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7年5月上

新闻传播实务教学的保障机制

白净
2017年06月21日13:59 | 来源:青年记者
小字号

20世纪初期,中国出现新闻教育,以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会为起点,新闻教育已近百年。由于新闻教育具有鲜明的应用性特点,新闻实务教育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早期的新闻实务教育,主要是围绕办报所需实际业务开展实务教学,主要是采写编评摄。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新闻教育大发展,教育部数次修订本科专业目录,随着学科的扩充和专业名称的变化,新闻实务的提法,逐渐过渡到新闻传播实务、广电实务、广告实务、新媒体实务、编辑出版实务等。

进入融合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实务教学到底应该怎么改?这是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为例,在2016年的培养方案中,4个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的共同必修基础实务课是5门课:新闻实务基础、数字传播技术应用、音频视频内容制作、新闻摄影、跨媒体传播实验。这样的课程设置,打破了以往基于报纸采编业务的实务课设置传统,呈现出鲜明的融合媒体特征。但是,并非所有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的实务课程设置都能像中国人民大学这样与时俱进,目前课程设置陈旧、内容陈旧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如何改革,才能让新闻传播实务教学跟上媒体发展的步伐?本文从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实验教学条件、实习安排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课程设置

新闻传播院系的各专业,历来是实务性很强的专业,同中文专业、历史专业不一样。过去,传播方式只有文字,后来有了图像,现在完全不同了,文、声、图、像,直播、VR、游戏……花样越来越多,文字与视听整合,内容与营销交织,传播立体化、全方位、互动化,发展越来越快。

新闻传播实务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迫使新闻传播教育也要随之改变。过去,拍电视新闻、制作纪录片、当主播、做直播,这些都是广电专业实务课的内容,但现在,媒体都在招会拍短视频的人,新闻学专业要不要多教点原来属于广电专业的课程?又如,数据新闻很热,可是数据新闻的背后,除了选题属于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之相关联的图形设计、数据挖掘甚至编程技术,学生要不要学?

我认为融媒时代的新闻传播实务教学,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四块内容:

1.内容生产,包括文字、摄影、音视频,以及采用新技术生成的内容,HTML5、VR等。传统的新闻采写只是内容生产的一部分,却是最基础的部分。内容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也包括各种泛资讯类的内容。

2.内容包装,包括审美和设计,加强内容的视觉、听觉呈现质量,令专业优质的内容生产(PGC)与用户生产(UGC)区别开来。

3.技术基础,包括基本软件应用(可视化设计和音视频编辑)、计算机编程基础,新媒体技术应用(无人机、直播、VR等)。

4.广泛传播,包括公共关系、广告、市场营销、网络传播、大数据等。

以上四块内容互相交叉渗透,比如数据新闻,就融合了新闻选题、技术手段、数据挖掘、可视化呈现,要进行有效传播,学生必须具备这样的融合思维。

实务课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与理论课让学生读书思考不一样,需要老师花较多时间手把手地教学生,因此班级人数不宜太多。美国大众传播教育认证委员会要求,一些技能训练的课程,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但国内高校由于实务课教师缺乏,班级人数通常较多,教师要完成学校的工作量要求,只能减少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减少讨论时间,久而久之,名为实务课,实难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师资配置

实务课有不同种类,教师有从业经验固然好,没有从业经验也不一定就教得不好,不能一概而论。现在有各种交流渠道,学习资源很多,一些涉及新媒体的实务课,年轻教师适应快,只要关注业界动态,主动学习,多与业界交流,可以弥补实务经验的不足。近年来媒体转型,不少优秀媒体人转入学界,这对充实高校新闻传播实务教学师资也是一个好机会。

实务课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从业经验的问题,而是高校的考核机制。虽然教育部要求高校办出特色,但在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指标体系下,申报项目、发表论文仍是考核教师的硬指标,而教学反而退居其次。

实务教学很多情况下需要师傅带徒弟般手把手地教学生,学生要学好新闻传播实务,需要大量练习,老师要花时间与学生讨论指导作业。对于各类项目和论文,进行量化统计相对容易,而教学则难以进行量化统计,更难以在高校之间进行比较。教师如果在教学方面投入太多而得不到回报,积极性就会受挫。

实验教学条件

新闻传播实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实务教学所需的各类设备,如电脑、照相机、摄像机、无人机、VR相机等,以及实验室环境搭建,如摄影棚、录音室、多功能演播厅、多功能电脑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等。除硬件设施建设外,还包括软件建设,即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管理、实验教师的合理配置等。

在纸媒时代,所需的器材较为简单,主要是相机。当摄影数码化后,暗房和冲晒设备被淘汰了,但数码相机不断更新换代。进入电视时代,所需要的器材和实验环境就复杂得多,除了摄像机,还有周边配套设备、视频编辑和后期处理系统、虚拟演播厅等。进入大数据时代,一些高校还建立了大数据实验室。

无论是摄影摄像器材还是各类实验场所,这些都是硬件。好的硬件,如果没有好的管理,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高校由于受政府采购、资金使用要求等限制,不可能总是配置最先进的硬件,因此,加强管理,让已有设备和实验条件发挥最大功能,则显得更加重要。

实务教学所需的器材以及配套的实验室,是开展新闻传播实务教学的有力保障。各家新闻传播院系的目标定位、客观条件不同,没有统一标准,可结合自身特点来建设,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总之,加强管理,物尽其用,让硬件和软件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用,才能为实务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和服务。

实习安排

传统新闻教育非常重视实习,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学生要在老师带领下到媒体进行一个学期的实习。现在很多学校的实习时间被大大压缩,一般是4~8周。由于需要实习的学生数量庞大,媒体的接纳能力有限,学校无法为所有学生安排实习,很多实习岗位由学生自己找,能否专业对口很难说,而且一些单位把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的现象时有所闻。

媒体实习是对学校实务教学的重要补充,但实习工作也面临各种困难。一些有影响的媒体集中在一线城市,外地学生到一线城市媒体实习需要较高成本,导致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高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方面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积极开拓本地媒体、公关广告公司、政府机关新媒体事业部、在线实习等多种渠道,根据学生意愿安排实习,及时收集实习反馈,通过优胜劣汰,保留优质实习基地,淘汰不良实习基地,令学生真正从实习中受益。

结 语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新闻传播领域不断扩大,要做好实务教育,需要从课程设置、师资、实验室建设、实习安排等多方面综合努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老师不可能把未来媒体工作需要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但赋予学生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这个时代尤为重要。(作者为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