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阜平脱贫记:总书记到访三年后 旧貌换新颜【4】
“再好的致富道路,也少不了青年。” 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曹建平最忧虑的是村里青年大量外流的问题。 中国青年网记者 卢冠琼 摄
农民要致富 关键靠支部
三年前,来到阜平与村干部促膝相坐,共商加快脱贫致富之策,习近平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农村基层的同志,工作在第一线,条件也不好,一年到头操劳得很,很辛苦,很不容易,我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慰问。”他叮嘱当地干部和随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原原本本把党的政策落实好,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近几年,在各级干部的带领下,阜平县贫困人口年均收入达到了翻倍增长。特色旅游扶贫、互联网+扶贫、新能源扶贫……一条条成功的道路都是辛苦趟出来的。
加强管理百亩苹果种植基地、苹果种植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药材种植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扩大苹果、药材、木耳种植规模,升级改造核桃200亩,发展优质葡萄园100亩……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曹建平最忧虑的是村里青年大量外流的问题,“再好的致富道路,也少不了青年。”为了动员青年返乡创业,曹建平甚至多次跑到北京做思想工作,“如果能回来,返乡创业的政策非常好,而且村里需要他们在外面掌握的见识和经验。”动员了数月,至今已回来了5名青年,未来发展的前景也让曹建平更有信心,“五月份第一茬蘑菇收成后,看到好效益,应该能动员更多人回来。”
顾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带领村民们走的是特色旅游扶贫路。“过去的老百姓,包括我小时候,住的都是土坯房,好不容易有条件盖大一点的房子,都希望买瓷砖贴得漂漂亮亮的。不过,这样的房子自己看着舒服,却吸引不了游客。”为了发展乡村特色游,绿色、可持续发展,陈国动员村民们统一修建“土房”,“虽然外面看起来是土坯的样子,但是里头的装修现代化。”仅仅是房屋的“外表”问题,要扭转村民们的观念却并不容易。陈国为此曾数次组织村民到外头去考察,“河南、山西、湖北,让大家看看人家是怎么发展旅游的。一次不行就两次,在切身体验中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直到大家觉得,我们的房子按照这样的规划建下去,生活会好起来。”
阜平县食用菌产业核心区建设在天生桥镇。占地1500亩的食用菌大棚年产能力达到3000万棒。引进龙头企业做好市场化运作,统一造大棚,统一制定技术标准,统购统销……“阜平海拔较高,而且昼夜温差大,经过多次调研实验,我们发现种香菇效益最好。”天生桥镇党委书记吴平向记者介绍,“拥有劳动力的妇女在这里每天能挣80-120元。壮劳动力能挣到150元,最高的能挣200。”而那些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可以通过三户联保贷款,将钱放到企业里参与分红,每年获利3000元。吴平回忆,工作开展中最难之处在于说服村民参加土地流转。“土地是农民的命根。虽然流转出去比自己种粮食获益更高,但是大家都不太愿意。”在多次动员说服下,参加土地流转的村民越来越多。
三位基层干部一致向记者感慨,“解放思想”是精准扶贫道路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使家乡变好,青年也不愿回来;为了发展特色旅游,修整房屋外表,村民难以接受;土地流转受益更高,但大家从此心里没了“底”……为做好村民们的思想工作,“白天搞产业、晚上挨家串门”成了基层干部们的工作常态。扶贫攻坚战,在实干中稳步推进。
看真贫,是为了扶真贫、真扶贫。阜平县是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探访贫困的“第一站”,为民服务的道路却永无终点,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等革命老区都留下了习近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的足迹。4月24日下午,习近平还去到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窥一斑知全豹”,看阜平脱贫,我们也看到了整个国家从上至下在这场攻坚战中的努力和收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