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5期

新媒体场域中儿童媒体素养的培育

余岩波 赵熙敏 丁  亮
2016年06月01日14:51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媒体场域关涉到信息传播、议程设置、受众心理、技术应用等多维度因素,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中,媒体场域呈现的新特点、带来的新问题。关注新媒体场域引发的新现象,只是在表层关心儿童的成长,深层次的问题是肇始于现代技术的媒体,隐藏的更大危机则是西方文化以现代技术为先锋,在文化上的霸权和对其它文化的侵犯,在抵制技术统治文明滥觞的进程中,以儿童媒体素养的培育为抓手,培养具有理性批判能力和崇高人文精神的未来公民才是促进社会发展、增强国力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新媒体场域;儿童;媒体素养;未来公民

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90.1%。由此窥见,基于电子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将社会个体重新整合,导引至新媒体场域,但随之伴有新问题的出现,按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除去人口增长的因素我国约有9千万少年儿童被网络到新媒体场域,儿童媒体素养问题值得关注。

一、媒体场域

场域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基本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社会分化导致社会被分成不同的空间,每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成为样态不同的场域,场域空间不仅指物理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同一场域的人的每一行动都受到行动所发生的场域的影响[1]。

媒体场域关涉到信息传播、文化交流、议程设置、受众心理、技术应用等多维度因素。本文关切的核心是,在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中,媒体场域呈现的新特点、带来的新问题。故新媒体场域是指:应用电子互联网技术,以媒体技术的辐射为场域的边界,场域内媒体信息的传播为主要交流内容,场域内人们的交往活动共同构成了新媒体场域。

二、新媒体场域对儿童的影响

新媒体场域内的信息传播更为密集,交往更为频繁,内容更为复杂,对儿童的影响更为多元。

1.移动性导致接收时间延长

能够移动是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这意味着在网络覆盖的有效范围之内,信息传播和信息接收不再受时空的羁绊。

新媒体的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儿童接触新媒体的时间,因为对于以接受学校教育为主的儿童,只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囿于学习环境的限制和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强行纪律约束外,在课间、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在放学之后都具备进入新媒体场域的条件和进入的可能,这与传统媒体只有在家可以收看电视节目相比,接触媒体的时间大大增加。

但问题接踵而至,课间活动是让孩子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消除疲劳、锻炼身体、为下节课学习提供身心保障,是完整而高质量的在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沉溺于手机网络必然导致精神涣散,无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新媒体的移动性在客观上导致了儿童接触时间的延长。

2.参与性导致互动程度加深

参与性可以加强传受双方的互动和联系、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是开门办台思想的实际行动,囿于技术,传统媒体的作法长期受到受众的质疑而成诟病的话题。新媒体打破了技术壁垒,改变了单一的传播方式,加深了受众的参与程度。TFBOYS是青少年明星组合,2014年5月13日搜狐娱乐作了《特别调查丨人气高到不敢信?TFBoys组合大起底》报道:用三个小标题说明了TFBOYS人气高的原因,第一个标题是00后少年人气惊呆众网友——你造TFBoys有多红么?第二个标题是正太组合迷倒“姐姐”“阿姨”,第三个标题是国产少年偶像的生存之道——新媒体时代的新“红法”。

三个标题阐述的核心问题是新媒体对该组合能迅速走红所作的贡献,在此过程中新媒体场域将传受双方紧紧捆绑,导向清晰,主体明确,交流密集、频繁,网络、网友、转发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新红法的关键词。节目创办前、播出中和播出后主办方不遗余力地通过新媒体手段与受众进行互动,尽管没有直接的数据表明参与的直接后果,让受众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互动参与,并及时反馈参与的结果,无疑加深了参与的程度。

3.碎片化导致接触兴趣泛滥

新媒体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海量信息实时涌现,面对海量的信息碎片化的取舍和阅读是主要方式,对某一时间的关注深度和持久度不足。如在新媒体上经常充斥着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和充满诱惑和遐想的图片,传播的主体内容和核心思想居于次位。通常情况下标题和图片除了奇闻异事就是娱乐八卦、明星恋情、绯闻胜过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因为前者靠标题和图片就足以勾勒事件的轮廓,而后者需要付出较多的脑力劳动和持续的注意力才能获得,角逐的结果通常是图片和标题满足了人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导致的后果是阅读情趣的低下。

三、新媒体场域中的儿童媒体素养

它是指儿童在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要传播媒体的场域中获取信息、分享信息、选择或评价信息以及传输信息的能力,关于儿童媒体素养的培育也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媒体改良共时空的信息获取环境

新媒体的开放性让所有的受众接受到的是来自同一传播界面的信息,形成了由成人主导的媒体生态,推送给受众是渣男、小三、女主播、男明星的花边新闻,更让人担忧的是在这些足以引起受众收看欲的标题下,可能打开的是更为成人化的主题。深圳晚报在2012年9月27日刊出的一篇报道称:“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讨会发布调查报告显示,41%的中国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渠道集中在网络,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社交网络和论坛等。”

网络上的性教育是否符合儿童接受教育的心理无从知晓,这样接受的性教育是否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否会带来健康的性知识无从知晓。而儿童接受信息的特点是被动性较强,如此将导致接触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增加。

2015年12月16~18日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时讲话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2]”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的主体是媒体自身,只有媒体改良共时空的传播形态才能确保儿童获取信息的质量,改良措施不一而足,但加强监管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的媒体环境。

因此,净化媒体环境,改良传播形态,确保儿童获取信息的质量,才能给儿童媒体素养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土壤。

2.学校有限使用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分享媒体信息的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2015年2月12日印发的《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第一条就是完成学校信息化条件建设“十二五”目标。“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互联网全覆盖的实现,不是简单的教授学生硬件技术的单一应用,与此同时,正确参与互联网文化建设,合理使用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课堂培育儿童的媒体素养等议题应同时跟进。

如在语文课堂中可以结合课文进行媒体素养的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的《难忘的一天》就涉及该话题,这篇故事主要讲了1984年2月16日作者为邓小平爷爷做电子计算机表演的故事,邓小平在观看了计算机操作后对身边的人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3]”这种普及应该不限于技术的普及,可以尝试在课程教学完成之后,作为拓展内容,采用课堂讨论等互动方式,以课文为切入口培育儿童的媒体信息分析能力。

在微机和思想品德等课程中亦可借鉴,学校应有限合理使用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信息分析能力,才能为培育儿童的媒体素养带来灿烂的阳光。

3.家长自律提高选择媒体信息的能力

《爸爸去哪儿》是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回归家庭,关爱孩子的节目宗旨得到受众认同,节目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父亲和孩子的单独相处,没有第三介质的存在,父子、父女的关系变得简单、透明,充满了脉脉的温情和浓浓的亲情,节目似乎在提醒家长应改变陪伴孩子的方式,这种陪伴不是让光纤入户,不是花钱配置更好的电脑。

网易亲子综合在2013年12月17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孩子建议回家没收父母手机 不陪伴也是冷暴力”的文章,写道“现场将近20个孩子,小的读二年级,大的读初二,虽然年龄差距比较大,但是全提到了父母沉迷手机冷落自己。”遗憾的是页面显示这篇文章仅有2人参与。

家长沉溺于网络、手机不能自拔,潜在的影响更深远,放不下手机的父母何以能说服自控力比自己弱,好奇心比自己强的孩子不要沉溺于网络和手机呢?家校合一的教育理念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学校合理使用新媒体、家长对新媒体保持审慎态度,以提高儿童评价媒体的能力,才能为培育儿童的媒体素养提供必要的养料。

4.儿童保留有效距离,提高评价媒体信息的能力

新媒体将不同的人群网络到自己构建的场域中,而场域中的儿童是最易受到媒体不良信息侵害的群体,一方面他们评价信息的能力受到年龄和心智发展的局限而十分有限;另一方面,长期受到媒体海量信息的吞噬,吸睛式的标题,缺乏深度的碎片信息,对孩子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利,批判力的培养更是无法跟进。媒体应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留意儿童群体接受信息的特殊性,教师应理性引导,家长更应起到纠偏和监督的义务,让孩子保留对媒体的有效距离,逐步提高评价媒体信息的能力,为培养儿童的媒体素养提供内在动力。

关注新媒体场域引发的新现象,关切提网速降网费可能给儿童媒体素养的培育带来的新问题,只是我们在表层关心9千万儿童的成长,深层次的问题是肇始于现代技术的媒体,将无限的时空网络在同一场域中,新媒体将场域范围和场域的意义再次扩大和强化,让媒体受众在技术的围困中难以脱身,而媒体技术隐藏的更大危机则是西方文化以现代技术为先锋,在文化上的霸权和对其它文化的侵犯,在抵制技术统治文明滥觞的进程中,以儿童媒体素养的培育为抓手,培养具有理性批判能力和崇高人文精神的未来公民才是促进社会发展、增强国力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 (法)皮埃乐.布迪厄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 习近平.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5-12-16.

[3]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二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

(责编:王妍(实习)、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