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西部学刊》>>2017年5月

视域融合:差异文化个体日常交往的一种取向【3】

——兼析跨文化传播中的误读现象

李宝玉
2017年07月10日09:48 |
小字号

三、视域融合:差异文化个体日常交往的最佳取向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传播学系教授艾瑞克?克莱默博士受伽达默尔“视域融合”概念启发而提出的文化融合理论强调,意义建构(sense-making)以及整合新信息需要视域与偏见。所谓整合(integration),并非以同化为目标并朝向终极综合(synthesis)的不断前进,而是包含了差异之间的动态沟通,从而使意义不断丰富。 [13]162差异是跨文化传播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不同文化个体在日常交往与互动过程中凭借彼此差异的存在和感知促成意义的生成与表达,也获得意义的理解与共享。差异对于意义生产和文化形构,以及社会身份和主体性的自我主观感觉作用非同小可;“但同时,它令人害怕,是危险的场所,是各种消极情感、分裂、对他者的敌意和侵犯的场所”。[10]353于差异文化个体而言,对差异的感知持积极抑或是消极认知,取决于我和他、传者与受者、言说与聆听等交互主体之间所处的平等状态和互动程度。

虽然带有偏见的预先认同和差异的普遍存在导致不同文化个体在日常交往中误读时有发生,但根据文化融合理论,差异应该得到承认而非被剔除,因为差异是认知和传播的必要条件。 [14]差异在跨文化传播中得到凸显,并于个体日常交往与互动中以融合的方式衍生出介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居中文化现象;在此现象的作用下,差异文化个体的日常交往非但不会以线性方式导向同一目标,反而在协调差异并庆祝差异存在的过程中,使得个体之间达到一种理想的平衡互换模式,而且这种平衡不会只指向同一个最终目标。

因此,若想调整我之视角与他者文化理解的关系,跨出“我”与“他者”通过差异对比所形成的张力,哲学诠释学“视域融合”概念和跨文化传播“文化融合”理论,无疑为差异文化个体在日常交往中所产生的误读提供了超越紧张而努力寻求融合性的更大的新视域。当然,此处所言之融合并非摒弃原有视域,而是要时刻考虑不断地融合他者视域。也有研究者在视域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复杂的“互动性视域”设想。该设想将跨文化传播视为“自我”与“他者”间的互动过程:即从“自我”与“他者”之间的互相观照到视域融合,再反观二者,这样反复地、交互地看待便形成一种复杂的交互解释。[15]并认为,交互参照和反观越频繁,所具备的跨文化特性就越强。可以断言,在诠释学取径看来,基于差异文化个体日常交往的跨文化传播,并非是要取消“我”与“他者”通过差异对比所形成的张力,而是努力在这对张力中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1](美)艾瑞克·克莱默.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M].刘杨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王晓东.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匈牙利)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M].衣俊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4]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5]周宪.跨文化研究:方法论与观念[J].学术研究,2011(10).

[6](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7]熊伟.透视跨文化传播的“误读”问题[J].东南传播,2008(7).

[8](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文修订第二版)[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9]邵志华.跨文化语境中文化误读的镜像认知[J].兰州学刊,2011(1).

[10](英)斯图亚特·霍尔.表征:文化表现与指意实践[M].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1]单波,薛晓峰.西方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和谐理念[J].国外社会科学,2008(6).

[12](美)约翰·德哈姆·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M].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3]Eric Kramer,Clark Callahan,& S.David Zuckerma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Global Integration[M].Dubuque:Kendall Hunt Publishing House,2012.

[14]Eric Kramer.Cultural fusion and the defense of difference[M].New York: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2010.

[15]周宪.跨文化研究:方法论与观念[J].学术研究,2011(10).

(责编:马潇(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