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媒体融合已步入深层发展期 面对挑战仍有问题待解

2017年02月21日13:15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媒体融合已步入深层发展期

媒体融合已成为媒体行业的发展自觉,搭乘“互联网+”的快车,传媒业不断探索,深入转型,在内容、技术、渠道、管理等多方面深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广度拓宽、速度加快、力度增加,媒体融合步入了深度融合发展期。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融合变革 新技术再升级

技术的升级与应用,是媒体融合的基础所在。2016年,媒体融合在技术发展上呈现出两大特征。

一方面,采编工具的更新换代从生产环节促进了我国媒体融合的发展。无人机、写稿机器人、虚拟现实被认为是2016年重塑媒体业的技术。以智能设备为代表的新技术革新了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方式,丰富了新闻生产内容的多样性。传感器、人工智能软件、GPS定位等一系列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使新闻内容更加翔实,通过技术实现的事实呈现对增强新闻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提升微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新传播技术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

在一些重大事件性报道中,无人机通过深入核心现场抓拍景象,可以采集到记者无法获得的新闻现场画面。公众通过图像和视频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新闻现场的景象,避免了因事实不足而出现的舆论偏差,以实现在准确的新闻事实基础上进行新闻话题讨论。

在体育、财经等领域也成为媒体机器人的主战场。对于擅长财经报道和体育新闻写作的写稿机器人来说,奥运会新闻报道无疑是它们的拿手项目。今日头条研发的AI机器人“Xiaomingbot”通过对接奥组委的数据库信息,实时撰写新闻稿件。仅奥运会期间,这位机器人“记者”发稿就超过450篇,单篇阅读量高达11万次。

另一方面,云技术的更广泛运用从经营模式、生产模式上更深刻地推动了媒体融合发展。2016年8月,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腾讯云发布了中国首个媒体融合云服务平台——中国媒体融合云。云计算和云平台实现了信息存储方式和信息下载、分享方式的创新。媒体融合云是生产模式协同化发展的方式,云平台是减弱甚至是消除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壁垒的有效手段,致力于通过技术、内容、运营等信息的分享与合作推动媒体业整体发展。

而湖北新媒体云平台在武汉首发,首批50个政府部门、媒体和企业正式入驻这一平台。“长江云”——湖北新媒体云平台,是湖北广电长江新媒体集团与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联合研发的新一代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全球领先的新媒体融合云平台,致力于为新型媒体提供高品质、安全、低成本技术支撑,以联动共赢模式助力区域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打造“采编融合、内容汇聚、多渠道传播、多终端一体化”的区域新媒体运营平台。

同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定期发布的“两微一端”融合传播排行榜周榜,为观察国内纸媒、新闻网站的转型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评测视角。评估范围覆盖国内所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过统计各媒体在微博、微信以及客户端3个平台上发布文章的阅读数、转发数、评论分享等数据,用以构建“两微一端”融合传播指标体系,评估各媒体在移动化平台上的发展状况、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引领国内媒体融合发展大潮。

改版与平台转移成发展思路

传统媒体的寒冬并没有过去。《今日早报》《九江晨报》《外滩画报》等一些报纸杂志均没有躲过市场的考验,相继宣布停刊。但在《2016年媒体融合:现状、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人员指出,一些因网络冲击而遇到发展瓶颈的纸媒虽然停刊,但却选择通过平台转移的方式继续进行新闻内容生产。

传播平台的转移与搭建,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途径。继2014年7月“澎湃新闻”上线后,2015年广东“并读新闻”、重庆“上游新闻”等也陆续上线。其中,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主打时政与思想,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九派新闻”侧重于全国性舆论,“并读新闻”则在新闻社交互动与赢利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传统媒体通过资源整合,搭建新型传播平台的形式开拓融合道路。

此外,通过改版重新调整报纸聚焦点、改善阅读体验,也是涌现出来的媒体融合新趋势。2017年2月13日,《广州日报》和《晶报》在各自头版宣布报纸改版,均提出要回归新闻本源,专注内容生产。

具体而言,《广州日报》题为《改版致读者——我们永在身边》的文章指出,本次改版聚力于“广州宣传”“本地新闻”“文化新闻”3个方面,并表示将分别开辟完善《广州上水平》《身边故事》《广州文化拾遗》等10个栏目,以推进媒体融合,加快报纸转型。《晶报》也坚定地重申内容为王,“尽管媒介生态已然骤变,但唯有优质内容才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全部秘密。”

人才流动成达摩克利斯之剑

长期以来,媒体融合一直面临着人才流动的问题。具体而言,传统媒体人才流动带来了市场化媒体领域的创新创业,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传统媒体中的人才缺失。人才流动,更像一把悬于媒体融合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新媒体领域人才流动不断刺激着媒体融合的整体进程。在传统媒体人才流失的同时,新媒体人才的补给与磨合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媒体转型发展。

“互联网+”行动计划带动互联网与传媒业结合,传媒业在融合发展中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跨媒体和全媒体人才。单一技能的采编人员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数据分析师、用户界面(UI)设计师、舆情分析师、新媒体编辑等新岗位和工种的背后是对人才的高要求。而同时兼具新媒体素养和高技能的人才成为市场缺口,单方面具备技术或新闻业务生产能力的从业者均不能满足新时代媒体的发展需要。

不过,在人才培养上,管理部门、媒体机构以及高校均在积极寻找办法。为了应对“媒体融合云”和“智慧媒体”发展,适配融合发展人才要求,浙江传媒学院2016年开发建设了媒体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媒体实践教学的云化、虚拟化、智慧化,初步形成“平台+内容+渠道+终端+应用+教育”的高效媒体融合教育生态系统。

上市融资完善资金保障

媒体融合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完善的资金链能为媒体转型与融合提供强力保障。自2015年起,更多传统媒体选择多元化战略,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借助新媒体资源整合重组、投资收购、融资上市,拓宽募集资本渠道,完善资金链。

2016年7月,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新媒体项目界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总额超过3亿元的B轮融资,以推进原创视频和音频产品开发工作。2016年10月,新华网正式挂牌上交所,旨在通过募集资金完成全媒体信息应用服务云平台、移动互联网集成、加工、分发等媒体融合发展项目。

此外,中文在线、读者传媒等也募集到相应的发展资金,其中,读者传媒成为中国A股期刊第一股。

面对挑战仍有问题待解

虽然我国报业在媒体融合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化发展,我国传统报业急需解决几方面问题:

在新闻生产机制上,以传统媒体优先的供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效性的需求,传统线性新闻采编生产流程也不能满足网络传播的需要。在信息传播机制上,以媒体为传播主体,以用户为受众的单向传播方式已经不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主旋律。

同时,在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全面减少的媒体生态环境下,以广告为主的单一运营模式不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在考核机制上,以传统媒体工作成果为标准的采编人员绩效、评估、激励等机制也因缺乏新媒体考核标准而具有片面性。

与此同时,在宏观层面也应当做好以下挑战的应对:

首先,完成战略观念转型、适应全新传播生态环境。其次,学习最新的互联网环境下生存模式。再次,由于理念、资本、技术、机制等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媒体融合区域间的不平衡日益严重。

此外,如何平衡国家、社会、商业三方利益。当下中国的媒体融合之路,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持续推进的传媒改革中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在不断变化的民众偏好中加强自己的可信度。(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研究院 张力 人民在线媒体事业部主任 刘建鑫)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