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通道成各家媒体必争之地 两会"好声音"走起
图①:记者在人民大会堂内直播政协会议开幕。本报记者 刘龙摄
图②:3月3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赢得阵阵掌声。本报记者 雷声摄
图③:本报记者苏艺(左一)在部长通道采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本报记者 刘龙摄
红色长毯,半人高的发言席,这里就是人民大会堂北大厅著名的“部长通道”。每年两会,这里都是各家媒体必争之地,各部委负责人的只言片语,可能传达出重要讯息,这个通道由此成为一个小型新闻发布场。多年沿革下来,使这条通道成为各部委直接回应社会关切的一个平台。
3月3日下午1时30分,记者来到北大厅。近百米的“部长通道”,红毯连通人民大会堂的北门与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开幕现场。专门设置的媒体采访区,就在部长进门方向的左手边,有多层台阶,记者可以站在高处拍摄。采访区旁设有“部长发言台”,台上设置着几十个透明卡槽,标有各家媒体标识的话筒密集地“仰”在这儿。据介绍,虽然“部长通道”并非今年才有,但着意打造“部长通道”今年是首次。两会新闻组有意将这个通道打造成部长与媒体互动沟通、发布信息的平台。
不到十几分钟时间,近百家媒体聚集而来,竖起三脚架、调试“长枪短炮”,排兵布阵。部长们还未到来,现场记者已经既紧张又期待,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战,就要开始。
“黄部长来了!”记者群朝着人民大会堂北门的方向,看到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走上了红毯。对于群众身边的腐败、巡视组“回马枪”等问题,黄树贤带着微笑一一回应,他说,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我们将坚定不移,进行到底!
之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迎面走来。记者将袁贵仁部长引领到发言台前,“谈谈农村教育吧”“多校划片将怎样?”……这些与大家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袁贵仁都给予了详细、深入的回应,采访持续了10多分钟,现场掌声阵阵。当天还有部长主动联系记者约定几天后的采访。
“今年回应的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已是第七年来到“部长通道”采访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鲁健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棉棉则认为,采访越来越规范和便利了。
这条设有采访区的“部长通道”,常被记者誉为新闻的“富矿区”,也曾被不少部长们看做“危险区”,还催生过“围堵部长”的两会一大景观。曾有工作人员介绍,最初的“部长通道”采访全是靠“拉”,而近两年有越来越多的部长主动走到台前、回答提问。在这些细微的变化之中,可以看到我们国家信息公开的进程正不断加快。
“丁零零……”大会现场的预备铃声响起。大家迅速收起采访部长、获得“鲜料”的激动,扛起相机、三脚架,又直奔向大会堂的二楼、三楼。“部长通道”有好声音,大会现场将更精彩。(记者 苏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