件看BBS对中国国际报道和国际时政讨论的拓展.《新闻大学》,(04),88-92

[Zhou,Baohua (2003). Exploration of the expansion effect of BBS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reports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debates through Iraq wars. Journalism Bimonthly, (04), 88-92.]

杨娟娟(2013).公共安全事件中政务微博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研究:基于“上海发布”的实证.《情报杂志》,(09),11-15

[Yang,Juanjuan (2003). Law Research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propagation of government affairs micro bo in public security events :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Shanghai Release".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09), 11-15.]

《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传播与舆论引导研究》课题组(2011).抢盐事件中的舆情态势和传播规律研究——基于网络文本的智能化舆情分析技术.《国际新闻界》,(07),28-39

[《Research on risk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opinion guide under new media environment》Research Group(2011). Study of public opinion trend and spread rule in salt-robbing event- based on intelligent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technology of network text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07), 28-39.]

韩纲,张国良(2000).中日报纸国际报道之变迁及比较研究——以1982-1998年<人民日报>、<朝日新闻>等为例.《新闻大学》,(01),33-39

[Han,Gang&Zhang,Guoliang (2000).Changes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port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papers, taking <People's Daily >, < the Asahi newspaper >(1982-1998) for example . Journalism Bimonthly, (01), 33-39.]

张军芳(2012).国际媒体“黄岩岛事件”报道中的隐喻分析.《新闻界》,(16),17-19

[Zhang,Junfang (2012). Analysis of metaphor in international reports on "huangyan island incident". Press Circles, (16), 17-19.]

许海(2010).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信息污染”与“媒介责任”——对菲律宾人质劫持事件报道的思考.《新闻记者》,(11),29-32

[Xu,Hai (2010). "Information pollution" and "Media responsibility" in the emergency reports- reflection on the Philippine hostage situation reports. Journalism Review, (11), 29-32.]

赵雪波(2014).《现代国际传播大事件——案例与分析》.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Zhao,Xuebo (2014). Big events of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eijing: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人民日报社简介(2015).检索于http://www.people.com.cn/GB/50142/104580/index.html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People's Daily(2015). Retrieved from http://www.people.com.cn/GB/50142/104580/index.html.]

常江等(编)(2014).《记录与透视——中国传媒热点事件访谈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Chang, Jiang et al. (eds.) (2014). China as a transforming society and its press change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彭兰(2003).《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北京:新华出版社

[Peng,Lan (2003). Online Journalism principle & practice. Beijing: Xinhua Press.]

比尔.科瓦奇,罗森斯蒂尔(2014).《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刘海龙译)(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原著出版于2007年)

[Bill Kovach & Tom Rosenstiel (2014). 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what newspeople should know and the Public should expect(2nd Ed.)(Tran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O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07).]

Neubaum & R?sner(2012).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Usage related to the Stampede at the Love Parade 2010.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2012 Annual Meeting, p1-45. 45p.   

(责编:王妍(实习i)、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