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7年·第4期

新媒体时代老年期刊转型发展初探

王红梅
2017年04月27日13:44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随着我国高龄化社会的到来,移动新媒体的普及,以及中年人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老年媒体面临拐点。本文旨在探寻全媒体时代适合老年刊物的生存之路,就整合现有资源,促进机制转变,拓宽产品外沿,创新品牌战略,加快转型变革,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老年期刊;媒体融合;文化产业;运营模式

一、引 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龄化社会的到来,移动新媒体的普及,以及中年人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老年媒体面临拐点。尤其是地域传统媒体由于受制于内容、人才、资金等有限资源,靠自身的循环发展很难做大做强,融合发展和向产业之路延伸势所必然[1]。

限于篇幅以及笔者的职业所在,本文针对老年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和产业转型做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媒体数字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实施便是当务之急。老年杂志和杂志社发展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二、内容生产和平台建设

相比其它媒体传播形式和渠道,期刊特别是老年期刊确实存在传播单向、时效性差、便捷度弱、呈现形式不够立体丰富等不足。但是老年杂志也有着其它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内容提前进行了认真甄别和筛选,更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而且老年读者对纸质媒体有很深的感情,依赖性强,粘度高。可以预见,老年期刊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不论将来“融媒体”以何种形态和方式出现,其传播信息的基本功能不会变,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不会变。因此,作为老年杂志,重视刊物质量仍然是头等大事。为确保杂志质量不断提升,应进一步加强策划和编辑工作,改变以往闭门造车、等米下锅的工作作风,改变老年杂志谨小慎微、面貌陈旧的一贯风格,注重时效性和参与性。应经常在刊物、网站或其它网络平台进行广泛调研,放下身段,深入实践,随时随地了解读者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量身定做适合他们且能引领他们口味和思想的新鲜内容。

同时,在和新媒体的对接上,可以借鉴网上期刊数字平台如龙源期刊网、中国知网的做法,尝试联合全国三十多家老年期刊,努力打造全国老年期刊数字平台,让老年读者在网络平台看到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对那些酷爱阅读的老年人来说,众多老年期刊的汇集,可以让他们付费很少且足不出户就能看到更多内容。而那些习惯电脑和手机阅读的中年人也可以在诸如健康养生、游山玩水、天伦之乐、老年婚恋等方面的内容搜索后加入进来,汇集成为新的读者群。

网络阅读平台能锻造和延伸期刊产业数字化传播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在拥有了众多的读者用户之后,就能成立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和网点,寻求更多为读者(或消费者)服务,自身也能创造更多效益的机会[2]。

未来媒体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对用户的掌握和服务上,也就是对用户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好的媒体内容衍生的产品。

三、老年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利用

截至目前,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3亿,约占总人口的17%。未来2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届时每天将有3万人加入老年队伍。我们面临着“老年人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的严峻形势。

面对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殷切期盼,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急需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的支撑。

作为老年刊物,在老龄化市场中有着难得的品牌优势。如同许许多多的老年品牌那样,老年刊物已经在读者心目中建立起一种独有的、稳定的和不可替代的物质和感情依托载体,要努力使品牌资源成为推进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转向“品牌资源”要效益[3]。为此,作为老年刊物,可尝试进入能够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行业,做与老年人有关联的产业和项目,努力为杂志读者服务,为老龄化社会服务。

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品牌效应结合老龄化社会的实际需求,把老年产业做大做强呢?

一是介入老龄消费产业。2010年我国老龄消费市场是1.4万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3万亿,空间非常大,而我们国家产品、实施和服务的市场在这一块还有很大的空白。目前,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8个城市已经陆续筹建了全国老龄用品交易中心,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品牌资源和宣传优势,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联手,通过市场化运作,在这块巨大的蛋糕中分得一块,恐怕也效益可观。跻身这个老年用品市场,即就是广告宣传一项,对提升杂志广告档次,提高收费标准,应该是极有帮助的。

二是介入社会化养老产业。我国目前老年公共床位只达到1.6%,而大多数发达国家均达到8%以上,远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家庭代数和人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的空巢家庭会越来越多。孤独和缺乏交流成为老年人心理上最突出的问题。随着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很多老年人或即将进入退休阶段的人,都表示愿意到养老院去享受舒适的晚年生活。在过去的传统观念中,只有那些不懂孝顺或迫于无奈时子女才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送父母进养老院则体现的是子女的体贴和孝心。与传统印象中暮气沉沉、条件简陋的老人院相比,现在发达地区一些高档老年公寓,外观便让人感觉温馨靓丽、生机勃勃,它们犹如五星级酒店一般装修设计,或依山傍水或有温室园林,穿着整洁的护理医疗团队和服务人员温文尔雅、面带微笑,院内还配备有专业的心理咨询部门和健身场所。老年人聚在一起,也有一个集体,会避免很多心理问题。同时,社会养老保证了医疗救护条件,减少了老人突发疾病的危险。这些高档养老院,大多是民办或中外合资,聘请业内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来经营管理。针对目前一些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另一方面许多老人却“找不到地方”养老的现状,作为老年媒体也可以通过租赁、承包、购买、合资、合建或者共建等形式,积极进入社会养老行业。通过老年期刊一贯良好的社会形象,可以广泛地收集资源,进行相应的舆论引导,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和服务,吸引一些企业家、实业家、民营资本投身养老产业。将打造老年期刊品牌及老龄产业引领者与服务老龄化社会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老龄社会。

目前,单西北地区就有离休干部约十万人,平均年龄已在80岁以上,他们中许多人患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如果能建一所设备高档的临终关怀医院,既为原单位分了忧,又为家属解了难,应该会受到这部分老年人的欢迎,因为和同龄人在一起,不仅为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舒适的生活方式、完善的医疗服务,更是一种新的身份的认同。

三是介入老年护理人员的培训。面对我国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且高龄老年人口又大大快于低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发展趋势,养老除了保障各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之外,还需要适合老年人心理卫生、身体健康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2016年,我国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达到四千多万,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服务。按照国际公认的老年人与护理员3︰1的比例推算,目前全国至少需要一千多万名养老护理员。但现阶段的情况是,全国养老机构人员不足百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仅两万多人,不仅与我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流动性大,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无法适应汹涌而至的 “银发”浪潮。

养老服务是一种特殊的老年公共服务产品,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在国外,有专门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学校和专业,从业人员均已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目前我国约有40余所院校开设了养老专业,但年招生量不足2000人,每年毕业人数更是不足1500人。上海有14所设有护理专业的院校,目前设有养老专业方向的只有2~3所。养老护理专业的低迷,主要源于公众对其专业性的误解。失能护理和失智护理,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在美国,养老护理人员绝对属于高收入群体。想做大做好老年产业,我们应该和企业联合起来建立自己的教育培训系统,争取政府予以养老服务培训资源的供给,也可以和有条件的院校联合设立养老服务专业,将因结构性调整而等待安置的产业工人充分动员组织起来,经过引导和培训,培养出包括保姆在内的低中高各个级别的专业护理人员,逐步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四是介入开办老年寄宿大学。不少老年人忙碌了大半辈子,离开工作岗位后有了充裕的时间,体力也很充沛,又有不菲的养老金,希望在退休以后能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到各地去观光旅游,领略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有调查显示,70%左右的老年人有退休后旅游的设想,旅游成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享受晚年生活的重要方式。从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来看,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休闲和学习方式,是人类自我丰富、自我发展和自我肯定,是接触社会、融于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

有条件的老年期刊可以创办私立的老年大学,学制一个月到半年不等,招收全国各地学员,公寓式收费和管理,开设老年人感兴趣的课程,如书法、绘画、摄影、养生等,可选一门和多门专业,大量的课余时间用于在周边旅游和自主游玩,让老年学员们在学有所长的基础上,更能学有所乐,能充分饱览和品味本地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特色美食。将养老、休闲、旅游、学习结合起来,应该会受到欢迎的。

同时,应当看到,老年队伍藏龙卧虎,如果条件成熟,成立中医院、咨询公司之类的机构,专业人才应该不会成为问题。

由此可见,老年媒体通过进军其它产业,可以更好地扩大其产品的覆盖面,也可以通过更接地气的产品服务更好地传播媒体的价值观,推动传播力建设。

参考文献:

[1] 祝兴平.期刊产业数字化传播十年特征解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5(4).

[2] 郭全中.互联网时代,以产业融合促媒体融合[EB/OL].文化产业评论,2015-12-20.

[3] 李挺伟.构建“互联网+”文化产业新格局[EB/OL].腾讯研究院,2016-05-10.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