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中俄媒体要为交流合作铺设快车道

2017年07月05日06:45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原标题: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中俄媒体要为交流合作铺设快车道

零时差

 

393546447641698517

  7月4日,卢新宁在第三届中俄媒体论坛上发言。赵觉埕摄

  中俄媒体三大合作任务:

  1、拓展国际舆论新版图

  2、讲好中俄合作新故事

  3、促进民心相通新发展

  人民日报近期三个小目标:

  1、用好对话平台

  2、开展联合采访

  3、鼓励人员交流

  草木繁盛的盛夏,恰逢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第三届中俄媒体论坛7月4日在莫斯科召开。媒体界的老朋友再聚首,谈责任,话发展。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在论坛上做了题为《为中俄交流合作铺设快车道》的发言。零时差工作室第一时间拿到演讲全文,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下为全文(标题为编辑所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很高兴在仲夏之时,再次来到美丽的俄罗斯。

  历史上,辽阔的西伯利亚大森林曾给中俄文化交往造成诸多不便,但如今密切的沟通合作,已经让我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年来,乘着“中俄媒体交流年”的东风,两国媒体合作结出累累硕果。去年6月,人民日报社和塔斯社联合主办中俄主流媒体边境口岸城市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亲自出席活动启动仪式。10天时间内,两国16家媒体33名记者并肩采访,用200多篇原创报道,讲述了当前中俄边境地区经贸联系不断加强、人民生活随之改变的故事,让各国读者领略了中俄合作的真实现场。

图片1

  2016年6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纪念大会。纪念大会开始前,两国元首共同出席2016年中俄主流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图为两国元首同参加联合采访活动的中俄媒体记者合影。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26日 01 版)

  今天,中俄全方位合作正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我们两国媒体也要有书写未来的意识,以互信合作为各领域合作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在全球媒体竞争中掌握更大话语权。

  为此,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

  树立面向国际的宽广视野,抓住全媒体时代机遇

  第一,拓展国际舆论新版图。上一届论坛上,刘奇葆同志在演讲中强调,中俄媒体合作要树立面向国际的宽广视野。中俄作为两个大国,战略协作关乎全球稳定,话语协作同样能够产生全球性影响。近年来,西方针对中俄的话语强势,突出表现为要将一个“霍布斯式”的世界观强加给中俄,渲染歪曲中俄处理国际事务时只顾私利,不守规则,不讲秩序。要在激烈的国际话语竞争中把握主动,中俄媒体就不能将国际秩序、国际规则的解释权拱手让人。全媒体时代重新定义了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赢得话语权提供了难得机遇。中俄媒体应抓住这个机遇,携手合作,共同发声,在有效破除西方舆论垄断的同时,积极倡导公正合理的秩序观。

  深挖新闻富矿,着墨战略合作大项目

  第二,讲好中俄合作新故事。一位记者曾对我发出感慨,今天的中俄关系内涵十分丰富,但在中俄新闻网站上搜一搜彼此的合作,多半内容却是关于购买战机,报道内容单一。媒体报道与合作现实的这种落差,不仅错过了新闻富矿,还给一些人歪曲中俄合作提供了口实。有鉴于此,人民日报这几年来花大气力报道中俄合作的各个层面,特别是中俄高铁合作、中俄液化天然气合作项目等有标志性意义的大项目。要把精彩故事真正讲好,中俄媒体应把更多笔墨,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等国家大战略上,着重挖掘这些合作将给两国发展带来的市场优势、产业优势,避免民众产生“大项目仅仅是政治关系的产物”的误读。

  自2014年2月开工以来,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界江黑龙江上的首座跨江铁路大桥——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目前中方主桥、引桥、铁路换装站等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俄方陆续完成建设区域封闭、路基和场地清理以及临时码头等建设准备工作,并开始桥墩基础施工。大桥预计于明年6月整体完工。人民视觉

  《人民日报》(2017年06月15日 03 版)

  《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0日 19 版)

  增加报道维度和厚度,促进民众认知立体丰富

  第三,促进民心相通新发展。关于中俄关系,中国互联网上有“三热三冷”的说法,即高层热、民间冷,政治热、经济冷,上年纪的交流热、青年人交流冷。当然,这里所说的“冷”是相对的冷。相比中俄元首每年多次会晤,两国民间交往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这“三热三冷”中,“青年冷”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直接关乎中俄合作的未来。事实上,这些年中俄青年交往活动并不少,例如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就已经成功举办多届,参与青年都表示收获良多。遗憾的是,中俄两国对此的报道却只有寥寥数语。由此可见,中俄媒体急需增加报道的维度和厚度,在宏观的政治、经济报道之外,加强对社会热点、文化现象、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深度报道,使两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彼此的认知更加立体丰富。

  6月9日,参加由外交部主办的第四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的俄罗斯青年正在安徽省合肥学院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青年论坛是中俄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约400名青年论坛营员参与。傅 军摄(人民视觉)

  《人民日报》(2017年06月20日 19 版)

  《人民日报》(2017年05月21日 02版)

  各位朋友,

  我的父辈和我这代人都曾受到俄罗斯文化的浸染。普希金诗体小说里优美的白桦林,屠格涅夫随笔中洒满阳光的乡村原野,列宾画中肩负一个民族苦难的伏尔加河纤夫,柴可夫斯基音乐里深沉苍凉的俄罗斯灵魂……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现在需要我们做的,是把中俄两国的文化渊源和面向未来的全面合作,在两国全媒体平台上发扬光大。

  在全媒体舆论场更加积极地推动中俄交流与合作

  今年6月,人民日报刚刚度过69岁生日,但是今天的人民日报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年轻。过去几年,人民日报社全力推进融合发展,传播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如今,人民日报旗下拥有290个终端载体,累计用户数超过6.35亿。在多种传播媒介风起云涌的中国舆论场,人民日报经常扮演议程设置和舆论引领的角色。今后,人民日报也将在全媒体舆论场更加积极地推动中俄交流与合作:

  第一,用好对话平台。从2014年起,人民日报社连续3年举办“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去年,习近平主席专门向论坛致贺信。目前,我们正筹办今年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希望俄罗斯媒体继续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媒体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助力。

  第二,开展联合采访。人民日报愿意同俄罗斯同行一起策划,选取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两国的创业热潮、共享经济发展等,展开联合采访,制作一批适合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的新闻产品。

  第三,鼓励人员交流。人民日报欧亚中心分社、人民网俄罗斯分公司等驻俄机构愿意加大同俄罗斯同行的交往力度。我们也欢迎俄罗斯媒体驻京记者常来人民日报社做客。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双方可以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中国经济转型、俄罗斯远东开发等,共享采访资源,形成报道合力。

  各位朋友,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曾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远航”。在整个国际体系中,中俄合作无疑是一艘真正的大船。今天,这艘大船正在破浪前行。在此过程中,我们中俄媒体有能力、也有责任携手合作,书写中俄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出品)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