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扶贫的网络图景
——以人民网扶贫频道研究为例
摘 要:扶贫和消除贫困是一项世界性问题,由于复杂的历史文化原因,我国的贫困报道历经生产自救、虚假浮夸、讨薪维权和规模化报道几个阶段。在扶贫力度加大和媒介融合格局下,人民网创办扶贫频道专门报道扶贫信息,在报道实践中信息来源广泛、内容丰富、符号多元、官方视角鲜明。也存在自制信息少、栏目发展失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频道特色,构建多维的传播体系,增强信息的贴近性和有用性,加强对贫困群体、一线扶贫人员的报道。
关键词:扶贫报道;传播符号;信息来源;报道视角
一、扶贫报道的演变
贫困是一项世界性问题,即使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并被给予高度重视,国外学界和新闻业界对贫困问题的报道和探讨主要集中在贫困人口是如何边缘化、贫困主题报道的框架、贫困报道的新闻伦理以及大众传媒在消除贫困中的作用等方面,个体生活的艰难和苦难中的顽强是观察的主要视角,与之相对应的是对慈善的关注和主张。在我国,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影响,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在意识形态框架下贫困报道被高度政治化,扶贫在本质上成为生产自救,但对自救行为的报道逐渐转化为浮夸之风并愈演愈烈。改革开放之后到1993年,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获得较大发展,也带来媒体价值取向和新闻文体的革新,贫困问题得以正视。1986年我国成立专门的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和划分贫困县的标准,随后在1994年、2001年两次调整扶贫政策,扶贫工作不断向基层下沉。这个时期有关扶贫的报道多集中在国家政策的宣传和扶贫政策带来的变化上。1998年以来规模化报道增多,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展示农村发展新面貌和贫困县的资源优势,同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播出长达一年的扶贫专题节目,从2003年起《人民日报》开始大规模报道农民工生存状况及维权问题。贫困县较多的省份贵州在《贵州日报》对全省100多个扶贫开发1类重点乡镇进行系统报道[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扶贫报道增加了新的渠道,2013年交通运输部官方网站开通《中国交通扶贫》栏目成为互联网上第一个扶贫专栏。2015年上半年,新华社派出9个调查小分队前往中西部贫困地区深入了解当地的民生、教育、交通、医疗等,披露出扶贫中的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等问题,自此扶贫对象不再是一个整体的存在,媒体中出现大量丰满、鲜活的个体。2015年10月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主旨演讲并再提精准扶贫,避免“一刀切”和“大水漫灌”[2]。2016年5月全国产业扶贫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尊重市场导向推进产业扶贫,2016年7月出台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然而在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形式丰富、贫困群体生存状态得到一定的改善,因为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阶层分化明显、贫困问题突出依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流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现象,反映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揭开了贫困背后城乡二元分化、发展失衡、管理缺失等问题。特别是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喝农药自杀[3],甘肃康乐贫困母亲杀死4个子女后自杀丈夫相继自杀,再次凸显扶贫攻坚的紧迫性和复杂性。人民网扶贫频道是2016年8月30日上线的全媒体扶贫信息平台,聚焦并立体呈现艰巨、复杂、变化调整中的扶贫、脱贫工作。及时梳理5个月来的报道实践,分析阶段性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未来的走向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人民网扶贫频道的报道实践
人民网扶贫频道的一级页面设有权威政策解读、部委扶贫举措、地方要闻、观察思考、致富项目、县域动态、一线人物、视频访谈、记者调查等9个栏目,其中前6个被列入栏目导读。第一屏左侧是头条和标题新闻,右侧是滚动的新闻图片。第二屏为广告和扶贫路上,扶贫路上栏目以时间为节点,以图片、标题和导读为形式绘制的2012年12月29日到2016年12月31日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考查活动时间轴,形象再现国家领导人扶贫活动的轨迹。第三屏为热点推荐,除了新长征扶贫之路论坛、农产品价格查询两个常设栏目外,其它四个栏目则根据报道重点处于调整变化中,对重大题材的报道下设子栏目,如兰考精准扶贫信息平台、聚焦三农改革新方位等,其它的则是专题或单篇报道。第四屏由新闻标题组成的9个栏目,也是发展最稳定、信息最集中的部分。
1.信息来源广泛、自采信息比例较低。尽管网络媒体信息的海量与个性化搜索使转载成为一种常态,甚至有人发出在网络上作者已死的感慨,但信息来源的依然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准确的体现该媒体报道的宗旨、立场和策略,因此本文将信息来源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在对信息来源进行统计时,充分考虑到目前人民网中央厨房式的新闻生产机制,将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网扶贫频道这三种来源都归类为自采信息,有明确信息来源的为转载,没有标明信息来源的为来源不明。由于9个栏目中每个栏目最多可以检索到4页、100篇文章,通过追溯文章更新日期可以获取信息更新速度,持续的跟踪观察发现更新最快的是地方要闻栏目,其次是权威政策解读栏目,更新最慢、信息最少的则是一线人物栏目,栏目之间可追溯到的第一条信息日期差最大的超过4个月,栏目之间发展不均衡情况较为明显。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视频访谈栏目《农说》仅2条信息。在采集到的745个样本中,共有302个来源于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网扶贫频道,直接来源于扶贫频道的为30个,其中2个为视频,自采信息占比为40.5%,来源不明信息占比为0,转载信息占比为59.5%。其中自采信息占比最高的是视频访谈,其次是地方要闻、权威政策解读,占比较低的是一线人物栏目,仅19%。转载信息来源最为集中的是新华社、农民日报和地方日报,在历时性考查中发现,自采信息占比每天都处于变化中,但总体呈不断提高的态势。
2.传播内容丰富、栏目边界模糊。人民网扶贫频道的头条、热点推荐和9个栏目涉及政策宣传、工作动态、先进人物、思考观点等领域,传播内容丰富、栏目划分精细。值得注意的是栏目划分存在交叉模糊的现象,如县域动态、地方要闻、一线人物这三个栏目都以新闻事件发生地为尺度进行划分,记者调查与观察思考栏目则是从新闻报道的主体来界定的,视频访谈则是从传播符号界定的,多重标准导致栏目划分边界模糊,从而导致信息的重复使用甚至多次使用以及信息分类界定不准,如《四川规范贫困县药品采购》仅在地方要闻栏目中就出现两次,又被划分到记者调查栏目中,《农业部在100个县试点“粮改饲”农民增收入》和《[图解]产业扶贫:如何精准覆盖 实现稳定脱贫》未做任何改动出现在四个不同的栏目中,将《宁夏教育精准扶贫 在贫困村增建幼儿园》《合肥开展“百企百村”结对帮扶 14个乡镇将接受旅游扶贫》归入部委扶贫举措栏目。
在9个栏目中县域动态与一线人物栏目的信息更新速度较慢、信息量较少,表明扶贫频道对于基层的关注仍然比较欠缺,而该领域与贫困群体及扶贫工作者最贴近,对促进扶贫工作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人民网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采取中央厨房式的信息生产机制,一次采集多种生成有利于节约信息生产成本、扩大信息传播渠道、满足用户需求。
3.传播符号多元。信息技术和媒介形态的发展演变,以及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集中于多屏合一的智能终端,必然带来传播符号格局的重构,传播符号多元化既是人民网扶贫频道的定位需要也是媒介发展的需要。人民网扶贫频道以全媒体扶贫信息平台为自身定位,除了传统的文字符号外,注重使用图片、视频、图表等符号,特别是数据新闻产生了更为直观的传播效果。视频访谈栏目还处于起步阶段,视频数量少且表现手法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碎片化需求。
4.鲜明的官方报道视角。报道视角是指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切入点或者观察角度,根据受众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官方视角、民间视角和专业视角,即谁在看,是建构文本的基本前提,折射的是记者及其背后媒体的立场、定位以及对新闻事实的理解。报道视角影响新闻报道的信息表达、传播效果和接受体验。官方视角的报道权威、可信度高,民间视角贴近性强,专家立场客观中立反思性强。报道视角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立场不同、带给用户的接受体验不同,是否与表达主题相契合。扶贫是一项政府、民间和个人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工程,需要通过多种视角多维立体呈现。在分析最能体现人民网扶贫频道定位和宗旨的自制信息时发现,政府视角的比重占据绝对优势,以一线扶贫工作和贫困群体生活状态为切入点的报道较为欠缺,专家独立观察和思考的报道也相对不足。贫困不仅是经济落后,长期的贫困必然带来精神的匮乏和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滞后,导致贫困群体对改善自身处境的无助感和无力感。因此, 在今后的贫困群体报道中,应跟更多的客观呈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艰苦奋斗,应该去发掘当地的经验,发现这样的人群如何经过“扶志”成为改变自身状况的主人[4]。
三、人民网扶贫频道的优化路径
扶贫是一项国家主导的、以贫困群体为主体的、涉及面广泛的系统工程,扶贫信息的传播直接影响到扶贫政策的执行、贫困群体生活处境的改善和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和便捷的搜索赋予它迥异于传统纸质媒体的特点。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元的渠道,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民众获取信息最便捷的工具。然而,由于贫困地区多集中于偏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网络覆盖率低使用成本高,贫困群体文化程度和媒介素养相对较低,扶贫信息的有效传播更为关键。在扶贫政策频出、扶贫工程进一步推进和媒介融合格局下,人民网扶贫频道仍需进一步优化。
第一,提高自制信息的比例,进一步强化人民网扶贫频道的特色,做好重大扶贫题材的策划与报道;第二,拓宽信息来源与传播渠道,构建网站、报纸、微信、微博和客户端五位一体的传播体系;第三,增强信息的贴近性和有用性,加强对一线扶贫人员和贫困群体的报道,增强政策宣传与解读的民间视角;第四,进一步做好栏目划分的顶层设计与整体策划。
参考文献:
[1] 陈开合.试论中国媒体的贫困报道[C].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八辑,2013.
[2] 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3] 贵州毕节四名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事件调查[EB/OL].新华网,2015-06-11.
[4] 卜卫.地方媒介助力“精准扶贫”战略的七个着力点[J].中国记者,2016(4).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