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7年·第4期

浅谈新媒体时代医学期刊选题策划与组稿

熊 瑜,林 辰
2017年04月27日15:39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给传统医学期刊的出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质量的选题组稿是医学期刊良好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根本保障。医学期刊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选题策划与组稿工作中充分利用办刊资源,应扬长避短,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及模式的优势,转变工作思维,注重工作方式灵活化,促进刊媒融合发展,提高医学期刊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新媒体;医学期刊;选题策划;组稿

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带来了网络化、数字化、全球化的信息环境,新的媒体形式、媒介终端及信息传播平台被民众普遍接受并使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医学学术期刊应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其中选题策划与组稿作为期刊出版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的技术与平台,突破传统出版思维的禁锢,探索更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

一、选题策划与组稿的内涵

选题策划是出版编辑过程的最初阶段,是编辑人员根据一定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挖掘和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组稿是根据选题发现、选择、组织作者完成作品创作的活动[1]。在出版过程中,选题策划与组稿是不可或缺且不能分割的两个工作环节,出版物质量的提高取决于选题的优化,而优化的前提是做好选题策划工作。对于医学学术期刊而言,要创精品必须有高质量的论文作支撑,而高质量的稿件又依赖编辑人员深入调研、主动策划好的选题并积极组织优质稿源来实现。总的来说,选题组稿有利于彰显医学学术期刊价值和提高学术影响力,有利于发挥编辑的主体意识,实现学术期刊的导向作用,也有利于密切读者-编者-作者关系,实现刊物的可持续发展[2]。

二、新媒体时代给医学期刊选题策划与组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新媒体是相对旧媒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且宽泛的概念,当前主要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电脑、电视、手机或其他终端为载体,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打破个人传播与大众传播界限的互动性极强的新型媒介。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计划,而在“互联网+出版”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势必加速融合的步伐,给传统期刊出版带来挑战和机遇。医学期刊的主要职能是刊登医药卫生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传播媒介,策划应根据临床需要、学科特色、学术发展动态、读者对象等进行,选题要切入医学学科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前瞻性、科学性地进行选题[3]。而新媒体环境为医学期刊编辑人员提供了海量的信息选择、便捷的获取渠道、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和智能专业化的编校网络管理系统,也搭建了即时传播、互动性强、人人参与的传播与社交平台,给医学期刊出版的选题策划与组稿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并可有效延展策划选题的深度及宽度,提高效率。但目前,大多数医学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仍固守传统模式,机构体制僵化,人员结构不合理,编辑人员的信息素养相对薄弱,加之有限的办刊经费也限制了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引进和人才培养,因此,医学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受益新技术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4]。

三、新媒体时代医学期刊选题策划与组稿方式的转变

传统医学期刊如何主动积极地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转换工作思路和方法是作为医学期刊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而选题策划与组稿工作方式的转变应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1.充分利用办刊资源,扬长避短

内容仍然是期刊最核心的竞争力,传统医学期刊长期积累的专业资源、科学价值以及学术影响力对于“短平快”的新媒体而言是不可比拟的优势。笔者所在的杂志由当地医学高等院校主办,凭借主办单位的学科优势及强大的专家学者资源,编委会集中了优秀的当地中医药、民族医药等各学科带头人,另外也不乏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名老中医等知名专家,编委会在医学期刊的学术导向中起着重要作用,编辑主动与主编、学科带头人等专家接触讨论,发掘医学科学的研究热点选题,可以有效落实组稿任务。譬如唐农教授为“广西名中医”等,是中医扶阳学派直接传人,在中医内科疑难杂症诊治方面颇有造诣,通过编辑的主动约稿,唐农教授多年来多次为刊物撰写文章 [5],单篇文章的最高下载量为407,最高引用34次,从而扩大了期刊影响力。杂志还依托编委会的学科优势及期刊地域优势,开辟《手法医学》《民族医药》等特色专栏,及时组织优质稿源,提高了期刊的知名度。另外,医学高等院校本身就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经常举办学术活动,医学期刊编辑通过举办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习班能结识国内知名学者,扩宽眼界,给选题策划和组稿提供了便利;此外参会的很多青年医生骨干和教师,又或者是研究生,他们是医学临床和科研的中坚、后备力量,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也是期刊潜在的作者群体,而且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缩短人与人心灵的距离,带给人亲切感,是网络社交平台所不能达到的。在组稿过程中,笔者所在编辑部仍要求临床研究论文及科学实验论文的作者开具单位盖公章的介绍信,如为基金项目资助论文还需提供课题合同证明,以保证稿源所涉及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上策划组稿方式成效稳定,在笔者所在编辑部一直沿用,只是在以前组稿过程中文章以纸质稿件为媒介则应邮寄,既费时不利于缩短出版周期,且不环保,目前已很少使用。

2.加强期刊内部建设,提高编辑素质

新媒体向传统媒体发出的挑战不仅仅是工作模式上的,更是传统观念和管理体制方面的。不少期刊的管理者受限于年龄和知识结构,对新媒体从观念到技术、模式和平台都存在不可逾越的隔膜,要突破这种束缚就需要更新办刊观念、加大资金投入、选拔合适的人才[6],还要为编辑人员创造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这又是一个期刊内部建设的系统工程。相对传统期刊而言,新媒体时代对医学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懂得出版专业知识,又要精通医学理论,还要熟悉新媒体技术,具有熟练的信息收集与综合分析利用的能力,这样的复合型医学编辑人才是新媒体时代的急切需求,这就要求现有的医学期刊编辑从业人员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培养新媒体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笔者所在编辑部中有5名专职编辑人员,专业学科结构均衡,所属学科为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和公共医学等,覆盖了刊物的选题范围,但尚无出版或传媒专业的编辑人员,编辑部在将来招聘人员时应对其知识结构有所要求,而在提高现有编辑综合素质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选题策划和组稿能力方面,编辑部作了积极的举措,如要求编辑严格按照《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接受继续教育,且主要选择培训内容与当今新媒体要求相契合的课程;外聘相关专家对编辑人员进行相关的计算机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技能的培训,编辑也可主动利用一切可能的学习机会,积极听取关于信息专业的各种新技术、新进展、新动态报告和专题讲座,扩宽了学科视野。通过理论学习以及编辑工作实践,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媒介素养不断提高。

3.转变观念,促进刊媒融合,选题策划与组稿方式灵活化

随着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与获取速度加快,读者对信息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更方便、快捷且图文并茂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具市场竞争力。所以,传统医学期刊应该转变观念,加快传统业务的转型步伐,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有机融合并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学者认为,现代编辑要树立大出版或全媒体出版思路,从“一种内容,多种载体,复合出版” 的角度进行策划与开发[7]。目前笔者所在编辑部注重互联网思维,在新媒体环境下赋予出版选题策划和组稿工作更多的灵活性,积极尝试运用新媒体技术:(1)编辑人员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和互联网(如丁香园网站、杏林医学网等医学网站)获取有关医学各学科学术发展动态、研究热点、学术新观点、重大卫生公共事件等,为选题策划及组稿提供更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组稿周期;(2)建设医学期刊独立网站,由专人管理并定期更新,作为期刊宣传和编读互动的平台,对部分论文实现开放存取,通过网站,读者能了解期刊基本情况及动态,作者可以了解期刊的策划选题及公开征稿信息,并通过网上投稿系统进行投稿,此部分稿源主要为自由来稿;(3)引入独立的采编系统,使编辑、出版流程数字化,也对编委会专家、作者信息数据进行了数字化管理,为根据学科或者受众进行的策划选题和组稿工作提供了各类统计数据及便利,提高了策划组稿效率;(4)组建医学期刊群,加入各大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期刊数据库等,实现了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并根据组稿情况尽早进行单篇或整本期刊的优先出版,以缩短出版周期并吸引更多稿源;(5)积极运用QQ、微信、邮件等社交网络平台与作者、读者进行稿件修改、信息交流等互动,定期向作者、读者推送各期重点文章及信息,向审稿专家推送刊物取得的进展等,以此扩大了期刊影响力,得到了受众的好评。

综上所述,医学期刊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选题策划与组稿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办刊资源,扬长避短,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及模式的优势,转变工作思维,注重工作方式灵活化,促进刊媒融合发展,提高医学期刊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

[2] 辛明红,张淑敏,王燕萍.选题组稿与创办精品科技期刊[J].编辑学报,2005,17(2):97-98.

[3] 潘伟,石朝云,游苏宁.关于医学期刊整体策划与组稿的再思考[J].编辑学报,2015,27(2):106-108.

[4] 董冰媛,王军红.新媒体形式下传统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2016,33(1):83-84.

[5] 唐农.论人体阴阳的本体结构及由此对桂枝汤与四逆汤的基本解[J].广西中医药,2014,37(4):1-4.

[6] 王华生.数字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44-156.

[7] 孙海芳.出版业数字化转型需实现四个突破[J].出版发行研究,2011(3):16-21.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