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微信公众号——“研究事儿”

“超人”新闻院长,带你畅游融合教育新次元

事儿姐 研究事儿
2017年03月13日11:2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小字号

敲黑板!!! “媒咖坊”开栏了!研究事儿将陆续走近传媒学界业界大咖,听听他(她)们对新闻领域的高见。

今天,事儿姐就带您去见一见融合传播时代新闻教育的“变革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

“你嘭的一声倒地了,然后发现你还没死,学生过来又踹你一脚说,成全你。这最幸福了。”他用这样另类的比喻来表达他对教学以及学生的爱。

张志安,传播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这位国内最年轻的新闻学院院长,更愿意把自己称为“大学教书匠”“新闻研究者”,但他的学生们都称他为“超人”院长。

对中国目前的新闻教育,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看法。

最近一期《新闻战线》刊发了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张天培对张志安院长的访谈,专门采访了这位“超人”新闻院长。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眼中新闻教育的宇宙新次元——

1.“改良”版的新媒体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媒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从内容采集到技术介质,从传播渠道到行业整合,不同层次的媒介融合,既深刻改变着传媒生态及运营模式,也正在重塑新闻的生产机制和报道方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和传媒转型的需求下,新闻传播教育紧跟业界媒介融合实践,正在不断探索与尝试。

有美国新闻学者研究发现,美国新闻传播院校的媒介融合课程改革可分为三种:坚守者、改良者和变革者。其中,坚守者坚持原有课程不变,将跨媒介训练放在次要位置;变革者全面拥抱媒介融合,对课程从整体上作了革命性的改造;改良者则处于以上两个极端之间,既坚持原有的按媒介类型而分设的系别和课程,同时也增加了媒介融合的相关课程。总体上看,坚守者最少,变革者最多,而改良者的数量则正在增加。

反观中国,我们的新媒体教育总体上处于一种“改良”阶段。我国大部分的新闻院校都意识到媒介融合对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冲击,通过新增融合报道的相关课程、开拓全媒体报道的实训项目、聘请业界师资组织教学工作坊等形式开展新媒体教育。

一方面,全媒体报道、数据新闻、信息可视化、融合媒体等课程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按照媒介类型分设的新闻系(侧重报业人才培养)、广电系(侧重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网络与新媒体系(侧重网络新闻人才培养)等基本格局并未改变。

2.融媒“变革者”,舍我其谁

现在的传媒业正在从过去以传统媒体、主流媒体、机构媒体为核心的“新闻传播舆论场”,逐步转变成专业媒体、平台媒体和自媒体协同互补的“公共传播舆论场”。

我们认为,新闻传播学教育亟需在新的行业生态和社会需求背景下再定位,从过去的面向机构培养职业新闻人才,向面向社会培养公共传播业的行动者、参与和服务公共传播业构建的良好公民转变。所以,新媒体教育在“改良”的基础上更需要确立“变革”意识。

作为一个年轻的、专注于新媒体精英人才培养的学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将教育理念浓缩在“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十个字之中。新媒体教育中,它正在努力地扮演“变革者”的角色,紧扣新媒体技术和行业前沿来培养新媒体公共传播人才。

为此,我们做了一些改革,比如,减少专业设置、打破介质壁垒;鼓励文理交叉、探索实验教学;注重学科根基、打造实践平台。

其中,我们特意把学院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规划成“内容采集”“用户洞察”“视觉设计”三个模块,分别建成融合采编实验室、新闻摄影和VR实验室、数字视频和音频实验室、大数据传播实验室、用户心理和行为实验室、交互设计实验室等实验室集群,强调融合报道、大数据挖掘和新媒体设计等相关课程。

3.新闻教育也需要有“家国情怀”

大学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也需要帮助年轻人获得书本之外的处世智慧和人生力量。

面对改革正进入纵深期的时代语境,我们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感、理解复杂性、激发责任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精英传播人才。

历史感是偏向时间的,复杂性是偏向空间的,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建立的“时空观”,恰恰是社会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思维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有利于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强化对从“救国”到“兴国”再到“强国”之中国道路选择的认同;培养学生对现实复杂性的认知,有利于他们强化社会判断能力、提高社会调查水平,懂得传播更真实、全面、理性的真相。如果能够把社会科学的“经验性理论”,跟传统新闻教育贯彻的“规范性理论”结合在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得到进一步激发。

传统新闻教育中,塑造核心价值观、激发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是经典教育和榜样教育。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在继续坚持经典教育和榜样教育的基础上,新闻传播教育要通过帮助学生“知过去、看当下、望未来”,在培养其反思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基础上建立“家国情怀”。

通过和张志安院长的交谈,事儿姐觉得,面对着新闻教育的历史性新阶段,我们的新闻人才培养非常需要这样的“超人”。他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扎实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工作无限的激情与爱,正在带领学生探索一条“不寻常的路”——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推进自己的“变革”法则,掌握独有的“看家本领”,斗志昂扬地与时代和现实接轨。”

撰稿/统筹:张天培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