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6年3月上

塑造传媒企业家的时代价值

白俭成
2016年04月07日16:28 | 来源:中国报业
小字号

传媒出版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以及党的十八大赋予文化产业新的历史使命,使文化传媒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由体制革命带来的媒体活力的释放,由信息革命带来的新兴媒介的高度融合,由管理革命带来的媒体业态的不断拓展,都迫切需要尽快打造与之相适应的传媒企业家队伍,从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推进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

传媒企业家是推动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转企改制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市场主体,传媒企业家则是市场主体的集中体现,是传媒企业运营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转企改制带来体制与机制的活力不会自发实现,只有通过传媒企业家作为具体的执行者,整合各种资源、凝聚核心团队、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同时,在我国文化传媒事业转型融合过程中,传媒企业家还承担着改革的探索者和强有力的推动者等多重角色。因此,要充分重视传媒企业家对企业乃至整个传媒产业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新传媒企业家的选拔与培育机制。随着文化传媒产业的转型升级,一些传媒企业在管理和经营人才配置上的短板逐渐显现出来。目前,我国大多数传媒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主要来自两类人群:一是来自记者、编辑等业务骨干,这类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新闻业务水平;二是由主管单位直接“空降”,依靠政府资源获得任职机会,这类管理者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然而,这两类管理者都缺乏真正的市场化观念和现代企业的管理技能,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补足短板。要创新选拔、培育一批符合市场化需求的传媒企业家,一方面要健全市场化选聘机制,拓展传媒企业家的选择范围和职业背景来源;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加强对现有传媒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实施目标化、制度化、长期化的人才建设。

尊重传媒企业家的智力创造与管理经营创新。文化传媒产业是智力产业。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其在智力产业中发挥着更加突出的作用,而传媒企业家则是重中之重。由于传统认识的局限性,传媒企业家还没有作为一个真正的群体被认可,其智力劳动还未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要通过积极强化市场评价机制,健全企业家成长的激励机制,使企业家的智力创造和管理创新得到较好的价值体现。激励机制的设计应强调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通过积极探索股票期权、经营班子持股等激励手段,使企业家更加投入地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更好地挖掘企业家的潜力,扩大创新空间。

我国缺少传媒企业家,主要是因为缺乏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和土壤。传媒出版单位转型升级绝不单纯是换块牌子,而是从外部生存环境到内部运行模式都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进行深刻转变。然而,目前我国传媒产业市场机制和内部管理体制尚不完善,而且长期以来延续的体制内运行模式使一部分传媒领导者形成“思想惰性”。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传媒企业发展的瓶颈,更不利于传媒企业家的成长。

我们相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媒体融合的高速发展,一批真正既忠诚于党的文化传媒事业,又具备丰富市场化管理经验的传媒企业家将不断涌现,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作者简介

白俭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现任中国电力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作为改革先行者,引领中国电力报社成功转企改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首批重点推介单位。主要作品集有《寻找精神家园》《财富的发现》《理想的角逐》等,发表评论、署名文章30余万字,荣获“2011中华儿女年度人物”等称号。

(责编:王妍(实习)、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