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寻求“超学科”研究的新突破

“文化创新与数据科学”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2017年06月21日15:5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长江学者陈志敏教授代表复旦大学致辞

当下,基于互联网的、基于社交媒体的、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兴媒体、数字革命以锐不可挡之势席卷世界,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这既是人类交往的伟大革命,也是一场生产力的伟大变革,同时这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运动。处在这一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文化形态如何嬗变创新?数据科学如何驱动社会?新闻传播学科如何实现深刻转型甚至是全面重构?面对这些重大的学术问题,由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文化创新与数据科学:新媒体、新传播、新格局国际学术会议”日前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的一批国际著名学者,以及国内四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汇聚复旦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深入学术研讨。

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文化创新与数据科学”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领域。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必须以全新的研究理念去进行。当下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学术研究已从单学科、多学科、跨学科,进入了“超学科”的阶段。“超学科”主要是指,要在某一领域的研究中,让不同的学科在这一研究领域充分汇流激荡,最终实现学术研究上的“临界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往往是在不伦不类中诞生的。而“文化创新与数据科学”的研究,正是要在这样的全新研究理念指引下,去进行、去发展、去突破。

与会的研究者以极大的兴趣关注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文化创新与数据科学”这一学术焦点。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数据科学对社会的驱动,其根本还是由科技要素资源构成的一种文化创新。这一文化创新的实质,是要我们不仅关注这种数据驱动与社会发展的微观现象,更要与宏观社会情境紧密关联,实现文本性(textuality)和情境域(contextuality)的结合,将数据科学对社会的驱动作为社会文化结构(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模式、心理感知等)的制度性维度之一,调节其他维度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构成与转变。在论及“文化创新与数据科学”更为专业的问题时,与会的许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数据驱动的社会发展研究既考察对相关社会数据的理解、搜集、倾听、分析、解读,也关注基于数据的传播问题的产生、表达、升华、聚焦、勾连。数据驱动的社会研究旨在嫁接丰富复杂的社会数据和传播理论,而不单单是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有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指出,数据驱动的社会研究强调数据的社会性、动态性、关联性、语境化、细微性。我们关注的不是让数据自己说话(data do not speak for themselves!),而是我们如何跟数据对话 (let’s talk to the data!)。也有的学者认为,数据驱动的社会研究是探索性的社会科学,这与传统的理论演绎导向的量化研究有所不同但又不是完全对立的。传统的演绎性质的量化研究常常把理论作为起点和终点,数据只是中间的节点,而数据驱动的社会研究则是把数据作为起点但不是终点,在数据探索的过程中,理论会在不同的节点发挥作用。

海外学者参与学术互动交流

据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的负责人、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孟建教授介绍,本次国际研讨会是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在前期若干个学术工作坊(包括国际学术工作坊)的基础上,邀集了国际上多位不同学科的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的。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数据科学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少晶进一步介绍,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将在这次国际研讨会的基础上,筹建“文化创新与数据科学”国际学术研究联盟,以期通过更加国际化的“超学科”学术力量的资源组织和协调,加速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并取得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是由文化部与复旦大学共同创建的“文化创新研究平台”、“文化战略研究智库”和“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中心”自2015年5月正式成立以来,已在“新媒体文化与社会发展”等学术研究领域和社会学术服务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为社会各界所注目。(史春晖 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 

 

海内外学者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踊跃提问


(责编:燕帅、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