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6年1月上

“搜索+人工智能” 未来市场新风口?

2016年04月07日14:48 | 来源:中国报业
小字号

业内人士认为“搜索+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未来替代微信的作用。此言论激起了人们对“搜索+人工智能”的发问和想象。这两者搭配何以成为著名学者口中的“潜力股”,它们会是未来市场的新风口吗?那么,人工智能非常有可能在搜索领域实现,并使当前行业景观发生颠覆的结论又是从何而来?

何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简称AI,它企图生产出的能以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通俗地讲,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具备人的思维和行动能力,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根据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的观点,这一能力的实现需要许多铺垫。首先,数据是基础。机器首先得占有大量与人有关的数据,从而了解人类。吴恩达认为,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火箭,那么数据就是它的燃料。数据占有越丰富,人工智能演进速度就会越快。

其次还需具备与人类似的学习能力,可以像人脑一样对材料归类、分析并得出结论。目前人工智能在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和机制,解释图像、声音和文本数据方面,已颇有建树。

最后就是交往能力,像人类一样可以感知情绪、事物,并做出互动、反馈,即我们常说的人机交互。这一方面,我们的手机触屏、语音交互都是实践的结果。但要想实现跟人类那样正常的交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何是搜索引擎

综合以上三点,再对比搜索引擎,可以发现,搜索引擎是我们的主动意识与互联网世界之间最重要的连接方式,并且在长期数据积累、存储技术、云服务、超级计算和机器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或许它们将成为最有希望实现人工智能的互联网服务形态。

应该说,搜索引擎能实现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理想的数据大脑和意识与外界的主动连接器两个方面。

搜索引擎在数据挖掘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人们习惯在获取信息时优先使用互联网搜索工具,在享受搜索带来的高效率时贡献出个人信息,促使搜索工具对我们更加了解,从而在下次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率、更准确、更个性化的搜索服务,随着信息获取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我们也将更加频繁地使用搜索工具,从而贡献出更多的个人数据。

这个过程为搜索工具带来了持续增长的用户数据量,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搜索引擎将掌握足够多的用户个人标签和行业标签,从而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为用户和行业提供更加智能的信息服务。

接下来就将进入机器深度学习阶段。由于搜索过程中人类的大脑意识在与搜索引擎直接沟通,拥有模拟神经技术的搜索引擎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运作,锻炼自己的思维,有朝一日,也就有可能实现从传统搜索到人工智能的过渡。

“搜索+人工智能”带来的火花

2012年,利用1.6万个处理器构建的模拟人脑神经系统且具备学习功能的Google Brain诞生;2013年,个人智能助手Google Now语音服务正式登陆Windows和Mac桌面版Chrome浏览器;同年,谷歌推出新的“模拟神经网络”,可以模仿人类大脑进行归纳整理,可以自行处理任务;日前,RankBrain成为谷歌最新的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技术。

而百度也是动作频频。大脑、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机交互研究不断;百度筷搜、BaiduEye、百度识图、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产品相继问世。2015年9月8日百度机器人助理“度秘”面世,以此带出了度秘——秘书化搜索功能。秘书化搜索如同一名功能宽泛的机器小助理,人机对话的同时可以为用户买咖啡、订餐、预约上门洗车、预订机票等等,提供个性化推荐和生活服务。

对于搜索巨头们来说,布局人工智能是个明智的选择,像在一块空白的画布上作画,拥有好颜料的它们,也许会以壮丽的景观完成真正的蜕变。

(微信公众号“媒介360”供稿)

(责编:王妍(实习)、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