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西部学刊》>>2016年5月下

网络自制综艺《奇葩说》的成功要素分析

李  娇
2016年06月06日13:59 |
小字号

来源:西部学刊

《奇葩说》由爱奇艺马东工作室出品,于2014年11月29日在爱奇艺独家播出,目前两季节目皆已收官。这是一档为年轻人创造收看内容的节目,以辩论形式为主,寻找最能说话的人。《奇葩说》播出后迅速受到观众的青睐,在豆瓣上获得了9.0分的好评,第二季播放量达到6.2亿次,它的成功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思考之处,笔者现从节目的主持人、节目辩题以及互动方式几个方面来探究其成功因素。

一、主持群设置扩展话语体系

对于互联网自制节目而言,点击量与节目的成败密切相关,而作为一档网络自制语言类真人秀节目,主持人和选手的成功选择就成为增加受众的关注度乃至关乎节目成败的核心问题。无论是第一季的“马晓康”组合还是第二季的“KJM”组合都获得了居高不下的人气。

马东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曾担任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导演。在《奇葩说》节目中,他一改往日正经的风格,走上了搞笑的路线,形成反差效果。高晓松是著名音乐人、导演、制作人,博古通今,说话风格犀利。蔡康永是作家、主持人,说话柔和,喜欢采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讲道理。作为舞蹈家和脱口秀主持人双重身份的金星心直口快,言语麻辣大胆,擅以观点取胜。几个人你来我往,捧哏逗趣、言辞大胆,各自以其深厚的人文及主持功底串联起整个节目。

为丰富其节目看点,《奇葩说》每两期会邀请一名娱乐圈当红明星作为嘉宾和现场选手一同参与话题讨论,他们也是主持人构成中的一员。“女神”或“男神”的加入,为节目的两性话题增添了相应配比的女性或男性力量,构成了节目多元化的话语体系,使辩题从内容和视角上都有所丰富和扩展。另外,还可以利用明星效应树立综艺节目品牌,扩大节目影响力。

二、内容引人思考,传递正能量

《奇葩说》针对的主要人群是年轻人。据统计,《奇葩说》20-29岁观众的比例占有86%。在节目开始前,都会有一个小短片,旁白为:“40岁以上的人请在90后旁边观看。”

在节目内容设置上,首先辩题的选择都很贴近年轻人的生活,与现实息息相关,比如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爱上好朋友的恋人要不要追,异性闺蜜是不是谎言等。从双方辩手的辩论当中传递的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常态现象,年轻人可以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在“使用和满足理论”研究中,各类节目提供“满足”的特点包括自我确认效用。90后受众群体可以通过节目,对自身的行为有所反思,从而可以使自己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时,选择一种正确的解决方案。

其次,节目虽有感性的喧嚣,但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辨。比如在海选中清华学子关于未来就业方向的询问引发高晓松的痛斥,对于未来,他认为“人生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将道德高度上升到了“家国情怀”。而后在“要不要牺牲贾玲救大家”这期节目中,蔡康永总结发言时意外倒戈,声称“没有人能剥夺别人的生命权”,坚持认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比一场辩论的输赢更为重要。

再次,节目即时互动,受众参与度高。爱奇艺在《奇葩说》播出前,进行了前期的造势工作,吸引受众对节目进行关注与了解。《奇葩说》在爱奇艺网站有专区介绍节目的相关内容,包括节目正片、赛制进程、话题墙、导师介绍、奇葩排行榜、相关视频、微博热议。节目播出时受众可通过弹幕实时发布评论,吐槽节目笑点。

在《奇葩说》播出以后,一系列的公众平台相继被创建。奇葩说吧、奇葩说专区、奇葩说电台、奇葩说官方微博等,在网络媒体上受到受众极高的关注。截至目前,奇葩说吧里的帖子达到22万,主题有7000多条;奇葩说官方微博粉丝数量达到53万。奇葩说吧的话题包括受众对辩题的讨论,以及受众提供的辩题。在奇葩说官网里,有专门的话题墙,受众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支持的一方。

公众平台的利用,例如通过网友的讨论在网络上征集辩题以及参与辩题的讨论,使传播者与受传者能够相互作用。受众充分地参与到节目讨论中,对节目的优化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时,受众作为受传者,同时也成为了传播者。受众将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后反馈给传播者,传播者便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对节目进行一定的改进。受众的观点看法直接影响对节目的所持有的态度,因此,公众平台的利用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得到受众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节目更符合大众需求。

结语

《奇葩说》在收视点击率上获得的成功,也标志着网络自制节目新尝试的成功。网络自制节目逐渐走向正规化、精细化,通过传播者与受众间信息的交互反馈有利于节目的制作。网络自制节目不断尝试用新的形式吸引受众,而网络媒体的发展空间也还很大,这也意味着网络自制节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斯坦利·J·巴伦.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刘璨.《奇葩说》背后“娘子军“和她们的故事[EB/OL].

http://tech.sina.com.cn/i/2015-02-07/doc-iawzunex9900997.shtml.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系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