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给纪录片带来更多可能 新媒体成重要传播平台
2016年秋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参会人数众多,主题活动丰富。 本报记者 张雪娇 见习记者 张君成 摄
2015年-2016年,是新媒体纪录片播出的井喷之年,“互联网+”模式下,纪实影像的全网点击量已达49.4亿次。在相关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各大视频网站开始发力,紧抓新的发展机遇,开发优质便捷的纪录片平台。观看量过亿的纪录片项目批量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纪录片越来越多,新媒体已成为纪录片不可或缺的传播平台。
11月18日,由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主办的“当纪录片遇上新媒体”业务论坛,在本次秋交会上举办。业内纪录片制作人、运营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新媒体纪录片制作运行、商业模式及未来合作等的产业前景。
市场化运作越来越接地气
“爱奇艺近年来发展纪录片的目标是构建海量的优质片库来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爱奇艺纪录片频道主编伍文峰以爱奇艺为例,就纪录片新生态探索的话题进行了案例分享。
今年以来,爱奇艺播出的纪录片包括《我在故宫修文物》《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大道中国》《人间世》等多部大投入好口碑的纪录片作品,这些作品以及将近1000个小时的正版纪录片片源都表现了爱奇艺在纪录片上的投入与运营的决心。伍文峰说,未来爱奇艺在其纪录片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上有四大规划,分别是付费纪录片、点播纪录片、账号合作和“合伙人计划”,这些合作方能满足网络不同层次的观看需求,市场化运作让纪录片能更接近观众。
当前纪录片的创作、生产和发行已经是按国际化、专业化、精品化和市场化要求,只有积极适应“互联网+”模式,高度重视移动端和分众分人群,才能给纪录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平台成为连接“内容方、广告主”的空间,以需求带动运营,打造自有的现象级内容。
受众越来越年轻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纪录片成为视频网站的下一个风口。乐视影视互联副总裁何凤云以自己身边“影视行业老炮”与“年轻小鲜肉”对纪录片的看法作为开场,用诙谐幽默的语调和直观可视的数据,表达了自己对纪录片新模式的思考。
根据最新公开数据,中国网络视频用户5.41亿,其中手机用户达到了4.4亿。在此泛数据下,年轻人收看媒介内容最大比例的终端是手机(91.5%),最大比例的场景是床(85.5%)。何凤云表示,作为平台方,她特别希望纪录片从业者能够与平台一起就新用户、新场景需求下的内容做新的尝试与研究。她认为,年轻人将是未来纪录片受众的蓝海。
“我们现在观察到受众更愿意看到的是和自己相关的东西,所以我们的目标人群也变得比较年轻,会关注比较年轻和新鲜的东西。”与乐视影视一样,凤凰纪录片负责人胡婧雯指出,凤凰纪录片关注的用户年龄层大部分集中在18岁-30岁,并且会越来越年轻化。
胡婧雯分享了凤凰纪录片近年来对业态和产品模式的探索经验,“无论是凤凰视频纪录片盛典,还是由其发起的全民创纪录运动,这些线上线下的活动让更多的原创纪录片作品得到了被发现,被传播的渠道和空间,让纪录片创作的大门向更多的群众打开。”
影视剧制作出身的何凤云,对“纪实的多元化”有着更深的理解。她认为,真实发生的社会新闻,真实的报道和影像都具有可开发的价值。“纪录片遇到新媒体,在创作的大众化、资金的多元化、形式的风格化、盈利的多样化等种种更宽松的模式下,应该有更多的机会,让纪录片从业人员施展才华。”她说道。
内容越来越与众不同
不管是内容创作,还是品牌运营,或是平台对用户的探讨,新媒体到底对纪录片内容和制作有着什么样的要求?
“内容提供商在当下最大的触动和挑战是如何与别人做得不一样,就是创作者要做到‘分众分情绪,分人群的内容创作’。”伍文峰指出,当下平台内容上出现了两种趋势:一种是在短视频风格上有极大信息量的纯知识类纪录片;另一种就是把故事讲得更深更透的纪录片,从精神层面上去满足观众的需求。
凤凰视频《甲乙丙丁》制片人黎晓炜认为,尽管网络对时长和内容没有太大的限制,但受众的观看口味也因此更加挑剔,必须要在特定的时间内把所有的情绪点和动作都安排好。
在平台选片方面,胡婧雯说,凤凰纪录片频道有相应的采购体系,但是并不是面向所有的用户,让大家来投片子,而是根据需要自主去找相应的内容,然后再给内容做一个评级,符合要求的才会进行引进。
“希望我们的平台跟所有纪录片的创作者共同打造纪录片的蓝海,或者填满这个蓝海,让丰富的内容‘抢占’大家更多的时间,丰富大家的精神和心灵。”(记者 张雪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