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华中2015

中国新闻奖网络奖项评选的隐性限制及优化策略——基于2006-2014年获奖网络作品的分析

范孟娟
2016年03月09日16:25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摘要:2006年开始,网络新闻作品开始参评中国新闻奖,成为常设奖项。通过分析近十年的获奖作品,发现网络新闻奖项评选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隐性限制及问题,本文在结合国外网络新闻奖评选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网络新闻奖项的优化策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 网络新闻 评选制度 发展趋势

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旨在检阅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1],从1991年开始,至今已有24届。作为官方赋予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它不仅是对新闻作品质量的肯定和褒奖,也体现着中国的主流新闻理念与价值导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成为中国新闻奖奖项的组成类别之一,虽然年度评奖细则中都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2],但本文通过分析2006-2014年获奖网络作品发现,现有评选制度中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素,可能导致部分好的作品被排除在外,因此,打破那些僵化规则的制约,改进和优化评选标准,以开放和沟通的理念吸纳更多作品参评,应当成为新闻奖的发展主旨。

一、网络新闻奖项的来源及发展概况

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后,门户网站迅速发展壮大,中央级媒体也加速网站建设步伐,人民网和新华网于1997年先后建立。199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关于加强国际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把中央新闻单位的网站尽快办成全球性名牌网站,而各省市、自治区等单位也要建立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截止2004年有24家地方新闻网站成为网络主流媒体,他们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面对影响力日渐彰显的新闻网站,中国记协在跟踪调研的基础上,于2006年第16届中国新闻奖开始,将新闻单位主办的具有登载新闻业务资质的新闻网站纳入评选范围。

根据网络新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设置了网络评论、网络专栏、网络专题、网络访谈、网页设计、新闻漫画和新闻摄影七项,其中的新闻漫画和新闻摄影多放在“综合项目”组评选,所指的网络新闻奖项主要指前面五种。经过几年的发展,网络新闻奖逐步趋向成熟。

(一)年度获奖数量基本稳定增长

网络新闻作品获奖数量稳定增长,一方面体现在网络获奖数量在本年度中国新闻奖中的比例,如表1数据显示,2006年和2007年网络作品获奖数量分别为13件和12件,占当年获奖总数比例低于5%。经过两年的试水期,2008年开始网络获奖作品数量翻倍,所占年度获奖总数比例维持在9个百分点以上,2014年稍有回落。

另一方面,获奖数量翻倍增长的同时,各个奖项获奖数量保持相对稳定。2006年和2007年只有网络评论、网络专栏和网络专题三项获奖,其余几项空缺。2008年以后,除了新闻摄影和新闻漫画外,另外五项获奖作品数量每年基本保持固定:网络评论6个左右,网络专栏1-2个,网络专题8-12个, 网络访谈5-7个,网页设计3-4个。新闻摄影和新闻漫画在2006-2014年间共有5个作品获奖,其中新闻摄影1个,新闻漫画4个(见图1)。

(二)获奖作品质量不断提升

与传统新闻作品相比,网络新闻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仅实现了从及时到全时的时间突破,从有限到无限的空间突破,从单一信息量到聚合的容量突破,而且表达方式从简单走向多样,信息接受方式从被动变成了主动。[3]分析获奖作品发现网络新闻作品质量的提升体现在以下方面:

内容制作上,2014年中国经济网的网络评论作品《限制“公款消费”本质是限制权力寻租》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这是网络作品首次获得特别奖,为网络作品树立高质量的标杆。评奖过程中对作品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除了对参评作品的舆论导向、新闻价值、写作逻辑和结构进行严格审核,作品中出现的形式错误如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出现两次及以上的撤销评选[4]。 如果作品质量不过关,即使奖项空缺也不接受瑕疵作品。

页面形式上,设计更加人性化,增添服务功能,而且版式设计从静态走向动态,由原来的图片、视频发展到动态演示,如2008年三等奖作品央视网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页面以图片和视频为主的静态画面,而2011年由人民网创作的一等奖作品《“嫦娥”二号探月全景报道》则开始动画模拟发射过程以及绕月飞行。

互动方式上,从单一走向多样。早期获奖作品的互动方式只有留言、评论,发展到后来的投票、调查、“送祝福”等,再到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联动。

二、网络新闻奖项中的隐性限制及问题

中国新闻奖的评选采取的是推荐报送制度,从2014年开始探索自荐、他荐制,但自荐或他荐作品必须以单位为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11家新闻教育机构只接受自荐、他荐作品报送。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是网络新闻作品的唯一报送单位。经过层级推荐报送,对作品质量的多重检阅和把关固然是好,但在这种制度设计下,也可能造成获奖作品在不同方面的机会差距及问题。

(一)获奖单位:同一标准下的媒体限制

作为评优活动,必然存在着评价的标准,中国记协印发的评选办法中明确提出了评选的统一标准。受媒体体制的影响,网站的级别基本代表着综合实力,中央级网站比地方新闻网站有着资金、技术、人员、影响力等绝对性优势,新闻作品质量自然更高,在同一标准审视下,即使要求兼顾中央与地方,依然改变不了获奖数量巨大差异的局面。如表2数据所示,2006-2014年间,中央级媒体获奖作品有110件,占获奖总数的53.9%;省级77件,占比37.7%;地市级作品最少,仅有17件,占比为8.3%。中央级新闻单位数量比地方新闻单位数量少得多,而获奖数量占据了半壁江山,以中央级媒体的作品水平来衡量地方媒体尤其是地市级媒体,降低了地方作品获奖的几率。

而且,在中央级媒体的作品和地方级媒体作品形成竞争关系时,某些评委也坦言,当两件参评作品在其他方面旗鼓相当时, 中央级媒体的作品获奖等级通常会高于地方媒体的那一件。[5]地方网站新闻作品能够推荐参评中国新闻奖本来难度就大,如若还有这些隐性限制制约,可能降低中国新闻奖在新闻工作者的心中的荣誉地位,不利于调动地方新闻工作者追求好作品的积极性。

(二)地域分布:发展失衡带来的地区机会限制

按照中国新闻奖的制度设计,将新闻单位划分为若干个推荐单位,中央级媒体中部分单位自身就是推荐单位,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而地方级媒体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记协担任推荐单位。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参与机会平等,各省的推荐配额是均等的。但经过初评和定评后,各省的获奖情况就出现了较大变化。

2006年-2014年间,除了北京外,网络新闻获奖数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浙江省(共12件)、湖北省(共9件)、山东省(共8件),青海、宁夏、内蒙古、吉林、山西、云南、贵州七个省份的新闻网站从未获得过任何网络新闻奖项。若以地区为单位,可以发现地区之间差距更大,获奖作品基本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媒体单位,共计156件,占比76.4%;中部地区总计33件,占比16.2%;西部地区仅有15件,占比7.4%。这种差距还体现在获奖的级别上,西部地区仅有中国甘肃网的网络专栏《陇原史话》一件作品获得了第22届中国新闻奖的一等奖,中部地区的网络媒体也仅有7件作品获得过一等奖,东部地区在一等奖获奖数量上有压倒性优势(如表3)。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不管是网络媒体建设,还是新闻从业者的综合素养都相对较高,获奖机会自然较多,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优秀作品相对较少,评奖制度设计应当考虑到这种失衡,通过政策调节等方式缩小区域差距,做到统筹兼顾。

(三)价值导向:议题设置与性质偏向的限制

我国的新闻媒体一直是党的“喉舌”,传递的是符合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话语,而新闻奖的设立更是通过嘉奖符合该话语体系的作品,来维护其主流价值导向。因此,与西方媒体关注社会,喜欢批判、揭丑不同,中国媒体更关注政治,追求正面、健康、和谐的价值观。[6]

从获奖作品的议题看,社会新闻[②]作品数量最多,共计62件,占比为30.3%;与政治相关依然是获奖的重要元素,政治题材获奖作品共有59件,占比28.9%,主题主要有国家领导人的活动、重要的政治会议、纪念活动等。而涉及军事、法律和医疗环境的作品获奖几率较小。从议题报道性质看,虽然持中立立场的作品占据了网络获奖的大多数(52.9%),但正面宣传报道的作品的比例依然不容小觑(32.8%)。虽然网络日益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但是获奖作品中负面报道仅有14.2%。通过对获奖作品的梳理,发现中国新闻奖对于获奖作品的议题和报道的性质都有着一定的偏向,对于某些议题过于偏重,就可能导致其他类型的网络新闻作品难以进入主流话语体系。

三、优化网络新闻奖项评选标准的思考

我国网络新闻奖项的评选将近十个年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技术的革新和网络新闻的发展,网络奖项的设置和评选标准等都应该不断调整以适应新形势。

(一)重视网络新闻表达,引导健康舆论并彰显主流价值

中国新闻奖是由官方机构设立的,它的获奖作品更多体现的是官方主流话语权的表达。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线性、单向度的,主流话语的传递是少数传者对多数受者的教育与灌输,而网络信息传播打破传者与受者的界限,双方达到了真正的沟通和互动,它注重在合适的环境氛围中使人们自由地或者自觉地接受价值观和舆论的引导。而目前网络上的新闻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对于参评网络新闻作品,必须严把内容关,高度重视作品的话语表达方式,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引导主流价值观。

(二)开放理念,破除僵化限制

由于我国的国情和传媒体制的独特性,网络新闻的管理也以政府为主导,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颁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了网络新闻的相关管理条款。商业门户网站虽然具备了登载新闻的资质,但其新闻网站的身份并未得到清晰的确认,它们通过整合多家媒体新闻生产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却无缘参评新闻奖,而新闻网站的一些获奖作品一直延续着既有的风格,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缺少创新,很难成为当下的经典和示范。开放、互动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内涵,新闻奖的评选也应当开放理念,接纳一切有思想、有深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原创网络新闻作品参评。除此之外,作品的评选还应当打破部分固有限制,适当放宽字数等形式要求,兼顾各种议题及性质的网络新闻作品。

(三)细化奖项类目,构建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现有网络奖项的划分以内容为基础,设置的类目比较宽泛,且没有考虑到新闻网站实力的差距,以统一标准校验所有网站,而国外网络新闻奖注重以网站类型以及网站实力强弱设置奖项,如Eppy新闻奖(The EPpy Awards)奖项以网站的类型和点击量为依据,划分为月访问量大于或者小于百万的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体育网站、移动类应用等等;网络新闻奖(The Online Journalism Awards)则根据内容划分为突发事件、典型报道、 策划新闻、在线评论、学生项目、骑士公共服务奖等13类,但每一类分别评选出获奖的大网站、中型网站和小网站。因此,中国新闻奖也应当考虑网站的实力,并将原有的五类奖项在细化的基础上扩充完善。

此外,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虽然明确了总标准和各项目标准,如网络专题要求主题得当、特色鲜明;容量大、采集广、更新迅即等,但这些标准过于笼统,评价中难以避免主观性,应当量化这些标准,建立系统的考评体系,不仅为评委提供参考,也给网络新闻制作提出具体要求。

(四)重视技术革新,引领媒介融合发展潮流

与传统媒体作品不同,网络新闻作品的表现形式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变革。从web1.0、2.0到web3.0时代,互联网的应用框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媒体融合时代,对网络新闻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奖的评选应当紧跟互联网发展新态势,将媒体融合报道和新媒体应用纳入考评范围。国外网络新闻奖就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奖项设置,如移动互联网应用出现后,Webby新闻奖中于2007年就开始设立“移动互联网和应用”奖项。国内省级新闻奖评选也开始积极探索,如2014年河南省新闻奖开全国之先河,首次设立“微博”奖项并评选出11件获奖作品,这一开创性举措值得中国新闻奖仿效尝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HTML5技术的发展,大量优秀的网络新闻作品将会出现在移动新闻终端中,中国新闻奖作为新闻界的标杆,更应当紧随技术发展步伐,不断创新成为媒体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①]根据中国记协网站上中国新闻奖公示的历年获奖作品统计整理后得出数据,后文中出现的图表数据均由此统计而来。

[②] 参照顾理平《社会新闻采写艺术》中对社会新闻的划分,即社会生活风尚类、社会道德问题、社会风土人情类、灾祸新闻类、其他社会活动类。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4-12/30/c_133886602.htm,2015年4月14日访问。

[2]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细则》,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4-09/03/c_133611733.htm,2015年4月14日访问

[3]钟瑛主编.网络传播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15-117.

[4]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改革评选工作 增设审核环节》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4-07/28/c_133514306.htm,2015年4月14日访问

[5]陈婉莹、钱钢.中国传媒风云录[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8:362.

[6]许梦婷、巩雪.从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看中美新闻价值观差异[J].编辑之友,2012(9).

 

(责编:王妍(实习)、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