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大能手》央视热播 匠心制作成就匠心之作

2017年05月10日13:56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匠心制作成就匠心之作

  《中国大能手》:

  职业技能“震眼” 匠人故事“震心”

  □本报记者 杨骁

  “奇迹不只是别人的故事,是一次次、一次次超越自己,这世界每天都发生着奇迹,怎么知道没有一个属于你。”这是歌曲《相信梦想》中的一句歌词。在《中国大能手》的竞技台上,一位位朴实的职业技能人才缔造着属于自己的奇迹,他们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中国劳动者的风采,为全社会营造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更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申办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助力。

  《匠心筑梦》晚会上,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右)和父亲李世忠(中)谈匠心精神。《中国大能手》节目组 供图

  传递工匠精神 发掘匠心榜样

  《中国大能手》是由中央电视台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推出的大型职业技能挑战节目,第三季节目正在央视财经频道热播。“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专注,都可以有所成就。专注地把事情做到极致,同时又对社会有价值,就是工匠精神。”《中国大能手》制片人段庆红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她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并希望通过这档节目将工匠精神传递给观众。

  “切磋琢磨,乃成宝器”。在工程机械驾驶、汽车修理、首饰制作、蛋糕制作、焊接、数控加工、砌筑、餐厅服务、挖掘机驾驶、移动机器人、点钞、健康照护等比赛项目中,获得“中国大能手”荣誉的选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凡中的伟大。他们是普通的一线员工,但他们对工作精益求精,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超越,最终练就了一手绝技。他们能用磨砂轮磨生鸡蛋,用叉车切苹果,他们追求的是零误差和完美,而这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中国大能手》第三季特别节目《匠心筑梦》晚会中,高铁焊接大师“工人院士”李万君、航空手艺人王保森、“亿元机电王”张晨光、“带电超人”李红新、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首获金牌的选手聂凤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被称为“工人院士”的李万君用一把焊枪,千百次试验,攻克动车组转向架焊接,中国高铁每一次飞跃,都与他的焊枪有关。“干活是一种艺术享受,而不是沉重的包袱,我在焊接当中,听到的声音就像音乐一样悦耳。”李万君已经练就了听焊接的声音,就能知道焊接得好与不好的本领。

  李万君的父亲李世忠是公司连续7年的劳模,他在李万君刚入这行时说:“只要你在焊接的岗位上把技术练好,将来一定有出息。你给我钱我不喜欢,只要你年末把奖状和大红花带回来就行。”2015年至2016年期间,李万君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接见,作为一名技术工人,他感到无比光荣。虽然得到了许许多多的荣誉,但李世忠对李万君说:“继续加油干,别歇气,咱们是工人家庭,就是干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被称为“中国焊接第一人”,他一手筹办起清华大学中国第一个焊接专业,他创造的科研成果价值千亿元,90岁的他还在为国家勤奋地工作。在《匠心筑梦》晚会中,潘际銮为李万君颁发了写着传承二字的工匠齿轮。

  《中国大能手》第二季“神秘焊将”项目冠军江小山从16岁进入技校开始,就选定了以电焊为职业,一做就是26年,如今已是公司焊工里的领军人物。他希望拜李万君为师,后者也愿意收他为徒,这也代表焊接技术在不断传承。段庆红相信,参加《中国大能手》的选手继续努力,也会成为如李万君、张晨光、李红新一样的匠心榜样和行业标杆,会带动行业内赶超比拼的氛围。

  重视技能教育 提升社会价值

  从工人到工匠,从技师到大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大能手》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更多的尊重职业技能人才,更多的关注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据统计,《中国大能手》第一季每期节目超过300万人收看,到了第二季十期节目总体平均收视率为0.27%,累积收看观众人数达1.9亿。

  随着节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段庆红希望通过《中国大能手》为技能人才营造殿堂级的尊重,因为他们值得这份尊重,他们对社会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她说:“这些技能高手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如果一线工人技术水平不高,那么技术革新和创新将很难实现。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对于工匠的社会价值非常重视,上百年的老品牌没有工匠精神是做不到的。”

  2015年,全世界22岁以下青年人展示职业技能水平的最高舞台,被称为“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在巴西圣保罗举办,聂凤获得金牌,实现了我国此项比赛金牌零的突破。2011年,聂凤考入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后,便走上了职业道路。但当初聂凤选择进入美发行业时,就连她的父母也是坚决反对的。在家长眼里,孩子还是只有考上大学,甚至考上名牌大学才算有出息。可这小丫头楞是凭着一股“女汉子”的倔劲儿,证明了自己的选择与付出是值得的,证明了自己是有出息的。

  创新节目模式 搭建项目平台

  由于聂凤获得了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以及国家关注振兴制造业,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等契机,使得《中国大能手》应运而生,2017年已进入第三季的创作播出。《中国大能手》从制作之初就带有创新细胞,它是央视财经频道近几年采用制播分离方式进行的一系列创新节目中的一个。这些节目有《一人一世界》《黄金线路》《车神驾到》《遇见大咖》等,《中国大能手》就是其中之一。

  段庆红在20多年的电视职业生涯中,做过记者、翻译、编导、主持人、澳大利亚访问学者、策划、总导演、制片人,她从不惧新的挑战。2015年,她离开著名节目《对话》制片人的岗位,开始《中国大能手》节目研发。这档节目没有创作宝典,全部是原发首创,包括比赛项目和道具都是原创。此外,节目没有影视明星和娱乐大咖,都是来自一线的蓝领素人,如何兼顾技能考核以及节目的可视性是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题。用她的话说:“素人真人秀和职业竞技,两个难点相加,得出的难度可想而知。”

  段庆红提出了“眼震”和“心震”两条线。“眼震”即选手展现的绝技要做到震撼眼球,而这是项浩大的工程,有表现挖掘机工作场面的航拍,也有展现碎钻镶嵌的细微画面,最多有过24个机位同时拍摄的场景。而“心震”则要求选手练就绝技的故事震撼心灵。比如《匠心筑梦》晚会中的“带电超人”李红新,他在妻子眼里每天早晨八点上班,傍晚五点下班,一切平凡有序。然而他每天离开家走上工作岗位,要面对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危险。从1996年开始,李红新和他的团队进行万伏高压带电作业近万次,极大降低了电力故障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了不让妻女担心,他向家人隐瞒工作内容15年。李红新的女儿李雅静为父亲写了一首诗,其中写道:“别人都说你守护的是万家灯火,但我看到的是你为我而亮的灯。我还有一生要走,而你会照亮我一生。”

  《中国大能手》打破了过去媒体的生产模式,把它作成了项目。在海选阶段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同时进行了数据库的搭建,职业技能人才、专家、企业需求都纳入数据库中。段庆红认为,“这是非常丰富的资源,孩子接受培训、找工作、请教专家解答以及企业寻求人才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这是平台化推进的项目,可以通过平台持续关注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工资薪酬、社会需求是什么情况。如果一直追踪下来,将是一笔宝藏。”

  段庆红把20多年做电视的积累,和所有的经验、手法、能力、热情全部投入到了《中国大能手》节目中,她说,这种投入特别值得,呈现出的节目会感到非常有价值。《对话》请到的嘉宾是希拉里、马云、柳传志、王健林这些知名人物,而《中国大能手》呈现的是默默奉献的一线蓝领,但段庆红并没有感到心理落差,她说:“企业、社会和国家缺少了伟大企业家不行,但缺少了精益求精的蓝领工人也是不行的,如同李万君焊的转向架,没有高质量焊接技术成就的转向架,中国的高铁是跑不起来的,也不可能以领先的创新姿态跑向全世界。”

  连续做了3年《中国大能手》,段庆红深切地感受到工匠精神也鼓舞着这个年轻的制作团队,大家希望每一季的《中国大能手》都能完美地呈现出中国职业技能高手们的精湛技艺和以平凡创造伟大的风采。(记者 杨骁)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