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北京日报:《见字如面》获好评印证了什么

胡宇齐
2017年01月18日06:45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见字如面》获好评印证了什么

  没有劲歌热舞,没有浮夸炒作,有的只是明星在讲台上缓缓读信,以及嘉宾的简单解说……一档名叫《见字如面》的节目就以这样简约的配置,将一封封泛黄的书信呈现出来。所读书信包罗万象、风格多样,既有两千多年前秦国将士所写的家书,又有萧红写给弟弟的“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还有陈寅恪与傅斯年私信讨论“纲纪精神”等等,或壮怀激烈,或柔情缱绻,或妙趣横生。节目开播不久,收获好评如潮,人们关于书信的美好情愫被激活。

  一档淳朴淡雅的节目走红,看似出人意料,实则情理之中。书信兼具个人情感与时代印记,反映着生命中的有趣片断和价值截面。不夸张地说,只要用心,书信便可带你穿越历史烟云,领略大师情怀、人生智慧,思考自己的定位与价值。当下,以“快节奏”和“浅思考”为特点的综艺节目盛行,这样的“缓慢”与“深度”极其稀缺。回想近段时间流行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作品,它们都以最朴素真诚的方式,展示了中国文化、中国故事本来的魅力。事实证明,那些直抵灵魂、触动人心的东西,从来都不是小众的。

  文艺节目也好,文艺作品也罢,首先得追求文化味儿。有人曾不无犀利地批评,“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其着眼的正是大量寻求感观刺激而营养匮乏的节目。诚然,创制电视节目等文化作品,需要考虑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还应排在首位。盲目跟风、迎合低俗审美情趣的作品,短期来看或许能够吸引眼球,但放眼长远总会令人乏味。只有充满文气的节目、引领风气的作品,才可能更长久地留住观众目光。正如《见字如面》总策划所言,“一个精神上特别丰富的人,生产的产品才具有基本的精神价值。”创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拿出文化担当、坚持文化追求,作品才会有筋骨、有温度、有力量。

  “身体走太快,灵魂跟不上”的无奈嗟叹,“身体被掏空”的自我调侃,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越是走得快,越需要有意识地慢下来,用文化来浸润人心、丰盈生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更好前行。当代社会蕴藏着向往文化的巨大热情,也显示出对精神生活的高度渴求。告别“颜即正义”的肤浅,告别粗制滥造的快餐文化,沉下心来打造精品力作,方能培厚当代的“精神土层”,为后代留下文化印迹。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