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总书记视频连线一周年:难忘的视频对话 不竭的动力源泉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通过人民网视频连线
相关新闻:
玉猴随冬去,金鸡鸣春来。今年2月19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网演播厅同福建省福鼎市赤溪村群众代表以及我本人视频连线一周年的纪念日。
这一年来的三百六十多个日日夜夜,赤溪村的干部群众无不沉浸在欢欣鼓舞、感动激昂的气氛中:
他们时时回忆总书记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殷殷深情的话语:“祝赤溪村和宁德地区各方面的工作蒸蒸日上,事业兴旺!”
他们牢牢记住总书记对“中国扶贫第一村”的肯定与鼓励:“在现有取得很好成绩的基础上,自强不息,继续努力。”
他们谆谆遵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扶贫根本还要靠自力更生,靠乡亲们内生动力”,撸起袖子,俯下身子,继续大干实干。
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怀,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齐心协力,赤溪村过去一年拟建的“16个一”项目(工程)更加顺利进行,60%以上的项目已完成或接近完成。村寨面貌进一步改善,畲族风情购物街,杜家堡畲族文化园,村夜景灯光工程及沿溪景观带等建设正在抓紧修建与完善。尤其惹人注目的是:宽敞平坦的村道长安街上,由畲族青年钟品灼开张了一家“山哈土特产超市”,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跨街对面是相同面积的“六妙茶庄体验馆”,这里装饰一新,尽展白茶风采,吸引着各方游客到此品赏、购买。这两处已成了赤溪村新的迷人风景线。去年全村共接待游客逾20万人次。
大学生创业园的杜赢“尚赤溪”白茶卖得更“火”了;鼎煜专业合作社试种成功的牛奶草莓在春节前夕上市了;林下经济项目的林菌、林药、林禽也风生水起了......据村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96元,比上年增长15%。
小康不小康,关键要健康。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以医疗康复为主体的磻溪卫生院赤溪分院正在加快建设中。家住厦门的爱心人士钟敬华,在电视上看到2.19视频对话,第三天就慕名驱车来赤溪参观访问。当他偶然得知村里有不少群众患偏头痛顽疾难以治愈时,毅然使用祖传的畲药秘方,不收分文进行义诊,前后8趟驱车往返5000余公里,共治愈162位患者,既解脱村民疾苦,又节约大笔医药费,为精准扶贫作了一份奉献。
本人作为视频连线的对话者,更是自觉遵照习总书记关于“要帮助大家总结宁德的扶贫经验,为下一步全国全面摆脱贫困、建成小康,发挥余热”的嘱咐,顶着隆冬严寒及腰椎突出的艰难,按老常规逐字逐句“爬格子”,加班加点28天,写成一部近10万字的《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纪实》图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此书被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单位联合评选为“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材料”。
此外,我应宁德市政协文史委邀请担任主编40多万字的《滴水·筑梦》一书,全面介绍扶贫的“宁德模式”经验。曾先后两次受人民日报人民网的邀请,晋京作客“强国论坛”和“新长征圆桌会”,传播精准扶贫体会。自去年3月份以来,除了接受中央电视台三个频道及省、市电视台和有关报刊等媒体多次采访外,还接受党校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学生的30多次专访,同时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本省来宁德学习培训的精准扶贫的专干、村支书等讲课20多场(次)。
为了探讨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如何变成现实,让那些林农们守着绿树青木能够脱贫致富,我利用国庆节假期,跨省到杭州采访华东林业林权交易所,总结他们“叶子变票子,鼓起钱袋子”的成功经验,这篇调查报告被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6日一版转第15版刊登,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应,为全国各地加强生态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
亲朋好友们看到我退休之后比在职时更忙了,既要负责宁德市诚信促进会的常务工作,还兼顾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宣传工作,又主动承担这么多份外的扶贫工作,都纷纷相劝:“年届古稀,该享清福了,何苦还在折腾自己啊?!”我却想:人生只有一趟单程车票,再也没有来生,越近年迈越是生命有限,趁着身体尚可支配,能多为社会发一份光与热,这是幸运之事!快乐之事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