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11期

会议新闻的网媒呈现模式研究

——以人民网2016年两会报道为例

张  瑞
2016年12月06日13:57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人民网是《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推进,网络媒体在新闻的呈现样式方面有了越来越多的变化,有关会议新闻的报道也日臻新颖和趋于成熟。本文拟从人民网有关2016年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切入,通过分析其栏目设置、内容范围、语言风格、界面形象等,辨证探究该网媒的会议新闻呈现模式,进而为会议新闻的网络报道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关键词:人民网;两会;会议新闻;网络媒体;

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与采编思维的革新,成熟的网络媒体开始在各领域的新闻报道中出彩出奇。作为政府决策与人民意见集散地的会议新闻,也得利于此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改进。

会议新闻,简单地讲,就是报道会议的新闻。它担负着传达党和政府声音的职能,能够为媒体提供丰富的新闻线索和消息来源,因而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领域。然而,会议新闻往往会受限于会议本身的特点如公文通报、议程固定等因素,而走向语言僵硬、形式刻板、语气强势等不招受众喜爱的境地。这是无论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手机媒体都要正视与克服的问题。

笔者认为,人民网进行的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是会议新闻报道的成功范例。对其报道特色进行研究,可以推进网络媒体有关会议新闻的报道改革工作,为其更好地履行新闻媒体提供信息的职能提供借鉴。

一、会议新闻在网络媒体上的呈现现状

在以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为传播使命的中国传统媒介组织中,时政新闻尤其是会议新闻的地位是根基中的根基[1]。网络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还在改变着新闻表达的方式。

1.笔者认为,会议新闻在网络媒体上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纯文字表达,以超链接来拓展纵深度。文字类稿件是会议新闻严谨严肃特性的集中体现。网络媒体上的此类新闻篇章与报纸会议新闻的表达一样,但较之后者而言,多了随处可添加的超链接阅读体验。这种做法的有利之处在于拓展了单篇会议新闻稿件的幅射范围,受众只需用鼠标轻击附有超链接的地方,即可阅读到同类或与此相关的其他内容,阅读维度和深度皆可得到扩展。

(2)音视频表达,以同期声来再现现场感。音视频稿件可以以生动形象的表达手段再现会议新闻的现场感,因此,在网络媒体上也得到颇多运用。音视频类的会议作品多由网站自己的编辑人员摄录、剪辑而成,但也存在网站将赋予其转载权的电视台、电台的会议新闻音视频作品放置于固定板块以构成其网站自有内容的情况。

(3)专题化表达,以集纳式来组合媒体观。专题形式呈现的会议新闻多是以重大事件的发布或重大会议的召开为契机的。网络媒体将会议新闻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全方位、追踪式的报道,可以形成具有强力冲击波的舆论态势,以此来营造出最有利于该会议内容的传播环境,同时,也彰显出一家网络媒体的综合实力和新闻创新成果,集纳式地组合、显现其媒体观念和媒介定位。

2.然而,网络媒体在进行会议新闻的传播时也呈现出以下缺陷。

(1)原创稿件少,公文式表达多,体现不了网媒记者的深度。会议新闻是群众了解党和政府政策变动的信息通道,也是体现群众民主参政议政的发表意见的平台[2]。然而,一些网络媒体的记者在进行会议新闻的报道时,会因不曾采访、未曾到场、懒于创作或惰于创新而出现一字不落使用相关部门发布通稿的情况,致使以公文口气表达的新闻稿件充盈于版面之上。原创稿件少的另一个表现是网媒记者编辑止于对会议本身的报道而缺少深度挖掘,例如缺乏对会议本身或涉及内容的评论稿件,例如不能追踪会议涉及的其他有价值信息、线索等。

(2)专题表达缺乏多维观察,伴有拼凑感与窥伺感。一个好的专题往往包含不同的语言表达元素,文字、声音、视频、漫画、图表等都是其有效生动性的组成手段。网络上的会议新闻专题存在一种为集纳而堆砌的现象,这致使专题本身的冗余信息多于有效信息本身,拼凑感明显。另外,图片记者编辑为追求细节而进行的人物形象特写,一方面可以丰富会议新闻专题的人文情怀,但另一方面也会给受众以本末倒置的印象,因为会议新闻的中心在会议,而非参会人物的着装、表情、交谈等。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