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7年第1期

我国新闻播音风格的演变和新发展

张永鹏
2017年01月17日11:09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我国新闻播音风格的发展,可以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台的1940年开始计算。开始于战争年代的人民广播走过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新闻播音在战争年代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播音的语体风格也在社会进步中不断发展。本文旨在梳理我国新闻播音风格的演变过程,并针对我国播音风格的新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人民广播;新闻播音;播音风格

声音记录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就像是社会前行的缩影。播音工作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一环,留存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如今,不过七十多年的时间,但是我国的新闻传播能力已经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升。播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填补了我国新闻传播和语言传播理论研究的一大空白,也使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更加重视语言表达和有效信息的传播。在如今纷繁多变的媒介环境下,新闻播音风格也产生了诸多变化。身处变革的时代中,我们需要新闻播音取得新的发展,也需要回望历史,坚守传统。固本革新,才能面向未来。

一、我国新闻播音风格的演变

(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时期的播音风格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但当时战况复杂,形势严峻,共产党主管的许多报刊和通讯社不能够完全适应政治形势急剧变化的需要。如何把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国内和平的政策传向大江南北,如何鼓舞沦陷区同胞的战斗士气,成为当时重要和急迫的任务,新闻工作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

中共中央为了更快速地传达政策精神,让广大沦陷区和国民党控制区的同胞听到中央的声音,终于在1940年12月30日开播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出现,是战时新闻传播工作的必然和需要。当时的播音员来自于人民群众,而时代的变动和战斗的热情赋予了这些播音员重要的政治使命,他们以高度负责、坚定豪迈的态度,完成一次次战中的播音工作。

当时的广播内容以新闻为主,播音风格体现为“昂扬向上、气势磅礴、爱憎分明、坚定有力”,①又兼具稳重从容、沉着大度的特点,很具有代表性。这一时期,徐瑞璋、孟启予、钱家楣等播音员的声音在战争年代代表着中国广大群众的心声,也是中国共产党坚定豪迈、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为人民广播的播音奠定了基础。

(二)和平建设时期播音风格的变化

1949年天安门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社会迈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曾经为战争做出宣传贡献的广播事业,自然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很多党的大政方针依然需要人民广播将其传播向大江南北。

在这一时期,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逐渐高涨,播音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新闻的文风更加积极,而播音员的声音也充满着朝气和热情,节奏奔放明快,语势上扬。

播音员的声音在当时十分具有鼓动力量,齐越先生播出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唤起了大家支持抗美援朝的热情。还有那些来自朝鲜战场的消息、通讯、捷报,歌颂了志愿军们保家卫国的不屈精神。

(三)特殊时期的播音状态

新闻工作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状态有所不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中国现代史上黑暗的十年。在此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做了很大的调整。特殊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扭曲的意识形态管控使得新闻难以保证真实性。

播音员队伍在此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许多优秀的老播音员和后起之秀被扣上各种帽子,调离正常的播音岗位,或者被下放改造。“高、平、空”的喊叫充斥着广播,“假、大、空”的文风让很多播音员播出了一种空洞、夸张的感受。背离了正确的播音道路的新闻播音失去了色彩,也就更无真情实感可言了。

(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时期的播音风格

结束了十年动乱,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党的拨乱反正的方针指引着正确的前进方向,广播电视和新闻宣传工作也回到了正轨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广播电视节目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广播电视节目更加注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节目功能越发多样。

这一时期的新闻播音,一改文革的“高、平、空”的风格,变得更加朴实亲切,更有节奏感和进步的时代感。时至今日,这些优秀节目的播音风格仍旧在延续。

齐越、夏青等老一代播音员在倾其一生的播音生涯中形成了准确生动、规范庄重、气势磅礴、坚定豪迈、爱憎分明的播音风格,这可谓是人民播音的第一次发展巅峰。那么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就可以说是播音发展的第二次高峰,诸如赵忠祥、沈力、铁成等播音员,他们的声音代表着时代的进步。

二、我国新闻播音风格的新发展

经典的播音语言样式有齐越的朗诵式、夏青的宣读式、林田的讲解式和费寄平的谈话式。学者张颂在《试论新闻播音的创新空间》一文中提到,新闻播音的语言表达样式应属于“播报式”,这是新闻和消息类稿件播音普遍采用的一种表达样式。②这种规整、严谨、自然、大方的播音方式可以更好地体现新闻的新鲜感。而如今的表达样式更加丰富,虽然依旧以“播报式”为主,但是与以往相比,“播报”的方式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一)播报语气更亲切

“播报式”起源于战争时代的广播新闻播音,一直以来因权威性、正义感而被大家接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审美趣味的提高,受众更加倾向于亲切、自然的播音风格,曾经那种播音方式已经不适应观众和听众的需要,所以“播报式”也加入了新的语气成分,让观众既感受到权威又感受到亲切感。

《本周》是央视在1995年开播的一档新闻综述类节目,主持人贺红梅语言轻松活泼,将新闻娓娓道来,像是用朴实流畅的语言和老朋友漫谈。这种有点“拉家常”的播报方式,让节目更加接地气,主持人更具有亲和力。

(二)多样的表达策略

总的来说,目前我们能看到的表达新样式有“说”新闻、“聊”新闻、即时连线等等。新闻频道在2009年7月改版之后,打通了白天9点到12点、13点到18点的大时段,创立《新闻直播间》这一节目,融合新闻资讯、即时评论、记者连线等多样化的节目单元,既丰富了节目内容,也让节目的编排更加紧密。

凤凰卫视的《新闻早班车》开辟了“说”新闻样态。“说”是建立在新闻客观和真实的基础之上的,播音员用相对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样式,用平等、交流和轻松的状态向观众传达新闻资讯的方式。这种“说”的形式,将人际传播的特点融入到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改变了单一的传者中心的模式,满足了受众在接受过程中平等、轻松的心理诉求,使得信息的传播效果更佳。

除此之外,还有“聊”新闻的播音方式。“聊”新闻的方式借鉴了平常生活中聊天和谈话的机敏灵活、亲切生动、交流性强的特点,让新闻产生互动性和参与感。东方卫视的《东方夜新闻》、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就属于聊新闻的范畴。“聊”的方式更容易让观众唤起聆听和互动的兴趣,关注新闻的发展态势。这种有人情味的新闻播音方式,成为“播”“说”之后更加有益的方式之一。央视《朝闻天下》《新闻30分》《24小时》等节目,也都在采用聊新闻的方式,让观众感觉到耳目一新。

(三)媒体态度和即时评论

信息流对媒介的冲击越来越大,新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2009年,央视新闻频道的改版就渗透着对评论内容的深化,对于实时热点的即时评析成为新闻的一大看点。央视《新闻联播》推出了“本台短评”单元;《晚间新闻》增加了短评板块;《共同关注》和《东方时空》引入特约评论员的连线和点评;《新闻1+1》则是一档直播形式的新闻评论节目,对当天新闻热点进行盘点和深度分析,强调观点鲜明。新闻频道“以评论为魂”的理念在节目编排上得到体现。

学者梁建增在《第一时间,一语中的,引领舆情——谈央视新闻频道电视实时评论》一文中描述了电视新闻实时评论的定义,即新闻事件发生和继续发展过程中,电视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评论,深入探寻问题本质,及时为观众解疑释惑。③这种评论的特点在于用有效的背景知识、简洁明了的语言,让评论内容立足事件本身,着眼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

广播媒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每半小时一档的“第一评论”凸显出快评、精评和辣评的特点;《央广夜新闻》主打“理性决定深度”,也让评论员和主持人在节目中同听众、微博网友产生良好的互动,既梳理了新闻事件,还提供了精当、易于接受的评论内容。

这种实时评论成为当下新闻的精彩看点之一,经济之声、央视和央广也纷纷建立起专业的评论员团队。新闻播音不仅仅是以播为主,而是以新闻为核心,利用短平快和精要的语言,丰富了新闻播音的内涵,充分利用宝贵的新闻资源,让新闻价值和热点事件的社会效益发挥到最大。

三、关于新闻播音新样态的几点思考

新闻播音语体样式的丰富,使得传统的新闻传播策略发生了变化,让新闻更加生动。倾向于口语化播报方式的增多,并不违背播音语言庄重性、鼓动性、规范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的特点,而是这些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丰富和发展。这种口语化的趋势,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新闻播报的呆板和距离感,使得新闻更加贴近生活,拉近了播音员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恰当的新词新语的使用反映在新闻播音中,体现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众多新事物、新观念出现的映射。比如2011年2月的《新闻周刊》就报道了高校竞争生源的情况,新闻中出现的“北约”“华约”“三国杀”等词汇具有了新的含义。“北约”是以北京大学为首的13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联盟,“华约”是以清华大学为首的9所高校的招生联盟,“三国杀”则形容的是高校自主招生竞争的白热化形势。

不过,新闻播音应该仍然以传递信息和内容为主,忠于新闻稿件,一味强调和鼓吹“说”新闻才能满足受众需要的观点,是背离新闻播音的语体规范的,是错误和片面的认识。一味宣扬“说”新闻容易使得大众传播行为过于人际化和私人化,极易导致播音员和主持人产生话语的私语化;一味强调“说”或者“聊”的作用,是对于新闻播音传统语体样态知之甚少的体现,有失新闻的权威性和庄重性;有声语言传播应该以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为主,一旦过度宣扬“说新闻”或者“聊新闻”的作用,使得播音创作忽视了大众传播应有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失去了“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传播追求。

如果“说”和“聊”的分寸没有把握好,还容易导致新闻播音的泛娱乐化。“娱乐新闻”也是建立在真实性、客观性基础上的、以满足大众的娱乐信息需求为出发点所进行的事实的报道。但是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新闻,都应该保有新闻播音的规范性。

综上,我们应该接纳新闻播音在当下的新变化,新闻播音的语言样态、语言形式的丰富体现了新闻播音的时代感。但是,我们应该坚守新闻播音工作的传统,以传播真实和客观的新闻为己任,特别关照并积极引导受众的审美,提升自己的新闻播音修养与审美情趣。只有不断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自身修养和语言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新闻播音样态向着多样、丰富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②张颂.试论新闻播音的创新空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2).

③梁建增,吴昊.第一时间,一语中的,引领舆情——谈央视新闻频道电视实时评论[J].电视研究,2010(8).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