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7年·第4期

浅析中国新闻评论样式变化趋势

曹宇轩
2017年04月27日15:23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表明观点和立场、影响并引导舆论的一种新闻体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本文试以当下现有新闻评论的样式为线索,分析中国新闻评论变化的原因与趋势,并试图为今后新闻评论更好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新闻评论样式;变化趋势;多元化;网络化

一、中国新闻评论样式变化的原因

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范畴,是现代各种新闻舆论工具,如报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网络所普遍运用的体裁。其主要样式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题评论、述评等[1]。它以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由头,阐明立场和态度,以舆论的力量影响受众,达到激浊扬清、贬非扬是之目的。在计划经济时代,社论、评论员文章等主要社论,为新闻中国的发展,人民意识形态的指导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时的新闻评论往往由权威党报统一刊发,较为注重政治宣传效果[2]。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舆论环境逐渐宽松、受众意识发生转变、媒体在市场中的竞争日趋激烈、传播技术的更新等原因,中国新闻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新闻评论变得开始注重经济与传播效应,新闻评论观念发生了转变,其不仅仅是计划经济时代党政机关的宣传工具,更是新时期意见交流的平台,新闻评论更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闻评论形式的变化,传播技术的变革使得新闻评论的媒体形式、传播形式、文本形式突破了传统的报章文体形式,新闻评论传播形式呈现融合趋势。而新闻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转变的原因是多样的,既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媒介技术发展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1.舆论环境日渐宽松,受众意识发生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不仅使得政治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文化以及新闻言论也越来越开放自由,加上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与文化意识不断进步,受众的文化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开放,而舆论环境的日益宽松与受众意识的开放多元也必然使得新闻评论更加注重评论本身的新闻性,不再刻意强调其政治宣传效果,而新闻评论的样式也必然变得更加多元丰富。

2.新闻业界转企改制,新闻生产更加注重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新闻事业单位由原来的国家财政拨款逐渐转企改制开始注重新闻业界的市场效应,受众需求的满足逐渐被提到了新闻业界发展的首要地位。单一老旧的新闻评论样式设置显然不能适应受众日益多元的需求与同行之间的激烈的竞争,这也促使新闻评论样式不断推陈出新。

3.互联网等技术发展,丰富了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当前新闻媒体的表现形式变得日益丰富,新闻评论自然也不例外,网络等新媒体的新闻评论中不仅能够加入格式图片、音频以及视频动画还能加入超链接等网络科技新元素,而网络评论的丰富多元化也促使了报纸评论、电视评论等传统评论样式的改进与发展。

二、中国新闻评论样式变化的趋势分析

作为新闻内容生产中的一种主要体裁形式,新闻评论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及时互联网等媒体技术的推进,近年来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下面就依据当前业界丰富多元的新闻评论样式来简要分析一下我国新闻评论样式变化的三个最为主要的趋势。

1.多元化。新闻评论样式的多元化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新闻评论平台与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新闻评论文本形式的多元化。随着媒体样式的丰富,新闻评论的发布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其发布平台变得更为多元。以凤凰卫视的《时事辩论会》为例。《时事辩论会》是凤凰资讯台的一档新闻评论节目,节目每天选取一个热点的新闻话题,聚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背景迥异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以深入探讨、小组辩论的形式,在时事辩论会展开观点交锋。而《时事辩论会》除了在凤凰卫视的固定时段播出外,它也开通了新浪微博,其微博会定时转发每期电视节目的内容,将节目的正反观点一一列举,使得受众不仅能够通过电视观看节目,还可以通过其微博来参与互动。同时,《时事辩论会》栏目组还注册了微信公众号,除了定期推送节目相关的内容外,还会在电视节目录制的过程中,选取一些微信网友的实时互动观点,进一步加强了节目的互动效果。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发布新闻评论,不仅拓展了新闻评论的媒体表现形式,更进一步加强了新闻评论的影响效果。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手机新媒体的覆盖率不断提高,大多数传统媒体已开通了微博或微信,通过多个平台来发布新闻评论,提升自我影响力。

多元化的另一个方面表现在新闻评论文本形式上。新闻评论最初是以报刊文本形式进行传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相继出现,如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开始习惯通过阅读报纸、收听广播、观看电视、浏览网页认识和了解社会。新闻评论传播形式也随着每次传播方式的变革而发生改变[3]。在不同媒体上,新闻评论样式不同,如报纸评论的文本样式、广播评论的音频样式、电视评论的视频样式以及网络评论的多媒体样式。

2.小型化。新闻评论样式的小型化变化趋势主要是在其文本形式上的变化。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新闻,且多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屏移动终端来阅读新闻。新闻评论小型化的趋势不仅能够适应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也能适应媒体接收终端小屏化的趋势。加上网络新闻评论的兴起,使得新闻评论的发展更为趋向小型化、碎片化。传统媒体的评论,不管是报纸评论还是广播电视评论,都有其规范和标准,大都是完整的文章或者是完整的视听节目,从简单的字句到整篇报道都有着较为清晰的逻辑思路。而网络媒体传播上的碎片化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变得更为自由与随意,它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几句简单的话语,与传统的媒体新闻评论形成鲜明的对比。

3.融合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的影响己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新闻信息发布的即时性、评论内容的多样性、意见表达的多元化、传受众互动性的增强、集视频图片文字于一体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优势对传统媒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网络新闻评论备受关注,甚至影响到传统媒体。很多传统媒体不得不致力于改造自身情况,取长补短贏得受众。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必然影响到新闻评论的样式,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也将逐渐融合化,目前也已经出现了融合表现的新闻评论样式,例如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总编辑时间》等栏目就是电视评论对报纸评论以及网络评论的融合。其他媒体平台上融合的新闻评论形式案例也很多,融合化也必将是新闻评论变化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三、新闻评论适应变化趋势的发展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闻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新闻评论适应新闻业界的转企改制、融合发展等趋势发生一系列变化,在今后的媒介发展中,新闻评论的样式将逐步多元化、小型化与融合化,要适应新闻评论样式这些方面的变化趋势,报社、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络新媒体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以适应发展。

1.必须更加重视评论本身的时效性。新闻评论样式在不断向小型化转变与发展,这与当前新闻业界更加重视新闻产品的时效性是密切相关的。以短小的篇幅直接明了的将评论中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给呈现出来,不仅有利于提高评论本身的新闻性,也有利于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新闻事实,是适应当前社会快节奏的一项重要改进举措。

2.必须不断借鉴其他媒体的优势,促进融合发展。当前,融合发展已经是媒介相互促进发展大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新闻评论的样式也已经出现了融合化发展的趋势。要适应融合化发展的趋势,做好自身的新闻评论产品,就必须积极借鉴其他媒体的优势,报纸、电台、电视台可以借鉴网络新媒体传播与表现形式多元丰富的优势,而网络新媒体则可以在新闻评论的内容上向传统媒体学习。促进融合发展,打破媒介间的隔阂,以多元融合的表现形式去丰富自身评论产品的样式也必将促进自身新闻评论品牌的发展与壮大。

3.必须重视受众需求变化,推进新闻评论样式的创新。当前我国新闻评论样式出现的多元化、小型化、融合化变化趋势都与受众需求的发展与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受众的需求直接决定了新闻评论的新样式是否合适。要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媒介快速变革发展的节奏,就必须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推进新闻评论样式的创新。

4.必须建设更为专业的新闻评论团队。在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捷的形势下,读者深入了解事实成因及后果的欲求正在逐渐取代情绪宣泄和消遣欲望,简单化报道和发表意见已难以激发人们的阅读欲,而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说理透彻、思维方式新颖、富有知识张力的言论,才会受到读者青睐[4]。进入大众传播时代以来,新闻评论就一直是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体现媒体风格,表达自身观点的重要手段。许多传统媒体都非常重视新闻评论,都专门设置新闻评论的版块,并且有专业的团队进行相关的报道制作。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传统媒体为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优势,往往从新闻制作的专业性和报道内涵深度上下功夫来彰显自身的优势。新闻评论自然而然成为了其竞争中的“利器”。许多报纸纷纷开办或扩大评论版,电视台也相继推出了不少新的电视评论节目。要更好地发展新闻评论,除了数量拓展,更为重要的是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更为专业的新闻评论团队。除了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外,评论员与编辑队伍分工应更加细化,评论作者更趋向专业化与学者化。这不仅对于传统媒体十分重要,对于网络新媒体来说也是弥补其劣势的重要手段。

总之,当前我国新闻评论样式变化有着多元化、小型化和融合化的趋势,要适应这些变化趋势,就必须更加重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促进媒体自身的融合发展,并不断推进新闻评论产品样式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媒体在激烈的新闻产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 胡文龙.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谢明辉.新闻评论的受众观念[J].新闻大学,2000(11).

[4] 赵振宇.新闻评论改革,从自身做起[J].新闻研究导刊,2013(6).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