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增强微博涉军舆论引导的针对性
摘要:微博信息海量化、传播高速化、环境虚拟化的传播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涉军突发事件舆论因其多呈现出迅捷性、负面性、非理性特征,导致军队形象的塑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本文从当前涉军微博舆论态势与微博舆论引导现状出发,分析增强涉军微博舆论引导针对性的现实需求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涉军突发事件;微博;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6-2-0046-02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1]10从习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宏观视野中可以看出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对当前深化改革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这也是由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和由此引发网络舆论生态环境新变革而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新任务。涉军舆论作为网络舆论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生、发展和引导直接关乎军队和国家形象塑造,以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而微博作为涉军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渠道,加强涉军微博舆论引导就成为塑造人民军队形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巩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进而使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的重要工作领域。
涉军舆论的复杂形势决定了舆论引导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展开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军媒微博作为涉军微博舆论引导工作中的主角,要增强涉军舆论引导的针对性,首先必须通过总结分析当下涉军舆论形势,归纳舆论热门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设置、淡化或转化议题,有的放矢,降低议题被热炒的风险。当前涉军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的负面论调主要有三大具体指向:一是危言耸听,煽动性强的谣言不止;二是质疑军队敢打必胜的声音较多;三是沟通了解不足,军民间缺乏互信。根据这些舆论指向,军媒微博在进行舆论引导的时候要采取以我为主、主动出击、各个击破的方针策略,强化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效果。
一、强化权威发布,压缩谣言传播空间
在由突发事件引发的舆论中,舆论爆发初期往往会瞬间获得极高的关注度,意见流于自发而无序、众声喧哗的状态。此时一直到有关部门发布相关信息之前最易滋生谣言,军媒微博必须及时发声,通过多种方法尽早压缩谣言的传播空间,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权威信息冲散谣言和虚假信息。
权威信息之所以权威,首先取决于“信息源”。“信息源”是否可信,在舆论引导过程中至关重要,各级党政机关、军队单位和社会管理部门等主体,由于拥有单个公众所无法比拟的信息优势,使得它们往往能够成为社会中最权威、最值得公众相信的“信源”。军媒微博就拥有这样的权威信源。但是,舆论引导者提供引导“信息”也有失灵的时候。这就对舆论引导的信息相关性程度提出了要求。即权威信息的发布至少要满足两点要求,第一,发布的信息本身必须与广大公众关注的问题相贴近,属同一议题;第二,信息有内容,能够消除公众的不确定性。胡锦涛同志2008年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就明确提出:“加强信息服务中的思想教育,注重以事实、典型和数据来说话。” [2]1
权威信息作用的发挥与其及时发布有着重要联系。如果发布不及时以至“贻误战机”,再权威的信息也变成明日黄花,无人关注。为此,国务院新闻办曾提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四讲”舆论引导策略:“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3]“方大国打人事件”的教训,就在于相关单位在媒体和公众盼望真相时“失声”,军队媒体也未能对网络上的偏颇甚至虚假的言论进行有效反驳,导致舆论声势一边倒,最终不得不以撤掉方大国职务的方式平息汹涌舆论。因此只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才能抢占舆论制高点,以理性声音占据舆论局势的主导权。
二、巧用典型宣传,强调敢打必胜信念
针对质疑军队敢打必胜的声音,军媒微博要充分利用军内典型宣传的资源,巧借微博传播技巧,突出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威武之师的形象。但是,就军媒过往的做法而言,的确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首先,宣传的典型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虽然经过无数次强调,但军媒微博上仍有略显夸张渲染的神化典型。这种宣传方式其实是典型的“固有模式”。例如:家中父母身染重病,妻儿生活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自己长久卧病没有看医生,却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演练中奋勇力先勇夺头筹。即使这样的典型真实存在,但并不符合当前群众的认知和想象。他们对于这种典型人物评论最多的是军队缺乏人性关怀;其次是军人个体对家庭太冷血。可见,这样的宣传方式不仅不能够得到群众和舆论的认可,反而会失去群众的信任,使得典型宣传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是宣传模式过于老旧,缺少创新。典型宣传的源头往往是典型所在单位向新闻机构提供的新闻通稿,这些新闻通稿往往套用相同的行文套路,不少记者长期以来过分依赖于这些“新闻稿”而缺少去采访典型的动力,难以形成生动鲜活、立体多面的材料宣传方式,往往套用一个统一的模式,让人感觉形式化、公式化,缺少感染力和吸引力,难以体现出军队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我军官兵真实的工作和情感经历。笔者通过对比,能够看得出来军媒微博在对典型的报道上与军网、军报采用的材料并无区别,有的只是做了简单的概括并附上超链接,有的则直接照搬,这不仅浪费了微博平台强大的传播功能,更让关注的用户感觉到缺乏诚意。
所谓巧用传播技巧,主要是指典型报道宜采用植入式宣传,力争化盐于水润物细无声,而非油浮于水那般带有明显宣传痕迹。2015年湖南卫视热播的《真正男子汉》为军媒微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湖南卫视选择国防教育这一电视节目鲜少触及的领域,策划拍摄了大型国防教育节目《真正男子汉》,观众通过观看六位明星在一线作战部队的生活以及训练,领略到军队的生活环境、武器装备、日常生活和训练等,这不仅让神秘的军营展现给观众,更诠释了当代军人矢志打赢、忠于职守的牺牲奉献精神。
三、推进信息公开,深化军民互信关系
由于军队保密性和封闭性的特性,长期以来军事新闻宣传又形成固化呆板的话语体系,加之长期远离战争的和平环境,使得社会公众对军队职能认同和军人身份认同有所下降,由此造成社会公众对军人、军队缺乏理性的认知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军队职能的忽视和对军人身份的轻视,在言论表达相对自由的微博平台中,将军人军队形象强行贴上贪污腐败、以权谋私、保障不力、软弱妥协、高调炫耀等负能量的标签,由此造成微博涉军舆论非理性声音占据相当的比重。针对军民互信不足、沟通不畅以致认知偏差,军媒微博要做好军内外沟通的桥梁,做好信息公开,讲好军队故事,发好军队声音,增进军民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军民互信不足表现在许多方面,从微博发布的内容来看,既有对军队工作内容的不了解、也有对军队作战能力的不信任,而军队对地方的不信任则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过于保守,民间想要了解军队,往往得通过各种小道消息。这种不信任有时还来自地方官员:2015年6月29日,山东共青团官方微博发布的一条关于江苏抗洪抢险战士的微博,迅速引起网友的关注,网友纷纷对抗洪战士点赞和致敬。然而,7月3日,微博认证为“陕西省汉中汉台团区委干部”的“@爱笑的眼镜LT”发表评论:“没事的时候,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们,国家有事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得去,这是基本的契约精神。”该评论刚一发出,立即成为微博热门话题,关注热度迅速超过抗洪抢险事件本身。综观网民回复的内容,附和该干部言论对军队进行嘲讽挖苦的声音不在少数,也有许多网民抱着看“军政互掐”好戏的心情对该事件进行围观,简而言之,该言论引发的舆论影响十分恶劣。虽然,涉事单位及时对该干部进行了处理,该干部也发布了道歉声明,但道歉行为并未获得关注,而对军人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争议成为一个舆论热门议题。
从中可见,部分社会公众对军队职能、军人职业身份缺乏认同,认为军队只是战时有用而平时无用的集体。这就要求军媒微博必须更好地利用微博平台,从历史和现实,国内国际多重角度出发,充分阐释军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讲述军人为军队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的流血牺牲,奉献的美好青春,拉近军人军队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向广大网民阐明人民军队的职责使命,还原军队的真实形象。
社会思潮的多元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的日新月异,促使我们在今后长期的涉军网络舆论引导工程中以互联网思维积极予以应对,立足涉军舆情的监控预警,归纳总结涉军舆论的热门议题,掌握舆论传播的重要节点和媒介平台,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打好主动仗,借助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创新话语表达和传播方式,增强权威话语的传播力、影响力,不断营造网络正能量,传播军队好声音,改善网络涉军舆论生态环境,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形势。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三家央媒,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J].网络传播,2016(02).
[2]吴绮敏,孙承斌.唱响奋进凯歌弘扬民族精神——记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J].中国报业,2008(7).
[3]刘春波.舆论引导论[D].武汉:武汉大学,2013.
(作者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来源:西部学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