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2016年度“人民网奖学金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揭晓

2016年12月23日14:02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12月23日电 2016年度人民网奖学金颁奖仪式今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颁奖仪式现场公布了2016年度“人民网奖学金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一等奖13篇,二等奖26篇,三等奖40篇。

以下是获奖名单:

一等奖(13篇)

1、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SSC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作者:罗茜(清华大学)

2、为什么出走?——20位传统媒体人离职公开信的文本分析

作者:胡晓萍(中国人民大学)

3、信息不对称·网络外部性:中国空气治理议题传播的供给侧变革——以《人民日报》网络传播为例的研究

作者:王亚莘(中国人民大学)

4、基于风险社会放大框架下的微博使用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

作者:何地(武汉大学)

5、新闻网站突发事件报道对比研究——基于对人民网与其他三家新闻网站的分析

作者:魏静怡、史凯迪、谷宇(中国人民大学)

6、现代社会多元性与新闻伦理的碰撞

作者:刘泽溪(中国人民大学)

7、半边缘国家外宣媒体的全球传播路径探究——以在华留学生群体对CCTV-News的内容接收分析为例

作者:廖鲽尔、相雨(清华大学)

8、主流媒体反腐报道娱乐化倾向研究——以《人民日报》与财新网为例

作者:邵若斯、刘轶欧、马雪原(中国人民大学)

9、恐怖袭击事件报道的框架建构——以人民网、澎湃新闻、英国卫报网站对法国尼斯恐怖袭击报道为例

作者:范佳秋(复旦大学)

10、红色爱豆的诞生:场景式新闻观看中的话语实践与认同建构——对bilibili网站“外交部天团”相关视频及弹幕的个案研究

作者:白一婷(南京大学)

11、美国主流期刊如何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以2016年上半年《经济学人》和《时代周刊》的中国报道为例

作者:宋任智(武汉大学)

12、从工具到平台:新媒体社会治理功能的再思考

作者:曾龙(武汉大学)

13、浙江省纸媒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模式探究——以“都市快报”“钱江晚报”“杭州日报”为例

作者:贾宸琰(北京大学)

二等奖(26篇)

1、中国新闻媒体的数据新闻报道实践研究

作者:黄嫣然(中国传媒大学)

2、《人民日报》的新媒体传播策略研究——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报道为例

作者:刘珊(厦门大学)

3、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以今日头条新闻机器人张小明(xiaomingbot)为例

作者:赵禹桥(中国传媒大学)

4、风险传播视角的缺席:传统主流媒体中“大数据”的建构

作者:陈振华(厦门大学)

5、网络用户劳动、数据商品与媒介资本价值

作者:郑忠明(武汉大学)

6、从Agora 到互联网——社交平台对公共讨论的影响与比较

作者:李婧文(中国人民大学)

7、可视化“数据新闻”:电视新闻报道新形态

作者:辛梓(复旦大学)

8、政务微博时代的城市治理:网络对抗与网络协商——基于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四城新闻办公室微博的内容分析

作者:朱忆翡(复旦大学)

9、转基因食品议题在微博传播中的群体意见分化

作者:李亚东、金迦叶、邱伟怡、张晓妍(清华大学)

10、使用与满足视角下微信公众号传播影响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清华大学WCI前十位公众号为例

作者:万宁宁、徐雅倩、张进宝、张智伟、李林威(清华大学)

11、新媒体背景下党政官员媒介素养研究——基于上海地区党政干部微博的内容分析

作者:刘夕铭(复旦大学)

12、公关对话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政务微博建设研究

作者:张婉宁(华中科技大学)

13、国家级新闻网站社会责任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思怡、李秋华(华中科技大学)

14、中美“千禧一代”网络隐私保护意识的对比研究——基于中美462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

作者:王敏(武汉大学)

15、网络媒体中食品类谣言的传播研究——以“打针西瓜”及其变异信息为例

作者:陈安繁(清华大学)

16、宣传2.0:《人民日报》在微博场域中新闻框架的转变——以农民工议题报道为例

作者:李润阳(武汉大学)

17、远离环境:《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巴黎气候大会报道的比较研究

作者:叶琼(武汉大学)

18、从文本互文性看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以人民网2014年APEC期间报道为例

作者:赵敏(复旦大学)

19、国家形象与个体人格:新闻报道对我国运动员形象的建构研究

作者:陈昕怡(武汉大学)

20、台湾电视新闻“感官主义”现象研究——以中天电视新闻台晚间新闻为例

作者:陈安繁(清华大学)

21、新媒体时代用户生成内容(UGC)版权保护研究

作者:王博文(复旦大学)

22、社交媒体的传统媒体化:从内容生产角度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王艺焜(中国人民大学)

23、本土另类媒体的传播实践与发声:以《女声》个案为例

作者:张岩松(复旦大学)

24、技术革新与视觉融合:基于新媒体技术呈现的别样新闻图景

作者:陈波(武汉大学)

25、当“直播+”涌入新闻业——移动新闻直播在新闻场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黄佳念、刘书田(清华大学)

26、当虚拟现实融入两会报道:大学生媒介使用如何影响政治信任?

作者:柏天予(复旦大学)

三等奖(40篇)

1、媒体融合的力与利——基于场域视角的分析

作者:姚怡云(北京大学)

2、从用户突破: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中国报业的平台转型之路

作者:贾军(武汉大学)

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多平台传播——以央视新闻频道及其微博微信对深圳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报道为例

作者:万穗(中国传媒大学)

4、纸将死 报永存——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浅析媒体融合传播能力与效果评估研究

作者:刘信彤(中国传媒大学)

5、“低头+抬头”,跨屏传播的模式创新——论公交移动电视的社交化发展

作者:姚怡云(北京大学)

6、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内容运营逻辑探析——以深圳“12·20”山体滑坡事故为例

作者:黄思学(武汉大学)

7、数据新闻将取代传统新闻吗?——基于人民网、新华网、财新网的对比研究

作者:魏志赟(武汉大学)

8、互联网背景下综艺节目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曹亚昕、辛思玥(清华大学)

9、移动媒介与传统媒介对“主题报道” 传播现状的分析——以《人民日报》及其客户端对G20的报道为例

作者:黄莉瑶(武汉大学)

10、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中有关“雾霾”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

作者:陈新宇(武汉大学)

11、扶贫的网络图景——以人民网扶贫频道研究为例

作者:李秀丽(中国传媒大学)

1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负担——以大学生微信使用疲劳现象为例

作者:周佩雅、周缘、汪晗、拜喆喆(清华大学)

13、计算传播学视域下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塑

作者:吴倩(武汉大学)

14、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报道反转现象成因分析——从新闻工作者角度分析

作者:杨丽萍(中国传媒大学)

15、社交媒体上的新闻分享行为研究——以上海大学生为例

作者:陈哲(复旦大学)

16、人工智能与艺术报道

作者:汪婷、成立(复旦大学)

17、我国网络旅游新闻研究——以人民网旅游频道原创新闻为例

作者:邓涵(武汉大学)

18、网络视频教学(MOOC)营造的临场感——对认知方式不同者的学习效果影响研究

作者:拜喆喆、洪泽华、蒋涵、李贞和、郑欣(清华大学)

19、多元框架与身份认同:人民网、搜狐网及南方网报道中同性恋形象建构比较研究

作者:廖鲽尔、王馨逸(清华大学)

20、微博环境下的突发事件传播机制分析——基于第三人效果的维度

作者:钟婧圆(武汉大学)

21、两岸主流媒体对重大议题报道对比分析——以“习马会”为例

作者:刘欣颜(中国传媒大学)

22、网络自媒体时代的人人失语——失语群体理论视角下的2015年十大反转新闻解读

作者:祁嘉润(中国传媒大学)

23、微博平台上国际新闻编译的现状分析

作者:姜日鑫(中国人民大学)

24、帝吧出征:连结性行动框架下千禧一代的政治参与

作者:王沛楠(清华大学)

25、陆港台媒体“占中”事件报道对比研究——基于《新京报》、《经济日报》、《中国时报》相关报道分析

作者:王礼富(清华大学)

26、从议题管理角度看国际传播中的中国声音——以人民网(英文版)G20系列报道为例

作者:白顺阶、董颖慧(中国传媒大学)

27、基于框架理论看政府的政治信任建构现状——以茂名反px事件为例

作者:谢灵子(武汉大学)

28、网络媒体与视觉修辞中的原型激活

作者:张蓓(武汉大学)

29、基于语料库的人民网对外传播英文报道特点研究

作者:成升(武汉大学)

30、《德国纸质媒体网络化转型初探——以德国<明镜周刊>为例》

作者:韩宏(华中科技大学)

31、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场“文化领导权”分析——葛兰西霸权理论的视角

作者:张进宝(清华大学)

32、浅析网络媒体中的反腐新闻娱乐化现象——以人民网和新浪网为例

作者:项倩(厦门大学)

33、框架理论视域下的突发事件微博研究——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

作者:钟婧圆(武汉大学)

34、内容产品的结构链:一种互联网内容产品的认知视角

作者:张培超(清华大学)

35、当“读图”遇上“大数据”——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可视化分析

作者:宋子节(北京大学)

36、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跨媒介叙事与视觉传播

作者:张成良(中国人民大学)

37、以“精准化”提升“重合度”——浅谈新媒体的广告传播及对双边市场的影响

作者:王聪(南京大学)

38、移动网络电台社交媒体特点探析——以喜马拉雅为例

作者:唐国荣(北京大学)

39、基于微信“摇电视”的跨屏营销研究

作者:冯美娜(北京大学)

40、“前台内容,后台社群”——从《罗辑思维》看互联网知识社群传播模式

作者:刘琛(复旦大学)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