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6年6月上

中国新闻奖地市报获奖作品特色研究

以2014年度地市报获奖作品为例

吕胜根
2016年06月23日14:27 | 来源:中国报业
小字号

[摘要]中国新闻奖是全国新闻作品最高奖,代表的是新闻媒体的最高业务水准。地市报是我国报业中的一支生力军,数量众多,遍地开花。然而,与中央级媒体、省级媒体相比,地市报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因而被人们称为“夹缝中生存的报纸”。地市报报道的内容一般是当地新闻,很难做出在全国有轰动性、影响力的报道,其作品要想获中国新闻奖是有一定难度的。地市报作品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克服困难,扬长避短,努力获得中国新闻奖?本文通过分析在2014年度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获奖的几篇地市报作品,总结、归纳出其中的规律和特征。

[关键词]地市报 中国新闻奖 主题 采写

[中图分类号] G20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也是衡量一家媒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地市报因为区域、新闻报道资源、采编人员素养等方面的限制,想获得中国新闻奖,确实有一定难度,没有中央级媒体、省级媒体那么多机会,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近年来,一些地市报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事实给了地市报新闻工作者很大的鼓舞,而这些获奖的新闻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分析2014年度中国新闻奖获奖的几篇地市报作品,我们可以找到“地市报作品如何获中国新闻奖”的一些答案。

了解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参加任何一项评选,必须事先熟悉评选规则和评分标准,在规则范围内扬长避短,以评分标准为参照极力靠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闻作品要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脱颖而出,首先必须符合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这就要求地市报的新闻工作者平时就要有针对性地了解、熟悉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这是很有必要的。

在中国新闻奖诸多评选标准中,总标准是纲领性要求,也是最重要的,对总标准一定要心中有数。如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内容真实,感染力强,社会效果好。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勇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关注体现“走转改”精神、努力改进文风的作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短、实、新作品。鼓励媒体融合方面的报道和应用新媒体传播的作品。这里面,“三贴近”、“走转改”、创新、媒体融合、首发等关键词值得注意。

熟悉这些评选标准,就能对平时新闻稿件的写作起到规范、指导作用,为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打好基础。

各种差错是新闻作品的“硬伤”,有的差错看起来很小,但却很“致命”。可以说,只要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的作品,哪怕只有一个小差错,都与获奖无缘。几乎每年都有一些作品“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却在“阴沟里翻了船”。

中国新闻奖作为中国新闻界的标杆,获奖作品作为我国新闻作品的典范,其标准应该、也必须高于报纸质量管理标准。既然是从合格稿件中挑选优质作品,对于文字的要求自然要严上加严,绝对不能容许“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字词误用”“直接引语使用不当”“数字单位缺失”等差错。这就要求记者在写稿、编辑在编版的过程中加强校对,避免字词、标点符号等方面的低级失误,而且要符合体裁要求、字数限制等,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以小见大抢抓重大题材

一篇稿件能否获中国新闻奖,题材很关键。采写全国性重大题材不是地市报的优势,但地市报与地方渊源深厚,与基层更接近,与地方百姓联系更密切,一些地方的创新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一些小故事也可以反映出时代的脉动。抓住这些题材,就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瞭望者,采写有历史感、有远见的新闻是社会之需,也是媒体的立身之基,对地市报的要求也是如此。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要自觉担当起时代瞭望者的责任,主动发现和重视那些代表时代特征、孕育未来趋势的新闻事件。这需要记者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理性的思考判断,能够把握时代脉搏,从地方事、身边事、寻常事中发掘当下热点,发掘能预见新趋势的事实,先人一步抢抓重大题材,以小见大,把重大报道做深做透做足。有些有望获奖的好新闻素材,记者在采访时就可以感觉到题材重大,这时候更要紧紧抓住,深入采访,精心写作。此外还要寻求编辑、值班主任、报社领导的帮助,群策群力,通过集体的智慧完善采访,对稿件进行修改、提升,使作品更加出彩,更加符合获奖要求。同时,记者有了与编辑后台的提前沟通,就可以保证有足够的版面和位置予以刊登,使重大题材的报道更加醒目,引人关注。

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记者发掘重大题材的能力,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平时的深厚积累。这种积累既包括人生阅历,也包括新闻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记者向谁学?向书本学、向社会各界人士学,也要向采访对象学。有些作品写得好,就是因为采访对象的言行、智慧给记者带来启发,让记者采写稿件时受到触动,更有灵感。

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徐州日报》的通讯《锻造严管干部新常态(主)/睢宁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亮点聚焦(副)》也是以小见大,很好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主题。睢宁的创新探索正是对 “三严三实”要求的生动诠释,对于其他地方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电商在我国发展迅猛。《芜湖日报》的通讯《“三只松鼠”的成功“三级跳”》对“三只松鼠”发展过程中一次次化险为夷、成功突围的创业故事娓娓道来,从资金、渠道、管理三方面,深刻揭示该品牌短时间内成功崛起背后的秘密。该报道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反映了互联网时代电商发展的风起云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宁波日报》的通讯《春回渡头——宁海规范小微权力的小村故事》以小切口很好地反映了当前农村推进依法治国发生的深刻变革这一重大主题,是以小见大抢抓重大题材的典型报道。

(责编:霍昀飞(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