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纸媒和社交媒体互动探析
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
摘要:传统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具有相对的权威性;而社交媒体中,众多的网民言论可能成为舆论的风向标。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分别探析了纸媒和社交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两者可以优势互补,积极引导舆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纸媒;社交媒体;上海外滩踩踏;互动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6-2-0050-02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发生了被定性为公共安全责任的外滩踩踏事件,在社会公众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根据有关统计,截至2015年1月7日16时,相关网络新闻已超过4万篇,相关传统媒体报道为3324篇,相关微博超过13万条,相关微信文章超过1000篇。
一、纸媒在这次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问题
一是及时性不足。上海外滩于当日23点35分左右发生踩踏事件,在第二日00:34分即二十几分钟后一位名叫“铁炼钢ing”的网友发微博称发生‘踩踏’。事件发生后根据专业人士的相关搜索查询可以确认,网友“铁炼钢ing”就是第一个发布上海踩踏事件的微博用户。此后才有多家媒体官微、客服端推送了关于外滩踩踏的相关消息。踩踏事件的权威确认大约在凌晨一点左右。中国网络资讯台的记者发布消息称,已经和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并基本上确认上海外滩发生了踩踏事故,事故造成多名人员受伤,相关的抢救工作正在进行当中,而对于有关人员死亡的问题,工作人员拒绝回应。头条新闻在2:29至4:02之间发布五条微博做跟进报道。02:56《新民晚报》官微发布突发消息确认凌晨外滩发生踩踏。自智能手机发展以来,微博、微信在第一现场信息发布方面的功能一再凸显,是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中名副其实的现场信息报道“第一人”。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国内热门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的信息聚集地,普通网民随时可能客串“新闻报道者”。
在这种对比中,可以看出社交媒体在发布消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纸媒在此具有明显的劣势。纸媒消息的延迟性除了体现在发布消息的首创性方面,还体现在报纸出版的时效性方面。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新闻晨报》为样本,发现在事件发生的首日即1月1日只有《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对此事件有报道,其他报纸均无提及。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在凌晨,报纸完全有时间重新排版报道此事件,但是大多数纸媒并没有涉及。当第二天发布此消息时,网络媒体对此事件的关注已经从知晓消息到深入关注的阶段。
二是存在新闻道德伦理问题。和其他的灾难事件报道一样,踩踏事件发生后新闻记者一方面在报道具体事件,另一方面又把焦点聚集在了对遇难者的报道上,悲情叙事好像更能博取大家的同情、吸引读者。《新京报》和《南方周末》对事件中遇难的复旦女大学生的过度报道引发了大众的指责和质疑。灾难事件中发生人员伤亡是不可避免的,对遇难者的有关报道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把视线过多的集中在遇难者爱好、年龄、恋爱等有关信息方面就不免有些八卦色彩了。这样做往往让人怀疑其动机究竟是客观的报道新闻还是为了制造噱头、话题引起关注呢?
上海外滩事件中对遇难者的报道引发了对新闻伦理问题的大讨论。对于遇难者该不该报道,应该怎样去报道,应该报道什么,这些均是应该深刻反思的问题。众所周知,新闻价值决定了新闻该不该报道,但是在这一事件中,对遇难者的过度特写报道是真的在追求新闻价值还是在追求新闻噱头?作为具有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责任的传统媒体来说,不应该以侵犯他人的隐私来博取受众对新闻的关注,而应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的报道立场,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地引用素材,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不能一味地煽情而偏离了新闻的真实。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交流平台被广泛应用,受众角色发生转变,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信息的生产者。网络的大平台为信息流通提供了便利,也使信息的筛选受到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新闻从业者更应增强社会责任感,时时刻刻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二、社交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问题
社交媒体上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网络上的海量信息,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管和“把关人”,尤其在突发性事件中,政府如果信息公布不及时、不透明,就极易产生网络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危害社会稳定,给人民群众带来不必要的慌乱与紧张。
一是网络谣言滋生。踩踏事件发生后网络谣传有人抛撒美金而引发了拥挤、踩踏,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作为证据。“有图有真相”,这个信息迅速在网络上传开,对公众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阴影,同时也对无辜者造成了巨大伤害。
网络谣言的产生是多方面的,首先体现在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布方面的欠缺。事故发生后,虽然政府积极辟谣,但是距离谣言信息的发布已经过去了23个小时,舆情热度也已经达到了高潮。我国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在信息发布方面具有权威性,而权威机构辟谣信息发布的严重滞后不免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土壤。
其次,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刻意为之。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其中一些人由于对现状不满,为了发泄情绪就会做出对社会不利的行为。另外一方面,他国由于政治目的,为了扰乱社会秩序,故意制造、散播谣言。朋友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其信息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熟人而产生的,一旦谣言产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相对于微博而言,微信的使用人群阶层差别较大,许多人对信息的真假缺乏专业的判断能力。他们更容易接受并且转发“假消息”。所以,在各种突发事件面前,官媒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对舆论的引导,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及时发现、查处各种网络谣言。
二是微博、微信传播阶段性特点明显。有人在波士顿爆炸事件后,发表评论说,“一场灾难发生后5分钟内,Twitter做出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这种规律在上海踩踏事故中同样存在,只是时间周期不同而已。在踩踏事件刚发生的前期,关于踩踏的有关消息铺面而来,大家对事件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家也积极关注现场救援工作,网民也在网络上对事件祈福。媒体多以深度报道的方式不断挖掘事件发生的原因,灯光秀转场信息公布不及时、警力部署不足、应急系统失灵等成为舆论矛头所指。但是在之后的时间里,由于对信息公开上面的欠缺,各种网络谣言开始弥漫开来。有网友曾经开玩笑说:每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率先开启“感动中国”模式,随后就是谣言占据半边天。网络谣言作为救援工作的最大障碍,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网民的明辨是非。网络舆论的产生往往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而参与的网友往往对事件的关注也仅仅是局限在某一特定阶段,尤其是事件发生的前期,对之后事件的发展往往就失去了热情,不会再过度关注或者有可能不会再关注。
三、突发事件报道中纸媒与社交媒体的互动探究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纸媒和社交媒体是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的,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的首创性、及时性弥补了传统媒体的相对滞后性,但是社交媒体由于缺少“把关人”,它在为纸媒提供新闻线索的同时其内容的真伪仍然还需要纸媒的确认、纠正以及对相关报道进行梳理。因为在普通群众的认识里,网上的信息往往是不可靠的,信息的权威还需要得到官方的确认,纸媒在此就发挥了它的优势。另外,微博能为信息的广泛传播提供一个便利的渠道,也更容易聚集民众的评论为舆论的形成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但并非能够全面完整地展现事件全貌以及背景信息,并且网友对信息的关注也是阶段性的,所以对事件的完整树立与深入的权威报道就落在了传统媒体的身上。总而言之,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非完全对立的竞争对手,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融合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尤其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两者在信息的传播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新、旧媒体的信息传播互动应当以传统媒体为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并形成舆论场。社交媒体只有在传统媒体的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信息平台和意见反馈渠道作用,实现有效的上下互动,从而为舆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对社交媒体的信息把关,充分利用其信息传播速度与效率。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就是及时性,但是其最大的弊端就是信息的真实性缺乏保证。由于目前阶段网络信息过于庞杂缺乏必要的监管与把关,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虚假信息能够在网络上快速传播。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社交媒体在意见自由表达的同时也降低了信息的真实性,尤其在突发性事件初期,由于受众好奇心的趋使,更容易快速传播未经确认的消息从而造成公众对事件的曲解和臆断。所以加强对信息的把关能够保持网络信息的“速”更能保证其“质”。只有这样,社交媒体才能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取得速度和效率的双赢。
二是纸媒改变传播机制,有效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报道。纸媒利用社交媒体报道信息已经是一种趋势,越来越多官微的出现为新闻信息报道带来了便捷。公众对官微的关注也体现了对纸媒信息报道权威性的认可。突发事件中的相关信息往往是先于权威信息在社交媒体中传播的,纸媒利用社交平台对事件进行传递报道,对信息进行确认和补充能够消除民众的不安情绪。政府部门通过社交媒体对事件及时进行通报和确认,信息的及时、透明,才会不给谣言的产生提供任何机会。但是在这种传递报道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信息的把关工作,不能以讹传讹。
三是纸媒要增强社会舆情敏感度,把握好舆论导向。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公众快节奏的生活,使公众对网络的关注远远大于传统媒体。人数的极大优势决定了在社交媒体上更容易形成相关舆论,并且其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这就给纸媒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挑战。纸媒不能在速度上和社交媒体竞争,那就应该在深入报道上发挥优势,增加对社会舆情的敏感度,发挥其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力。
参考文献:
[1]张玉凤.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伦理实践——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姚贝娜事件”报道谈起[J].新闻世界,2015(3).
[2]王莎莎.突发事件中微博与传统媒体互动探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
[3]高毅伟.试论纸媒与新媒体平台的有效对接——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信息发布为例[J].新闻世界,2015(4).
(作者系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来源:西部学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