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磁吸效应”的群体动力学解释【2】
以“1·4”“1·7”的四次熔断为例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熔断机制实施前,两个特定交易日股市从5%下跌到7%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72分钟、16分钟;熔断机制实施后,下跌时间分别为7分钟、2分钟。两者对比,可以发现熔断机制实施后,指数以更短的时间到达阈值。这说明,熔断机制加速了指数的下跌,因此,1月4日、7日确实存在着“磁吸效应”。
三、“磁吸效应”的群体动力学解释
(一)是群体动力学在股市涨跌过程中的表现
我国的投资者结构以中小散户为主,盲目跟风炒作、追涨杀跌的情况比较严重。[3]从群体动力学的角度来分析,事实上这就是一种群体行为对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当市场上的指数,诸如上证指数、沪深300等下跌(即股价下跌)时,投资者通过指数的下跌,意识到其他的投资者在抛售股票,由于担心股票的进一步下跌,甚至丧失流动性,该投资者也会加入抛售的行列,从而又带动其他人的抛售。
当股市的指数,诸如上证指数、沪深300等上涨(即股价上涨)时,投资者通过指数的上涨,意识到其他的投资者在买进股票,由于担心股票的进一步上涨导致买进的成本增加,该投资者也会加入买进的行列,从而又带动其他人的买进。
(二)对“磁吸效应”的解释
因为熔断机制第一个熔断的阈值为5%,当市场下跌的幅度第一次到达5%时,交易暂停15分钟。5%已属于较大跌幅,在指数下跌至5%过程中,当投资者意识到很多人在抛售股票时,由于害怕股价的进一步下跌,该投资者也会抛售,从而又带动其他人,从而指数继续下跌。
当指数下跌至5%时,很多加入抛售或者准备加入抛售的股票暂时丧失了流动性,这就容易加剧恐慌心理。由于担心复盘后大家进一步抛售,股价进一步下跌,投资者便会在复盘的第一时间抢先抛售。而一旦复盘后的指数继续向下,就相当于给投资者传达了明确的其他人在抛售的信号。于是导致更大规模的抛售,从而加速了指数下跌。5%熔断阈值的设定,起到了很强的心理暗示的作用,加剧了恐慌心理,强化了群体行为对个人决策的影响。所以指数加速下跌,也就出现了所谓的“磁吸效应”。
四、小结
“磁吸效应”属于经济学的范畴,群体动力学属于传播学的范畴,我们尝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释专业的经济学问题。围绕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在熔断机制的条件下,股市为何加速下跌的问题,从而解释了“磁吸效应”。当然,本文在运用群体动力学解释“磁吸效应”时多理性分析,少实证研究,希望以后能找到更多资料支持这部分的实证。
参考文献:
[1]许志峰等.没有达到预期 熔断机制暂停实施[N].人民日报,2016-1-8.
[2]勒温.勒温的群体动力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完善制度设计 提升市场信心 建立长期稳定 发展的资本市场[R].北京: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2015.
(宋树岩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刘艺文系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