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媒体在哈尼族文化传播中的优势与策略
摘 要:哈尼族作为红河州主要的世居民族之一,当地政府和媒体等都在积极谋求哈尼族文化的传播,其中,地方媒体承担起了哈尼族形象和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地方的官方媒体,拥有着公信力强、广泛的地方群众基础等特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以红河电视台和《红河日报》为例,分析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中,地方传统媒体在哈尼族文化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与新媒体结合的有效方法,在哈尼族形象传播中发挥积极意义。
关键词:地方传统媒体;哈尼族;作用;传播策略
哈尼族,是主要生活在哀牢山和无量山,云南南部红河中下游和澜沧江之间的少数民族。哈尼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传说、歌谣、迁徙史诗等等,都凝聚着哈尼族祖先们的生活和生产智慧,成为历代哈尼族人民传承的财富[1]。民族文化往往被看作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可和继承,可以加强成员的民族认同感。民族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民族本身认同感的提升,同时,可以吸引到不同族群的成员对于彼此之间文化的认识,也能促进和提高本民族文化在社会中的认可程度[2]。作为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州,哈尼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宣传,特别是在2013年红河元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已经成为红河州州委、政府、媒体等共同需要承担的责任之一。本文选取了红河电视台和《红河日报》两家州级传统媒体作为对象,分析地方媒体在其中的作用和优势,并结合当下的传播环境,提出相应建议。
一、地方传统媒体在哈尼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一)哈尼族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传播必须依靠一定的媒介完成,媒介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讯息传递的纽带。当下,传播的媒介多样化,有大众传播媒体、网络媒体等都是现代社会人们常用的媒介。传播使得文化可以世代相传,文化也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和变迁。同时,传播也成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3]。红河电视台和《红河日报》作为地方的主流媒体,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哈尼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拉斯韦尔的大众传播“三功能说”中提到,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哈尼族文化的传承早期主要靠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首先这种传承方式不利于哈尼族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大和保存,也不能满足当下的传播需要;其次,在当下社会,由于受到来自汉族文化和其他外来文化的入侵和影响[4],很多哈尼族年轻人对自己族群的文化并不了解,民族认同感低,很多传统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况;第三,本民族中很大一部分人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民族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人很少,使得哈尼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受到很大的限制。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不仅可以扩大文化的传播范围,而且可以丰富文化传承的方式,让之前比较单一和人数较少的传承方式得以改进[5]。
(二)哈尼族形象的重要建构者之一
哈尼族是红河州的主要世居民族之一,红河州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州。2013年6月,在柬埔寨金边的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州元阳哈尼梯田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的目光也开始聚焦到了这个地方以及这个民族的文化。作为红河州哈尼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红河电视台和《红河日报》两家地方传统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加工和重新建构后向人们所呈现的环境称为拟态环境,而大众也常常把这种信息环境当作是现实环境来看。这种信息环境的建构,往往根据一定的立场和标准进行。新闻框架理论提出,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报道并不是镜子式的现实反映,而是根据一定的框架,例如选材范围、策略、价值标准等进行选择、加工和建构[6]。因此,外界对哈尼族形象和文化的认识,很大程度是依靠着媒体,特别是红河电视台和《红河日报》作为红河州的地方主要传统媒体,担负着哈尼文化对外传播的责任,是哈尼族形象和文化的重要建构者。
二、地方传统媒体在哈尼族文化中的传播优势
(一)公信力强
红河电视台和《红河日报》作为红河州的官方主流媒体,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宣传部主管,是红河州州情的重要窗口。自建台和建报以来,两家媒体全方位的宣传和报道着红河州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始终围绕着红河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着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官方媒体,在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
(二)拥有较为悠久的创办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如果仅仅依靠民间力量是不行的。民间传播者通常存在着规模小、专业性不强、传播效果不足等缺陷,所以,借力这样的官方媒体,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传播重要的途径之一。红河电视台和《红河日报》分别成立于1989年11月和1980年7月,创办至今已分别有27年和36年的历史。目前,红河电视台和红河日报均已覆盖全州13个市县,为全州四百多万人口服务。自建台和建报以来,一直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人民服务,是了解红河州州情的重要窗口之一,有较好的受众基础。
(三)地缘优势
红河电视台和《红河日报》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在内容的采集、受众基础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地理优势。红河州作为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州,红河电视台和《红河日报》又作为红河州主要的官方媒体,较其他省内媒体和省外媒体来说都具有着不可比拟的地理优势。
三、传播策略
(一)完善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扩大传播范围
在当今新媒体的环境下,传播方式变得多元化。网站、微博、电子报纸、微信、app应用等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受到人们的欢迎。据2015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的网民达6.68亿,且20~29岁的网民占主要比例,同时,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达到了最高。从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出网络成为了当下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哈尼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新媒体平台提供了多元化的内容呈现方式[2],例如文字、图片、视频等集一体的方式。 《红河日报》和红河电视台也紧跟趋势,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例如《红河日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红河电视台官方app和微信公众号,也希望借助多元化的传播平台让大家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宣传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所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向外界展示哈尼族文化的内涵。
(二)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与新媒体相结合,准确传播
首先,新媒体的平台赋予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人人都可以发布消息,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了虚假信息的泛滥。传统媒体从新闻的采集开始,经过层层把关,信息的准确度、真实性相较于网络上的信息来说更高一些;其次,少数民族文化常常处于边缘文化的地位,特别在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中,常常处于劣势的地位。同时,少数民族的报道经常与经济扶贫、教育水平落后等相关,“贫困”、“落后”成为人们心中对于少数民族的固有印象;第三,如果仅仅依靠新媒体去传播和传承哈尼族文化,可能会面临着政府支持力度、传播影响力等自身传播不足的状况。所以,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把好信息关,同时,与新媒体相结合,从多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角度去传播哈尼族文化。
(三)丰富和创新传播内容
通过《红河日报》和红河电视台的采样分析,笔者发现,首先,在关于哈尼族相关报道的内容多集中在政治、经济建设和梯田等方面,例如政府的经济建设帮扶项目帮助哈尼村寨“换新颜”。文化方面的报道多集中在“哈尼梯田”,对其他文化习俗、节庆日介绍等很少;其次,报道内容的雷同度太高,大部分内容多集中在“长街宴”、“哈尼梯田”等比较出名的点上,其他方面的内容很少,甚至没有报道。从传播的建议上来说,可以增加对节庆日、服饰、传说、文化习俗等的报道,同时,可以进行人物的报道,人物报道的加入可以让内容更为真实、接地气和引起受众的共鸣[7]。丰富和创新报道的内容,外界可以更多元化、多角度地了解这个民族,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于少数民族“贫穷”、“落后”、“愚昧”等刻板印象。
(四)有效利用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促进哈尼文化的有效传播
“议程设置”功能的假说是1972年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所提出。他们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为公众设置“议题”的功能。如果大众传播媒介对某一议题作大量报道的话,在公众眼中该议题的重要性也会增加,如作少量报道,则反之[6]。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是优势,但是,对于一些较边缘的少数民族来说,也是劣势。边缘的少数民族文化很容易被淹没在主流文化中,再加之经济、技术和传播条件等的限制因素,这些边缘的少数民族文化甚至于存在着被解构或消失的危险[4]。因此,正确发挥地方传统媒体的优势,在报道议题上进行精心地选择和报道,增加哈尼族文化的报道量,那么相信对于哈尼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曹贵雄,龙倮贵.哈尼族传统宗教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2] 黄丽娜,吴娅.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以“侗族大歌”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5(1).
[3] 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 齐迹.新媒体环境下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策略及方案——开放交互式电子书[J].赤峰学院学报,2015(4).
[5] 程玉琦.哈尼族文化大众传播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 蔺海元.电视媒介在西藏形象建构和对外传播中的作用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4(11).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