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西部学刊》>>2016年5月下

腾讯新闻“较真”栏目研究

王  丹
2016年06月06日14:00 |
小字号

来源:西部学刊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愈加快捷、自由,如今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由于环境的宽松、缺乏相应的检查以及核实机制,也使得网络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甚至影响到媒体的判断,炮制出一系列耸人听闻的假新闻。陈力丹老师总结出假新闻的两大特点:“一是在制作环节上,网络谣言炮制者采用新闻报道的手法,在形式上力求逼真,甚至盗用正规媒体的名义;二是在传播环节上,令网络媒体乃至传统新闻媒体中招,通过它们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传播平台以新闻形态进行再传播,证实其‘可信度’”。[1]

新闻传播活动具有舆论导向的作用,假新闻通过编造、歪曲事实,欺骗、误导读者,往往产生极坏的社会效应,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杜绝假新闻的产生,但事实上,由于网络自由度高以及其信息传播呈现快速化、碎片化的特点,使得假新闻难以被杜绝。在假新闻泛滥、真假难辨的网络环境中,更加需要专业媒体对网上流传的信息进行甄别判断,还原事实真相。

“较真”是腾讯网新闻频道下设的一档全新的栏目,致力于打造全民新闻查证平台,目标是对各种假新闻、缺陷新闻、谣言、钓鱼帖、营销帖进行查证和快速打击,对人们感兴趣的、但缺乏来龙去脉的消息进行溯源和探查真相。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考虑到网络以及辟谣栏目的特殊性,本文不对样本的地域以及感情基调等方面做出考察,仅对“较真”栏目的选题类型、文章结构、版面设计以及用户参与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意图总结得出该栏目的编辑特色。

“较真”栏目自2015年11月3日开始更新,截至2016年1月9日,已有21篇稿件,本文以此作为总样本进行分析。

一、选题偏“软”,多来源于网络

笔者将选题类型分为社会类、政治类、经济类、文史类、科技类、环境类、生活类7个方面。

“较真”选题类型

统计结果如下:

社会类选题共5篇,占总样本的23.8%。社会类选题包括社会成员的结构、组织以及社会各阶层间出现的问题与事件。如2015年11月4日的《单独二孩政策“没有遇冷”?》等。

政治类选题共2篇,占总样本的9.5%。政治类选题包括国内外的政治事件、政策、政治人物等方面的报道以及相关讨论。如2015年12月17日的《普京神奇步姿因当过克格勃?》。

经济类选题为0篇,故不作讨论。

文史类选题共5篇,占总样本的23.8%。文史类选题包括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的相关报道。如2015年12月3日的《刘文辉“县长就地正法”神话》等。

科技类选题共2篇,占总样本的9.5%。科技类选题包括国内外科学、技术领域的相关发现及讨论。如2015年11月23日的《大数据威胁国家安全,是真的吗?》等。

环境类选题共4篇,占总样本的19.1%。环境类选题包括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现象、政策以及讨论。如2015年12月15日的《全球变暖现象是否已经停止了?》等。

生活类选题共3篇,占总样本的14.3%。生活类选题包括与大众日常生活相关的吃、穿、住、行等资讯。如2015年11月17日的《吃酵素能减肥,是真的吗?》等。

“较真”栏目社会类及文史类选题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环境类、生活类、科技类、政治类,选题呈现多元化趋势,且有所偏重。社会类选题能紧跟国内外最新的社会事件,如美国枪支管理以及我国的二孩政策等;文史类选题则几乎全是对民国时期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核实,选题有一定局限性;环境类选题则对当前人们关心的全球变暖、雾霾等方面作出回应;生活类选题也集中在减肥等女性话题上;科技类选题倾向于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科技问题的讨论;政治类则是政治人物相关的逸文。从选题中可以看出“较真”栏目目前倾向于有一定关注度的“软”性题材,兼顾国际与国内,与一般公众需求相契合。

除此之外,笔者在分析其选题来源时发现,虽然文中大多数情况下未曾标明具体来源,往往使用“网传”“社交媒体”这类概括性表达代替,但21篇文章中,除无法确定来源的5篇外,有12篇文章在其背景描述中提到了“网络”“微信”“帖子”“朋友圈”等词。这也印证了本文开头提到的网络成为假新闻泛滥源头的说法。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