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戛纳电影节嘘声中落幕 乔治米勒交出疯狂获奖名单

2016年05月24日06:40 | 来源:京华时报
小字号

第69届戛纳电影节闭幕,各项大奖揭晓,虽然今年是戛纳的“大年”,佳作频现,但评奖结果大爆冷门。赛前大热的《托尼·厄德曼》《她》《毕业会考》等颗粒无收,让众多媒体失望。场刊评分低到1.4分的多兰新片《只是世界尽头》拿下“评委会大奖”,八旬英国老导演、戛纳“钉子户”肯·洛奇依靠《我是布莱克》第二次获得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罗莎妈妈》主演贾克琳·乔斯爆冷获得最佳女演员奖,《推销员》男主沙哈布·侯赛尼拿下最佳男演员奖,还算实至名归。

对于争议,评审团主席乔治·米勒(刚拍完《疯狂的麦克斯4》)回应称:“戛纳电影节的评选标准和哲学和奥斯卡是完全不一样的。一部电影不可能像奥斯卡一样,又拿演员奖又拿金棕榈奖又拿剧本奖,不要用好莱坞的眼光来看待戛纳。”

颁奖结果

最佳影片场刊评分低

本届戛纳电影节大爆冷门引发媒体质疑。连颁奖礼之后的评委见面会都是在记者们的一片嘘声中开场的,不少网友评价本届戛纳虽好片众多,但被一群“眼瞎”的评委毁了。

赛前大热片《托尼·厄德曼》《她》《毕业会考》等颗粒无收,综合排名第11的《我是布莱克》获得最佳影片金棕榈奖,也是导演在十年前的《风吹麦浪》后再度获金棕榈奖。根据戛纳《银幕》场刊的评分,《我是布莱克》仅有2.4分,排在它前面的有创下场刊新高3.7分的《托尼·厄德曼》,还有口碑高的《毕业会考》以及震惊媒体的范霍文新片《她》。

《我是布莱克》讲述一名还未到退休年龄的木匠布莱克,因心脏病而处在一个介乎领取失业金的灰色地带。他在政府社会福利官僚机构之间,被当作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口碑扑街不妨碍多兰夺奖

1989年出生的“天才导演”哈维尔·多兰的第六部导演作品《只是世界尽头》今年未映先热,但放映之后《银幕》场刊仅给出了1.4分的低分,在21部电影里排倒数第二,仅高于西恩·潘的0.2分新片,但《只是世界尽头》拿到了“评委会大奖”。颁奖时多兰泪洒现场。

《只是世界尽头》讲述加斯帕·尤利尔扮演的一位著名作家路易,除了每年寥寥数字的明信片,他离开家乡12年再也没有回去过。在得知生病即将不久离开人世,他决心回到那里,亲自向亲人宣布自己的死讯,故事由此展开。

影帝实至名归影后爆冷

伊朗男演员沙哈布·侯赛尼在《推销员》中大飙演技,赛前就被视作热门,拿下戛纳影帝实至名归。2011年,他曾凭借《一次别离》在柏林电影节擒得最佳男主角银熊奖。《推销员》导演法哈蒂继续聚焦伊朗,还拿下最佳编剧奖。《推销员》收获两个奖,成为最大赢家。

今年《托尼·厄德曼》的女主桑德拉·惠勒以及《她》的伊莎贝尔·于佩尔都是影后热门,凭借《罗莎妈妈》脱颖而出的贾克林·乔斯绝对是爆冷,颁奖时贾克琳·乔斯显示出了极大的震惊,一度激动哽咽到不能说话。在领奖时,她感谢了剧组全部成员,特别感谢了自己的女儿。而此时坐在台下的导演多兰也随之激动落泪。

张曼玉前夫与蒙吉同获最佳导演

法国导演阿萨亚斯拿下了本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阿萨亚斯最被中国观众知道的身份是“张曼玉”前夫,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14年,阿萨亚斯都有作品冲击金棕榈,但均落败。不过2004年的《清洁》助张曼玉夺得戛纳影后。

令人意外,最佳导演奖居然下了“双黄蛋”,罗马尼亚导演蒙吉也获奖。蒙吉显然比阿萨亚斯要冷静一些,例行感谢过后就结束了致辞。克里斯蒂安·蒙吉的《毕业会考》深受媒体欢迎,此前早已被视作金棕榈大热门,3分的《银幕》场刊评分也足见这部电影的品质。2007年,蒙吉以《四月三周两天》获得第6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这次再拿下最佳导演奖显得很圆满。

两大争议

《只是世界尽头》有多烂?

加拿大导演哈维尔·多兰新作《只是世界尽头》在场刊仅得1.4分的低分,在21部电影里排倒数第二,仅高于西恩·潘的0.2分新片《最后的模样》。影片回归了多兰最喜爱的主题,对于失调的家庭关系的表现,在母亲与儿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种莫名的紧张感。

该片主演阵容强大,加斯帕德·尤利尔在片中饰演一个成功的作家路易,在离家12年之后初次返乡,带给家人的消息却是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关系已经疏远的亲人之间又产生了情感的冲撞。娜塔莉·贝伊饰演加斯帕德·尤利尔的母亲,新007邦女郎蕾雅·赛杜饰演最小的妹妹苏珊娜,而玛丽昂·歌迪亚饰演安东尼的妻子凯瑟琳。

这部影片到底有多烂?“桃桃淘电影”认为,影片太私密了,试图传递一种非常私密的感情关系,并用大量的特写来呈现,但却会给另一群人极大的压迫感,“包括那些密集的台词,也会让人非常不舒服,觉得非常吵闹。当然,多兰在处理一些情感细腻处的时候,还是有他的想法,比如那些回忆的部分,但是,更多的地方还是让人烦躁。”

《名利场》认为《只是世界尽头》是此次戛纳电影节最令人失望的影片,“这部电影根据让·吕克·拉戛尔斯的同名戏剧作品改编,但它只是扒了皮,而丢失了灵魂。”《好莱坞报道者》则表示,即便是对于多兰的死忠粉丝而言,这也确实是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不明白为什么多兰将创作激情投入到这样一部作品中,也许他认为自己无法拍摄一部平静的影片,但却拍出了一部令人无法满意的作品。”

《我是布莱克》何以摘得金棕榈?

英国写实主义大师肯·洛奇新作《我是布莱克》保持他一贯的创作路线,将镜头对准工人平凡的底层生活中,揭示了英国繁琐的社保机构。影片讲述59岁的男主角木匠丹尼尔·布莱克由于心脏问题无法再工作,生平第一次需要申请社会救济,他结识了照顾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凯蒂,为了不让孩子流落到儿童福利院,她不得不领取政府救济。片中的两位主角都是福利制度机械化运作的牺牲者。

《好莱坞报道者》评价,该片打破人们对那些领救济金人们的偏见,直白地刻画出社会底层人物在生活中的挣扎。英国《卫报》则认为,影片中凯蒂去食品救济中心为孩子领取食物的那一幕最为震撼,让观众看到了这位母亲遭受的凌辱。

在“桃桃淘电影”看来,肯·洛奇《我是布莱克》是一部场刊评分比较中庸的电影,这部影片不过是肯·洛奇的又一次自我重复,在今年整个主竞赛影片比它都算不上非常突出,“相信评审给他大奖,还是源自本片题材的选择,又是个很底层的电影。”

完整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我是布莱克》肯·洛奇(英国)

☆评委会大奖

《只是世界尽头》哈维尔·多兰(加拿大)

☆最佳导演奖

克里斯蒂安·蒙吉《毕业会考》(罗马尼亚)、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私人采购员》(法国)

☆最佳剧本奖

《推销员》阿斯哈·法哈蒂(伊朗)

☆最佳女演员奖

贾克琳·乔斯《罗莎妈妈》(菲律宾)

☆最佳男演员奖

沙哈布·侯赛尼《推销员》(伊朗)

☆评审团奖

《美国甜心》安德里亚·阿诺德(英/美)

☆最佳长片处女作奖(金摄影机奖)

《女神们》HoudaBenyamina(法国)

☆最佳短片奖

《时间代码》JuanjoGiménezPea(西班牙)

☆短片评审团特别奖

《与魔鬼共舞的女孩》JooPauloMirandaMaria(巴西)

☆荣誉金棕榈奖

让-皮埃尔·利奥德Jean-PierreLeaud(法国)

回应质疑

乔治·米勒:不要用好莱坞眼光看戛纳

戛纳电影节颁奖典礼刚结束,老牌影评杂志《电影手册》就在推特上发文吐槽:“一届相当不错的戛纳主竞赛被一群眼瞎的评委毁了。”颁奖结束公布后,评审团马上移师新闻发布会厅,对于奖项的归属,在媒体和评审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新闻发布会现场充满“火药味”,面对犀利提问评审打起太极。

问:评审拉斯洛·内梅思作为去年的得主(凭借《索尔之子》拿到评审团大奖),今年为何把该奖给了多兰?

拉斯洛·内梅思:我对最后评选出《只是世界尽头》充满骄傲。影片反映了导演巨大的野心,电影中也充满真情实感。

问:评论一片大好的《托尼·埃德曼》为何一个奖都没有,导演奖为何评出了“双黄蛋”?

主席乔治·米勒:主竞赛有21位导演的作品、21种表达。可是只有一个大奖。所以有一部分的好电影,应该得奖的电影,没有得奖。我们在评选过程中,并不会受到外界观点的影响。我们的责任是评选出我们自己的选择;至于平局,那就是根据规则,不相上下就只好并列。

问:美国著名电影媒体《Deadling》记者质疑称“有影评人说最佳女主角在《罗莎妈妈》中顶多算个女配角”,你们怎么看?

评审唐纳德·萨瑟兰:那就是影评人错了!你看电影了吗?她的表演让我心碎,让我们所有人感动。

乔治·米勒:戛纳电影节的评选标准和哲学,和奥斯卡是完全不一样的。一部电影不可能像奥斯卡一样,又拿演员奖又拿金棕榈奖又拿剧本奖。不要用好莱坞的眼光,来看待戛纳。我们评选得精疲力竭也是为了这个原因。我们会将一部优秀电影中的最优秀部分,予以奖项肯定。

肯·洛奇:有明星的是社交电影吧!

《我是布莱克》以底层人民的境遇为题材,反映了欧洲社会的失业问题,面对这样的定义,导演肯·洛奇笑说:“拍贵族生活、有明星那是社交电影吧!”他还强调,《我是布莱克》是拍给每个拥有平凡生活的普通人的。肯·洛奇曾13次入围戛纳电影节,3次拿下评委会奖,10年前曾凭借《风吹麦浪》首夺金棕榈大奖。此次再下一城,肯·洛奇认为是电影将他召回,未来他称不会拍摄大体量的电影了,但还会继续创作:“人老了,总是不知道明天的太阳还会不会升起。”

多兰:我的电影不是拍给评论的

多兰也回应了《只是世界尽头》遭遇的负面评论:“我和我的团队为电影付出了很多热情,但没想到大家会只看到吵闹,我觉得大家不是不理解,而是没有接收到我想带给大家的信息。我的电影是拍给所有人看的,不是拍给评论的,当然我还是很在意观众的看法,这是我事业的基石,电影选择了我,我就要面对别人的想法。”

戛纳遗珠

《托尼·厄德曼》场刊史上最高分

戛纳场刊综合评分最高的前三位《托尼·厄德曼》《她》《帕特森》都颗粒无收。《托尼·厄德曼》在放映过程中收获了两次媒体欢呼,这部电影最终场刊给出3.7分,超过了2014年迈克·李《透纳先生》的3.6分,成为戛纳电影节历史场刊最高分。

该片聚焦一段温馨的父女关系,同时映射了如今电子时代下逐渐变冷的人际关系,以及职场性别歧视等话题。

《综艺》杂志则指出,影片在幽默的外表下深刻揭露出当今社会中人情的淡漠和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每日邮报》评价称:“影片中有很多惊喜带来的笑点,让人目瞪口呆但不脱离生活,让人感到很温馨。”

《她》法国“国宝”于佩尔大放异彩

自《黑皮书》后沉寂近十年的荷兰大导保罗·范霍文新作《她》也是戛纳大热门,影片由法国国宝级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主演,且依旧是范霍文擅长的惊悚题材。《她》改编自法国同名小说,于佩尔演一位CEO,然而她的私生活却远没有她的事业那般风光。刚与丈夫离婚的她与闺蜜的丈夫有婚

外情,而她儿子的女友却怀上了其他男人的孩子。有天她被神秘人入室性侵后,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保罗·范霍文没有把一个被侵犯的女性拍得凄哀,而是用带有喜剧色彩的穿插,让她面对自我。伊莎贝尔·于佩尔的表演被赞绝对配得上一尊影后奖杯。

《毕业会考》成功捕捉家庭细腻情感

故事发生在名叫罗密欧·阿尔迪亚的小城外科医生身上,他和妻子有一个女儿,并打算在女儿高中毕业之后送她到英国读书,他的计划马上要实现了,但是在首场考试的当天,她在上学的路上遭到了意外,被陌生人性侵了,在这个节骨眼上,任何错误都可能毁掉女儿的未来,对此罗密欧必须采取行动。

影片被赞成功捕捉家庭细腻情感,不仅有现实主义,还融入了神秘主义元素,从社会、宗教、人性各方面解读了今日的罗马尼亚。《卫报》认为,该片诉说了在这个暗淡、萧条的国家中,90后一代对“重新开始”的希望,两位主演的表演相当出色。

《哭声》罗宏镇收获零差评

今年戛纳没有华语片入围,但韩国导演朴赞郁执导的《小姐》和罗宏镇执导的《哭声》惹人关注。《哭声》亮相戛纳几乎获得了一边倒的好评,场面调度、气氛营造、悬念迭起,以及类型元素的混杂,让这部电影显现出一种极具狠劲和野心的气质。

《哭声》以一座山城为背景,一个日本“怪人”的到来引发一连串的连环杀人事件,而警察钟九追寻谜案真相却又身陷迷局。目击者、巫师,不断出现的人物让整个事件疑云重重,真相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水落石出。该片日前在韩国本土上映的第一周就夺得冠军。(记者高宇飞)

相关新闻: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