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京华时报:收视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严絮
2016年12月14日08:18 | 来源:京华时报
小字号
原标题:收视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向收视率造假宣战,联合全国电视剧制作行业,签署自律公约。中制协法委会发布声明,宣布组成律师团调查取证,向司法部门报案,并号召全行业所有制作机构和全社会所有知情人提供线索和证据。声明中称,电视收视率作假由来已久,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

  一部电视剧的好坏到底由谁说了算?圈内的规则显然是:大数据与收视率。

  就一个网站来说,衡量的标准是点击量;自媒体时代的公号文章,衡量的标准是点击率;对电视来说,衡量的标准就是收视率。辛苦拍精品的电视剧即使拍得再好,没收视率,那不好意思,只能把你拦腰斩断。长久下来,收视率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一无是处。这更加夯实了“用心用钱去做戏、不如花钱买收视”的歪理。

  人有趋利避害的天性,这是人性。各种裹挟之下,就算做精品剧的人也开始琢磨着怎么花钱买点收视率。糟烂的剧买,好剧更得买,于是催生了一条完美的造假产业链。这只“黑手”牢牢把握着中国电视剧的播出数据,即使是内容积极、制作精良、艺术精湛的作品,也必须千方百计花高价去购买假收视率数据,以保障达到电视台要求的播出标准,否则就将面临停播、降价,甚至是颗粒无收的境地。整个制作业对此怨声载道、恨之入骨,但又无能为力。

  仔细想想,这中间可能产生另一个问题。如果人不可靠,那么大数据可靠吗?数据是谁来操作的,归根到底还是人。人姑且很难信任,这些冷冰冰没有温度,看似能说明问题,却像个傀儡的数据,能获得信任吗?信任的机制很难建立,却容易崩塌。在收视造假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时,有谁还会相信收视率呢?

  所以,造假得管。造假产业链的形成恰如之前所说,有着生存的土壤,即:唯收视率马首是瞻。收视当然可以是衡量标准的一环,但是不是还可以引入口碑、专家的意见?

  电视剧《美人私房菜》刚刚因为收视率低被停播。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美人私房菜》的收视成绩“不仅是所有小生小花近年来收视率的最低成绩,更是创下了浙江卫视50年以来的最低收视纪录”。有人为《美人私房菜》喊冤,觉得是因为没花钱买收视。不过,看过的人应该很难给出高分。到底是没买收视率,还是剧本身的质量不过关,这得两说。

  收视造假有着适合生存的土壤,要杜绝这一现象,需要有关部门、电视台、广告商的一起努力,首先得改变衡量电视剧唯一的标准是收视这一认识。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