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11期

新媒体语境下副刊的多样化探索

——以《西安日报》近年副刊版面为例

肖  雪
2016年12月06日14:41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本文分析了微博异军突起的新媒体语境下,媒体受众、尤其是报纸副刊读者阅读心理的变化,阐述了这种变化对副刊造成的影响,以及报纸副刊在这种形式下转变观念、寻求突破的方法,并以《西安日报》近年来开设的多个副刊版面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新媒体语境下副刊的部分变化方向,试图为传统党报副刊版面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传统党报;副刊;新媒体;探索

一、副刊在新媒体语境下转变观念二段方法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特色。自从20世纪初中国诞生第一份民族报纸以来,副刊这种以文学为依托、以新闻为背景的报纸版面就牢固树立了自己在读者心目中地位。包括香港《明报》、上海《申报》在内的一大批报纸,都是以副刊为巩固影响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在2012年前后,以电子文本为载体的新媒体异军突起,不但影响到报刊的新闻方面,更对副刊构成了显而易见的冲击。由于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副刊原本十分稳定的读者群出现了分化,如何应对这个挑战成了很多报刊副刊编辑思考的问题。

在受众调查中,不少读者甚至本地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均认为,远离新媒体语境的文章缺少吸引力。由于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读者群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所以尽管副刊作品相对独立于新闻之外,但所受到的冲击与影响也是巨大的。可以说,读者群阅读心理的变化是当前媒体变革的主要原因,也只有理解并顺应这种变化,才能成功完成变革。

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为这一点观点提供了佐证[1]。我国著名心理学屠文淑在其著作指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化的产物,其所表现的任何行为都受到社会文化、社会规范和价值规则的影响、制约。价值观确定了在社会生活中为人们所推崇和赞扬的行为。

《西安日报》在副刊的改进中,首先从思想上树立了顺应读者群阅读心理的标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还与写作思路、选择角度有直接关系。为此《西安日报》积极调整了副刊的版面思路,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加大了与新媒体的衔接,推出了“精彩博客”这样的全新副刊版面,节选各博客网站上的热点内容,在重新编辑、归纳之后,与读者见面。目前这一版面已经刊出了几十期,深受读者好评。

《西安日报》“精彩博客”在内容上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副刊,这首先体现在辐射面的增大。不仅有文学类的小品文,还有新闻类的小评论,以及漫画与个人感言等。更重要的是,“精彩博客”让网络内容转化了报纸内容,经过版面组织与补漏考证,避免了一般网文相当片面、不够严谨的弱点,也让文章本身有了质的提升,成为对网文的精细化再加工。

美国传播学大师、现代传播学创始人之一的E·M·罗杰斯在其作品中记述了这样的观点:信息源的可信度效果在传播的时候最大,但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弱化[2]。处于新媒体环境中的副刊,也需要记住这样的观点。不讲求传播,则无所谓效果,即便是副刊这样的文艺性平台,也需要讲求传播效果,不能再一味追求风花雪月。所以,《西安日报》在其传统副刊版面“西岳”、“文化随笔”的选稿上,更加注重文艺性与热点话题的和谐统一,求取最大限度的传播效果。

从目前的情况看,新思路试行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原先的固定读者群可以接受这样的改变,而一些中青年读者也表示,这样的变化比以前更有可读性。副刊作品与热点话题在第一时间相连接,使原本读者印象中较为滞后、软性的副刊文章“犀利”了起来。

在追求“新”的同时,《西安日报》还向“旧”的方面靠拢,推出了副刊版面“长安旧事”。这个版面的设立,凸显了一种逆向思维,在普遍求新的同时,少为人知的旧其实也有新的成份。“长安旧事”版有写老地方抒发岁月幽思的文章,有写“老物品”考证收藏的文章,还有“写老人物”回忆旧事的文章,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好评。

二、试论副刊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变化方向

在新媒体语境下,所有报刊都在探索变化的方向,那么,又该如何看待报纸副刊变化的方向呢?

进入2012年后,微博的异军突起彻底改变了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这部分读者的阅读口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博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有上亿人拥有微博账号,其中包括大量政府决策者、文艺界人士、理论界人士以及拥有数十万乃至上千万粉丝的“知名博主”。以140字为限制的“微博体”被数以千万乃至上亿计的受众所推崇,就连部分文学界人士也提出了“微文学”的说法。尽管这种观点并未处于主流,但是很显然,适应“微博思维”的文体一定会出现。有一些文学界和新闻界人士表示,面对新媒体带来的碎片化阅读,促成“微文学”的发展、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但能够正确引导年轻一代,也可以在探索传统媒体成功转型方面进行有益无害的尝试。

中国传播学资深研究者陈俊良有这样的观点:所有传播的努力到最后都归结到消费者对讯息的认知与消费行为的改变上,唯有成功地改变消费者态度,传播的运作才能获得良性循环[3]。

这样的观点不仅可以应用到新闻理论研究,对于报纸副刊的改进也具有指导意义。从《西安日报》在副刊方面的探索经验来看,报纸具备了为“微文学”提供最好平台的条件,已经得到网络用户认可的“微文学”如果能移植到报刊上来,将具备改变读者阅读观念的可能性,以全新的方式形成新的报纸阅读群。

对此,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

首先,《西安日报》是具备人才优势的副省级大报,具有整合“微博文体”的能力,也具有指导微博写作者调整方向的能力。目前的微博,流于形式的泛泛而谈、随手乱写的片面之词据绝大多数,可以说,中国有多数的中青年每天都在看微博,有不少每天都在写微博,但是他们并不具备创造“微文学”的能力。而知名作家、哲学家、甚至多数的文艺界人士又很难摆脱自己固有的写作方式,向一个陌生领域进行全力的探索。

从目前的实践看,报纸副刊具备引领读者阅读观的趋势,如果将来进一步加强的话,有可能引导一批、甚至一大批微博作者向文学方面靠拢,在时机成熟时,促进“微文学”的正式诞生。

微博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时效性极强,在发布速度方面堪称媒体之冠,从写成到发布也就几分钟。因其短,也有人称之为“5分钟短文”。但是报纸是隔日见报,由于受到版面以及印刷、发行条件的制约,报纸是目前时效性较弱的媒体之一,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差异。报纸与微博等新媒体融合的基础就在于如何克服“时效差”。以《西安日报》副刊“精彩博客”为例,微博中的热点话题或者大众的关注方向必须极早注意到,否则等到编排完成见报,热点就已经不热,大众关注方向早已转头。

针对这个“时效差”的问题,目前《西安日报》副刊编辑的应对之策在于提前介入,并对热点趋势进行预判,有条件的情况下主动引导,形成热点。可以说,以往的副刊重点在约稿,而今天的副刊重点在预判,或者说设计热点的能力。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被称之为碎片化阅读,读者接触到的是大量零散、不成体系的信息,鱼龙混杂、难辨真伪,这就需要有能力的编辑进行解读、规整。而副刊在这方面恰恰大有可为,以系统的、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小品文为主打,再以微博热点为参考坐标,就有可能使碎片化阅读一定程度的“完整化”,从而实现报纸与微博等新媒体的良性互动。

三、在新媒体语境下保持文学性的措施

副刊是中国的报纸的重要特色,文学也是副刊的立身之本。尽管在新媒体条件下,很多新的观念、新的手法出现了,报纸需要调整思路、适应形势,但为之消弱副刊的文学性却不是一个好选择。

从近年各报纸副刊编辑、作者、读者的反馈来看,尽管现阶段新媒体对文学爱好者的影响较大,纯文学的阵地在缩小,但受众对文学的喜爱程度并没有明显衰减,如果我们把文学放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用变革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情况是社会发展向文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是社会大众在抛弃文学。作为媒体人,我们理应认识到,这种挑战包含一定的历史机遇,如果把握得当、报纸副刊将来所要发挥的作用只会更大,不会变小。

从几年来《西安日报》副刊的运作看,笔者以为,文学类稿件在报纸副刊得以发展,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尊重并理解形式上的多样性。一些“微文学”倡导者表示,将来文章体裁应当是多样化,尽管各种实验性文体在大众眼中也许有不太适应的地方,但是随着人们观念的迅速转变,只要有趣、有意思的东西都有可能得到关注,在这方面报纸副刊要有所准备。

2.在网络与纯文学刊物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纯文学刊物的持久影响力是网络与报纸无法相比的。一篇新闻在一天内有数十万人关注,在20年后则少有人知;而一部小说问世之初也许并不轰动,但20年后可能成为经典。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报纸副刊应该对自身的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在网络与纯文学刊物之间架桥,这既是报纸副刊的社会责任,也是让报纸赢得持久关注的重要方式。

3.培养并扩大自身受众群。报纸副刊要坚持自身文学性,这离不开文学爱好者的支持。当然今天我们对文学爱好者的定义可能会有所拓展,因为文学本身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以《西安日报》为例,多个副刊版面根据社会热点,而推出的征文活动就吸引了很多读者关注,许多人按平时的定义,是算不上文学爱好者的,但是他们也在“消费”文学,是完全有可能成为固定受众群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新媒体语境下,报纸副刊的发展既充满挑战,也暗藏发展的历史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媒体语境的形成,使报纸副刊突破传统制约、不断进行创新,扩大自身影响力、走向更广阔的受众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

[2] (美)E·M·罗杰斯著.传播学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 陈俊良.传播媒体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