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微信公众号——“研究事儿”

雄安的这些舆论标签,看主流媒体如何拆解

研究事儿 研究事儿
2017年04月13日14:3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小字号

编者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大计雄安城;

传导有力,疏导有方,引导舆论须加强!】 

4月1日以来,“雄安”火了!风暴眼中的雄安城,有多少舆论标签?主流媒体相关报道,所得所失有几何?

传导:央媒同时发声,雄安点爆舆论!

4月1日18时48分,“新华社”公众号率先发布文章:“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几分钟内点击破10万。

18时53分,“人民日报”公众号以单图文形式发布“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重大消息,配图为一张崭新的地图,标注了新区涵盖容城、雄县、白洋淀、新安等区域。

19时整,“央视新闻”公众号推送文章“重磅!继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后,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称设立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家央媒几乎同时发声,雄安瞬间成为舆论焦点。

据清博舆情监测系统数据,从4月1日18时至4月5日0时,国内近160家媒体官方微博和400多个微博大V关注和解读雄安,4000多个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文章,微信文章达6655篇,总阅读量5476万+。海外有超过280家新闻网站报道。

把时间段再细细切分一下,有关“雄安”的舆论经历了一个类似于“生命周期”的曲线走向:

爆发期——消息发布初期,舆论迅速增长,数分钟内突破10w+;

骤增期——2日12时,微信微博相关文章2000+,关注度迅速走高;

高潮期——3日8时-5日12时,数据再度攀升,进入舆论高潮期;

衰退期——5日傍晚,舆论逐渐趋向平缓。 

对应这个舆论曲线,我们看到,巧合的是,每个转变节点上都有主流媒体在发挥传导效果。可见,以“议程设置理论”来看,即使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主流媒体设置舆论议题、决定人们“想什么”的能力仍然不可小觑。

疏导:舆论标签混杂,媒体如何应对?

进入“意见的自由市场”,有关雄安的话题开始发酵,除了对新区的期盼,疑惑、担忧、质疑、戏谑纷至沓来。

针对舆论场的种种问题,主流媒体积极应对,有效疏导:

第一时间反应,集中火力批驳

2日晚间到3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等地蜂拥而至的抢房者,将雄安县的房价从每平方米四五千哄抬到两万以上。一时间,在网上造成了很坏的舆论影响,将雄县炒房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此,人民日报旗下多个端口连续3天发文痛批炒房。

2日,人民日报对雄安潜在的炒房风险提出预警,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称房价不“飙车”、雄安才会安,雄安新区不是冒险家的乐园,更不是投机客的天堂;

3日,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工作室发出2千字文章《雄安是千年大计,绝不能让炒房者逞快!》,并首次透露雄安将采取新的房地产试行方案,有可能试行以公租房、廉租房为主的建设模式;

5日,人民日报再度痛批炒房者:靠炒房搭乘雄安新区这趟“春天专列”会错了意。

主流媒体信息公开的步伐与民众对信息公开的期待始终在赛跑。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回应舆论关切,避免二次舆情产生,是保持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必要之举。

抨击不实传言,做好政策解读

“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了半个世界。”在消息发出后的第二天,“迁都”谣言已经大行其道。 

主流媒体集中火力抨击这样的不实传言。

新京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标题是“设立雄安新区,是为了迁都?”,文章说:把设立雄安新区想象为“迁都”,恐怕是一些民间人士的凭空想象。

3日22点多,“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发表了题为“别让炒房矮化了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的文章,雄安新区的定位是“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与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无关的城市功能,包括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既不是一些人一厢情愿认定的“声东击西的迁都”,也不是在通州北京副中心之外再建一个“首都副中心”。

新华社继人民日报发声:雄安新区不是迁都也不是副都。

有效设置议题,重新“赋权”舆论

辟谣之外,主流媒体又设置了哪些议题呢?

千年大计

人民日报1日发表评论《建设雄安新区 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关键一招》,称雄安新区建立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性选择,对雄安的定位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中国“硅谷”

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雄安新区横空出世春天故事再续新章》,其中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院张燕生,谈到“雄安新区今后应该是中国成为创新型现代化国家的心脏区域,是中国的‘硅谷’。”

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开始人民直播,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进行专访,从选址、功能、开发角度谈设立雄安新区,传达出雄安要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的信息。

智慧交通

新华社5日采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谈雄安新区的交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建设绿色智慧交通系统》,阐述未来的新区应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提供通道运输服务,以常规公共汽车交通为主体实现高可达性,以共享单车为补充。

科学规划

新华社4日发表融媒体评论“辛识平”《雄安新区如何铸造城市经典》,提醒雄安新区的建设应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切实落好规划设计这个第一笔,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

缓解大城市病

人民日报5日转发新华社对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的专访《雄安新区,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提出建设雄安的最直接目的是“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

引导:提高传播效果,事儿姐支几招

雄安新区的设立属于重大政策发布和解读新闻,这类新闻如何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呢?除了传统媒体已经做到的之外,恐怕还有几点需要加强:

加强舆情预判,主动引导比被动应对更重要!

雄安报道中,总体上看,主流媒体疏导得多,引导得少,虽然反击有力,但不免有种“被舆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常言道:“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描述的是谣言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往往胜于辟谣的现象。心理学上有“逆火效应”“回旋镖效应”的说法:当新信息与人们已有的认知相矛盾时,人们很可能更加坚定先前的信念,之后的任何反驳证据都会激发人们的心理保护机制,让人产生被否定、挑战和贬低的感觉,因此,人们会像保护自己一样保护谣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被动辟谣,不如主动引导。

像设立雄安新区这类重大政策解读报道,政府有关部门和主流媒体应当提前做好舆情预案,像沙盘演练一样预判民众的关注点和反应,并根据各种情况策划相应的方案。当政策信号一放出去,马上放出大量的提前做好的预案报道,迅速填补人们的需求,防止“信息真空”产生。

设置价值议题,“怎么想”比“想什么”更重要!

主流媒体的主流作用,主要体现在设置议题上,通俗点儿说,就是决定人们“想什么”。但是,议程设置理论也有新发展,最好的主流媒体不仅能决定人们“想什么”,还能决定人们“怎么想”。也就是说,除了设置事实议题之外,更要设置价值议题。

关于雄安新区的报道,有可能的价值议题包括为什么要设立新区,为什么选择雄安,如何建设这个新区,配套政策如何跟进,建设新区需要几年,相关的民生问题如何处理,具体哪些单位需要搬迁,对京津冀地区的百姓有什么影响等等。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选择某种媒介,就是希望享受这种媒介带来的心理或者行为上的效用。大事看主流媒体,主流媒体的报道应当有效解答这些谜团。

爬下“语言的梯子”,通俗比专业更重要!

语言学家论述“抽象的梯子”,设想所有的语言都在梯子上,具体、通俗的语言在底部,越往上越专业越抽象。试想,关于雄安的报道就有很多词语,比如“千年大计”“中国‘硅谷’”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抽象和专业的词语。记者们的主要工作应当是让这类政策性用语走下“抽象的梯子”,让受众更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撰稿:戴莉莉 统筹:耿磊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