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6年第8期

多元文化对电影《捉妖记》的影响

党赵丽
2016年08月12日11:08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2015年的7月,火热的天气带动着火爆的电影市场,内地电影单月市场票房历史性地达到55亿元,注定载入中国电影史册。在众多电影当中,拔得头筹的是单月16亿票房的国产东方奇幻电影《捉妖记》。《捉妖记》作为国产大片引来的票房现象引发了广电总局、电影协会、影视公司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深度思考。本文将从思想文化角度入手,尝试阐释多元文化元素对《捉妖记》的成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捉妖记;多元文化;妖怪;人性

 

电影《捉妖记》讲述的是一个具有东方魔幻色彩的故事,天师之子的瘸子天荫,阴差阳错地怀上小妖王胡巴,并将其生下。天荫在降妖天师小岚帮助下,一路上躲过天师和妖怪的双重围剿,但小岚还是执意将胡巴卖掉。然而时间让他们对胡巴的感情战胜了来自金钱的诱惑,两人营救胡巴,并与幕后黑手葛千户展开最终大战,而他们发现这一切才只是开始……

一、中国古典文化的汲取

中国古代记载神魔鬼怪的文献很多,比如《山海经》里的怪、《搜神记》里的妖、《封神榜》里的仙、《西游记》里的神魔、《聊斋志异》里的鬼、《酉阳杂俎》里的异相。这些都给《捉妖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导演许诚毅提出“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妖怪形象过于简单”,传统妖怪的具象思维模式需要艺术重构。

(一)对《山海经》妖怪形象的借鉴与再创造

《捉妖记》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妖的形象,并进行了艺术重构。导演没有照抄《山海经》里的妖怪形象,而是从《山海经》对古灵精怪的描述当中取得灵感,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发掘。

电影《捉妖记》里面出现的妖怪多达十几种,每一种妖怪的外形和相貌都不相同。有的像水生动物鱼、有的像陆地上的河马、还有的像农作物萝卜;这些妖怪的身体上长着绿色植物,如绿草、蘑菇等;它们披着人皮,通过不断换皮来伪装自己。这些新的妖怪形象颠覆了之前大众对神魔妖怪具象化的认知,在以往古代小说当中,妖怪大多以青面獠牙的形象示人,或是幻化成为弱女子等。

小妖王胡巴的造型,无疑是本片成功的关键。它虽出生为婴儿形态,不会说话,只能发出“wubawuba”的声音,但其白白胖胖白萝卜似的外形、吐舌眨眼憨态可掬的表情、搞怪呆萌四手两足的身体,都成为成功吸引观众的要素。《山海经》当中记载帝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①意思是说帝江形貌像黄色的圆柱形口袋,发出的精光红如火,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浑浑沌沌没有面目,却知道唱歌跳舞。电影当中的胡巴外形与圆柱相似,具备唱歌跳舞的天赋,除增加五官并弱化了成年才有的翅膀,我们可以看出电影当中的胡巴就是以帝江为基本原型创造而来。

(二)对“女强男弱”社会行为的借鉴

清代小说《镜花缘》当中记载着“女儿国”这样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女人”,本质就是普通的男人,他们柔顺、软弱,同时抹粉束腰、穿裙裹足,极力展现着男权社会所推崇的女性之美。这个国家的“男人”,实际上是普通的女人,她们处于社会的顶端,“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②

《捉妖记》当中的一些女性形象被赋予强势色彩,如求子心切的贵妇骆冰、喜爱麻将的大押店老板娘等,与之对应的是性格软弱的丈夫、苦命的下手等男性角色。影片中男主角天荫像传统女性,优柔寡断,在家缝纫煮菜;女主角小岚表现出一些男性性格,豪爽不羁,在外降妖伏魔。天荫身怀妖胎之后,小岚日夜陪护,俨然以丈夫陪护怀孕妻子的场景出现。这种颠覆性的男女角色互换,为整部影片增添了色彩。

(三)对古籍记载中男性繁衍行为的模仿

《捉妖记》当中男主角天荫自从被移植了妖胎之后,出现了人类女性怀孕的生理特征,肚子逐步变大、喜欢酸性食物、食量大增、出现孕吐等,男女繁衍功能的转换,给观众带来无穷的欢乐。

纵观中国古籍,《山海经》是第一部提到男人繁衍后代的著作。《山海经》中记载:“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③意思是,鲧没有经过天帝的允许,便偷窃天帝宝物息壤来填塞洪水。天帝恼怒便叫火神祝融去把鲧杀死在羽山郊野,鲧死去后,禹从他的肚子里生出来。而在《西游记》中也有唐僧师徒误饮子母河之水怀孕一事的记载。《捉妖记》借鉴了这些情节,让男主角天荫身怀妖胎并进行生产,展现出古典文学对电影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四)对传统文化当中捉妖行为的规范化

以“捉妖”为题材的民间故事与传说数不胜数,年初的贺岁片《钟馗伏魔:雪妖魔灵》也是同样的题材。捉妖驱魔的主题注定是银幕上重要组成部分,也决定了其拥有庞大的受众基础。不管是“道济伏魔”还是“法海降妖”,都是一个男主角在降妖伏魔。如何挖掘《捉妖记》“捉妖”价值,成为电影中的一个难点。

导演独具匠心,在《捉妖记》故事的背后隐藏了一条完整的捉妖产业链。首先是捉妖天师捕捉妖怪,然后贩妖老板娘店铺买卖妖怪,接着由烹妖大厨烹饪妖怪,最后送给高官显贵食用妖怪,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导演也将捉妖天师完全职业化,使之成为影片中降妖伏魔的正规军。他们人数众多,有组织纪律,也有等级标志,还有众多武器法宝,而男主角天荫的父亲和奶奶也是当中的佼佼者。

二、外国文化的借鉴

以好莱坞为首的美国电影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导演许诚毅也是一位深受好莱坞影响的美籍华人导演,他的代表作品《怪物史瑞克》曾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

(一)好莱坞式的多线性叙事

多线性叙事是好莱坞电影中较为常见的叙事技巧,比如《盗梦空间》里梦幻场景与现实场景的双重叙事。《捉妖记》开篇就运用多线性叙事成功吸引住观众的眼球。三条独立的线索平行展开,为观众呈现三个不同的世界。

第一线索人间。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中,永宁村保长同时也是天师之子的天荫,被糊涂奶奶一手带大。天荫瘸着腿,整天为村民干着洗衣、做饭、缝补的事情。第二线索妖界。新妖王颠覆政权后开始铲除老妖王的势力,其中首要目标就是身怀小妖王的妖后。妖后在小妖竹高、胖莹的保护下逃到人间。第三线索天师界。人间与妖界相安无事,捉妖的天师也被世人遗忘。富商葛千户得知妖界动乱,重新召集天师,悬赏捉拿逃到人间妖后。捉妖师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各显神通开始抓妖。原本在平行时空的三条线索,开始产生交集,而交点正是天荫生活的永宁村。多线性叙事使得《捉妖记》情节更加复杂,背景更加深厚,为《捉妖记》系列的打造做好了准备。

(二)好莱坞式的叙事内核

好莱坞电影当中,出现过很多经典的人格化、人性化的“妖怪”电影,例如《ET外星人》、《霍比特人》系列、《黑衣人》系列等。《捉妖记》借鉴了当中的元素,彻底与《西游记》《钟馗伏魔》等传统捉鬼伏魔的电影区别开来,用普通人类、捉妖师和妖的重叠生存,提出了人与妖和谐共存的问题,这类似于电影《黑衣人》对人类与外星人共存问题的探讨。可以说,《捉妖记》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妖”作为同好莱坞电影外星人、机器人一样的存在来进行表现,并且其角色本身还拥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严格来讲,《捉妖记》的故事内核并不是“捉妖”,而是“护妖”,电影中有着屡见不鲜故事套路和情节处理方式。仅从故事主线来讲,《捉妖记》故事套路略显单薄,如果将主要情节只限定在小妖王胡巴的降生和冒险上,这则与《狮子王》的剧情有着惊人的相似。狮王弟弟刀疤暗算老狮王木法沙,并想除掉小狮王辛巴,辛巴在丁满和彭彭的帮助下不断成长,成为狮王。《捉妖记》也可以被理解为,胡巴是妖界争斗下幸存的小妖王,并遇到了天荫和小岚,在天荫和小岚帮助下不断成长,甚至可以大胆推测,胡巴将成为新的妖王。

(三)先进技术的运用

中国元素和CG技术的完美融合,是《捉妖记》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导演许诚毅在《功夫熊猫》《怪物史莱克》系列的创作中,都展示了他对于虚拟人物的创造力和掌控力。

《捉妖记》完美保留了好莱坞的制作水准,包括胡巴在内的众多妖怪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极为生动。不管是对妖、还是对人与妖互动的展示,都达到了极高的技术水平。电影从头至尾妖的外形都细腻流畅,动作也是充满趣味。特别是在天师罗刚与竹高、胖莹在夜晚的篝火旁唱歌跳舞时,对白、唱词和舞蹈动作,宛如经典的百老汇舞台剧,让人联想到《狮子王》等经典动画镜头。电影最后在登仙楼内上演人妖终极对决,葛千户变身妖怪与众天师大战的场面,是本片动作戏的精髓。天师围攻妖怪的场面、小岚和天荫击败妖怪的场面,都细腻真实,动人心弦。

三、多元文化的展现

(一)家文化的展现

亲情永远是银幕当中不朽的题材。《捉妖记》也非常重视对家文化的展现。天荫从小被父亲抛弃,和妖怪一起生活,被奶奶一手带大;胡巴的亲生母亲妖后被捉妖天师和妖怪追杀;代孕母亲天荫将胡巴抛弃,胡巴跟随众妖怪远走他乡。影片在结尾用非线性叙事的方式,时空重叠的场景来展现出两次别离:一是父亲宋戴天抛弃幼年天荫的场面,另一个是宋天荫抛弃小妖王胡巴的场面。天荫隔火跟胡巴对视的那一刻,两对父子历史性地重合了。天荫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同时他也必须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忍痛赶走自己的孩子,目的是让孩子平安地成长。

(二)食文化的反思

《捉妖记》当中登仙楼是一个宰杀、烹饪、食用妖怪的大酒楼。在这里,各种各样的妖怪等着被厨师用不同的烹饪技巧制作以供客人食用。全妖席的压轴菜就是胡巴,小妖王胡巴有妖力保护,可以经得住油炸、清蒸,于是厨神天师决定用活吃妖脑的办法来吃掉胡巴,这一幕让银幕前的儿童痛哭流涕,也让在座的成年人揪心万分。全妖席的场景是社会当中普遍存在的对野生动物、濒危动物、保护动物恶性食用的展示,而生吃妖脑的细节更是对生吃猴脑的全盘克隆,影片对中国食文化进行了深度反思。

(三)开放式的收尾

《捉妖记》的最后,采用了与《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相同的开放式结局,留下空白和谜团,等待续集继续解密。影片最后的画面:小妖王远走他乡,天荫和小岚开始二人生活。整个电影还有太多悬而未决的疑问和伏笔,例如天荫父亲出走的谜团、天荫腿瘸的原因、葛千户留下的预言、奶奶的再次离去等等。

(四)善恶的探讨

导演注重从人物的发展变化来挖掘善与恶的关系。原本除魔卫道的天师为了钱财和自身等级的提升,可以不分是非善恶,见妖就杀,全然扭曲天师降妖伏魔的初衷。可是说,天师们在捉妖发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而嗜血如命的小妖王胡巴却在养父母天荫和小岚的引导下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与价值。影片的最后,小妖王胡巴抓住了兔子正要吃掉,回想起天荫的教育,努力压抑住自己嗜血的本性,放下小白兔,转而开心地吃了野果。从嗜血如命到素食为生,善与恶,不再以人和妖来区别,真正体现出善恶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结语

《捉妖记》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借鉴了好莱坞的技术和模式,对“妖”的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对人与妖的关系进行了重构,对善恶进行了重新梳理。它将妖与人并置于同一空间,突破了一般鬼神妖怪题材和类型的定义。同时影片还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阐释与挖掘,融合了真人、动画、家庭、感情、战斗等元素,赢得了各年龄段观众的空前支持。

注释:

①山海经[M].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53.

②李汝珍.镜花缘(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29.

③山海经[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251.

参考文献:

1.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责编:刘雨霏(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