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6期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机器”与主体重构【2】

刘 涛
2016年06月27日16:50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主体人与信息机器产生了新的聚合,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体,也不是单纯的机器。《信息有请》一开篇,波斯特就指出:“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信息从人到机器的转移所具有的文化含义、信息性质的改变、人和机器之间的相互约束与协调方式以及以上这些问题的政治含义。[4]”波斯特把这关系称为“人—机聚合体”,“我所说的人和机器的这种聚合,并非指的是一个幻肢,也不是对一个完整的人来说额外的机械装备,它是人与机器之间密切的混合,在主客体二元对立之外构成的一个组合”[5]。既然在主客体之外,那么,它就超越了主客体二分的模式,以至于“我们无法确定聚集中哪个是主体,哪个是客体。”人和机器的这种交织颠覆了传统关于机器和主体的认识。

三、主体的日渐消弭

人类进入了一个与传统主客体不同的时代,或者主客体开始消融。人与机器不是人与机器两个存在体混合或者联合在一起,好像一边是人另一边是机器。而是人与机器已经构成了一个新的主体或者能动体。在这一新型关系中,既不是单方面的人和机器,也不是人与机器的两个独立体的结合,而是构成了一个新的存在。它们谁也决定不了谁,谁也不是最终的能动者。好像是我们在打开电脑,我们在决定它,实质上,我们不得不这么做,我们被它决定,如果我们不打开它,不很好地使用它,那么我们可能什么也干不了。“人-机聚合体”并不是信息机器对人的全面入侵和控制,也不是人彻底丧失对机器的控制能力。如果说在这一聚合体中,我们现在还能够区分谁是主体人谁是客体机器,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将逐渐难以区分二者,这表明,主体走上了一条日渐消弭的道路。

四、结 语

大数据推动新媒体的发展,产生了全球网络化的信息机器世界,一方面,人与信息机器的关系不断被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一种“媒介无意识”编织、建构新的信息主体形式;另一方面,关于信息机器的想象以及人与信息机器固有关系的持续突破,已成为信息主体自我塑造的基本内容。信息主体与信息机器不再是表面性的、浅层的互影响关系,而是更深刻的互决定、互建构关系。当然,主体也被卷入一个更不确定的历史之中。

参考文献:

[1]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与麦克卢汉出版《理解媒介》差不多同时,美国技术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出了两卷本的《机器的神话》。芒福德感到人们正面临一个技术越来越占支配地位的世界,而人成为工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

[3] (美)马克?波斯特.范静哗译.信息方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Mark Poster, Information Please: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a Digital Age, 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4.

[5] Mark Poster, Information Please: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a Digital Age, 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6.p.48.

(责编:霍昀飞(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