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点思考
新闻传播学科如何适应传播技术创新与媒体融合大趋势?如何增强学科建设对传媒技术与文化产业变革的适应能力和引领作用?如何服务于解决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和提高国际话语权?这些都需要新闻传播学加快推进学科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关键在于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和架构新闻传播学学科知识体系,以融合发展理念重新确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趋向重新梳理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理路。
知识体系重新再造
互联网的发展重新定义了人类生活和习惯,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要及时确立起互联网新思维,以对新闻生产、新闻制作、新闻传播、新闻管理、新闻市场乃至整个传媒生态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为前提,重新界定学科属性,重新定义和再造知识体系。
除有关新闻理论、新闻史学、新闻业务的传统文献基础外,网络新媒体、数据新闻、媒介融合、信息与通信技术、人机交互等新知识应成为新闻传播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并以新思维统领、重构学科框架,避免简单的相加,促进新老学科体系的融通,促进从以知识传播为主导到以知识发展及应用为主导的转变。
在专业设置上,当前教育部本科目录下的新闻传播类专业设置仍采取传统专业与互联网简单相加的模式,在传统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5个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出版学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如何以互联网思维实现转型和创新,更加科学地设置专业,是新闻传播学科体系架构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方面。
人才培养目标重新确立
新闻传播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离不开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诉求。在业界,新闻传播进入立体化的全媒新闻时代,表现为3个重要特征:一是传播渠道多元化;二是传播主体全民化,人们既搜索、选择、阅读新闻,又参与互动、发表评论、主动传播,新闻生产发生重大变局;三是传播载体个人化、社交化、普及化,人人都可以拥有个性化的传播平台,人人都成为传播者。
随着介质资源的垄断性被打破,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急于寻求融合发展出路,而网络新媒体则急于寻求内容资源合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资本、技术上的竞合使传媒产业格局面临颠覆性重构。
立足于传媒生态的变革和传媒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应确立起新的目标,要有“三个坚持”。即:在人才培养面向上坚持“小新闻与大传播”兼顾,既培养传统媒体精英人才,又培养新媒体从业者;既培养新闻媒体需要的专业人才,也为非新闻机构培养公共传播人才;既培养职业传播者,也培养全体民众的媒介素养与传播能力。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坚持“思想与能力”“内容与技术”“经营与管理”并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新闻理想与激情以及高新技术与全媒体新闻采写编评的复合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产与学”“校与媒”“应用与创新”“就业与创业”结合,突显质量与特色,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全媒体业务技能、复合型、创新型的新闻传播人才。
学术研究理路重新梳理
科研能力是学科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互联网和传媒技术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渗透到文化、生活、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以此为背景的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要瞄准经济社会发展趋向,重视与传媒生态学、传媒经济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协同、融合与整合,不断实现学术创新。
在新闻理论研究上,从以传统媒体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价值、新闻伦理、新闻法学、受众研究向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融合、用户研究、传播形态等理论研究拓展;在新闻业务研究上,从传统新闻生产、经营管理、广告传播研究向数据新闻、新闻消费、舆情研究、环境传播研究、媒介话语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多领域延伸;在新闻史研究上,从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载体的新闻史研究向新媒体技术及互联网发展对社会影响的专项研究创新。在学术研究的选题与方向上,其一要关注科学研究的前沿性,关注与传媒行业领域的关联度及与传媒最新发展态势的契合度;其二要关注科研成果的应用性特征及其对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贡献率。
(本文作者为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