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微信公众号——“研究事儿”

关注融合发展,这个年会别错过!

研究事儿 研究事儿
2017年07月11日12:5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小字号

融合背景下,中国媒体业该往何处去?大数据与媒体融合究竟有什么关系?围绕“媒体深度融合与大数据”的主题,7月7日至8日,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在贵州举行,来自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中国记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领导,以及业界、学界的代表发表了主题演讲;年会还举行了新闻客户端发展论坛、智慧广电发展论坛、媒体大数据创新论坛和期刊融合转型论坛。这次会议有了网络直播,使足不出户参会成为可能。通过观看直播,研究事儿梳理了嘉宾们的最新观点与大家分享。

媒体深度融合,亮点在哪里?

近年来,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推进,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正在打造,媒体融合不断呈现新气象。对于融合发展中闪光的亮点,嘉宾们各有独到的看法。

◆传统媒体:发力移动端,形成双驱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受中国传媒融合创新报告(2016-2017)课题组的委托,分析了传统媒体融合创新的七大亮点。

1.“中央厨房”成为“标配”。

2.主流媒体发力移动端,打造自有平台,推进深度融合。

3.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媒体格局深刻调整和变革。

4.主流媒体现象级融合产品不断涌现,重大时政报道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提升。

5.内容与技术两轮驱动,“地方军团”在媒体融合的跑道上发力赶超。

6.部分纸媒整体转场,彻底完成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整体转型。

7.政府助力和资本登陆双管齐下,完善资金产业链,为融合发展提供强大资本。

◆期刊媒体:融合空间大,模式探索中

近几年,我国的期刊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取得的成绩离中央提出的建立现代传播体系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融合的空间还很大,融合的模式正在探索中。就此,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提出,期刊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是挑战和机遇的关系。很多期刊人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看得多、看得重,有畏惧感,而对新兴媒体带给其他媒体的机遇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办法不多。其实,新兴媒体只是一种新的传播载体,所谓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原有的相应模式不明朗,原有的机制体制不适应,要进行调整。

二是渠道和内容的关系。我们不能忘记期刊是内容产品,期刊业是内容产业,内容好期刊才有价值,转变观念也不能把内容转变。在媒体融合中,传播渠道变了,但是做优质内容的要求不能变。实践证明,媒体融合走在前面的刊物,都是内容有创新、有特色的刊物。纯粹为博眼球的刊物,在媒体融合中是不可能走远的。

三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发展好的新媒体也不是一开始就赚钱,有很长的培育期。如果一个刊物真正靠他的影响力提升了社会服务功能,终究是可以实现“两个效益”的。期刊出版工作要善于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联系起来,不能把办刊物视为谋生手段。如果我们能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办刊的责任感、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是一种无穷的力量。

四是技术和人才的关系。决定媒体未来的首先是人,因为任何技术都是人创造的,任何技术的应用都要靠人去打造。时代在变,传播技术、传播手段在变,读者的需求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在变,一部分人落伍了,传统媒体也出现落后产能过剩的问题。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对传播手段、传播理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学习接受新事物、新技能,要进行自我改造。

五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媒体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从长计议,要有长远打算。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首先要走好眼前的每一步。从发展趋势看,我们必须自觉投身数字化变革,传统媒体才有重要的生命力,变革不是意味着传统期刊很快就要消亡了。

◆视听新媒体:视听无处不在,未来发展无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每年要编两本蓝皮书,分别是《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和《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该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崔承浩,分享了视听新媒体蓝皮书中对网络视听新媒体总结的六大亮点。

亮点一:视听新媒体作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板块,越来越成为思想交锋的主阵地。互联网视听新媒体改变了网络形态,网络视听文艺已经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网络视听节目成为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桥梁;视听新媒体在国民经济中成为新供给和新动力。

亮点二:行业管理进一步优化、发展日趋规范。中央高度重视网络视听节目的传播内容安全,高度关注视听新媒体中的新业态、新模式,致力于建立安全有序的网络传播秩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鼓励优质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广电总局按照主题管理与内容管理并重、线上与线下内容标准一致的思路,依法依规对行业进行引导。

亮点三:技术支撑快速升级,实施视听无处不在。光纤接入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更加亲民的网络价格,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为移动视听服务发展带来强劲动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新设备在游戏、视频、社交等领域带来的消费理念将推动视听新媒体进入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全新阶段。

亮点四: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新兴媒体主流版图日渐创新。人民日报打造“中央厨房”,新华社“网络通讯社”,中央电视台的“三微一端”已经形成。

亮点五:视听服务业态更加丰富多彩,网络原创节目持续活跃。APP、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不断发展,同时不断涌现出新闻客户端,成为广电机构实施智慧广电的载体。网络原创节目数量快速增长,网络原创节目专业性正在增强。

亮点六:资源整合资本运作愈加频繁。内容与渠道的联合、打通正让视听新媒体领域的资源更加集中、配置更加灵活、动能更加强劲。一方面,广电媒体加大力量拓展新型业务;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瞄准存量资源纳入各自体系,同时瞄准增量资源。

推动媒体融合,办法有哪些?

媒体融合发展已经到了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不少,中国传媒年会搭建了交流和研究这些问题的平台,会上的不少观点都很有启发性。

◆“五个深化”做文章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深化技术融合,奠定硬件基础。深度的技术融合是媒体融合的动力和基础,传统媒体加技术、新媒体加传统模式,都不是实质的融合,而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新形态、新业态才能显示技术融合的真正成果。

二是深化内容融合,提高传播质量。运用大数据支持传媒内容的融合和质量优化,应当是媒体融合的核心问题。如果说互联网改变了传播空间和传播效率问题,那么大数据则改变着信息内容的生产方式和获取的流程,使一切真相的传播成为现实。

三是深化体制融合,强化制度保障。深化媒体融合,必须要打破体制障碍,形成新的体制。现在要做到“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不分彼此、一起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体制阻隔。

四是深化机制融合,激发行业活力。在深度融合中要将创造新的机制作为重点,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内在力量。传媒是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行业,没有一批有创造力的人,就不会有创造力的媒体。

五是深化政策融合,保障创新发展。传媒业要加大政策的深度融合,运用政策的力量推动传媒融合发展。要深入学习研究这些政策,领会精神实质,结合传媒业的实际,融会贯通,变成传媒的发展政策;要打通这些政策联结点,使其前后、上下、左右互通互联,形成一个政策体系;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深化改革、融合发展的政策,为打造形态各异、业态多样的新兴媒体和发展中国战略性的大型传媒集团而奋斗。

◆技术驱动促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东东,结合所做调研,对如何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提出三点看法。

一是坚持技术为支撑、内容为根本,以“中央厨房”为“标配”,加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央厨房”既是龙头又是中心,媒体融合发展要牢牢抓住这个中心任务不放手。

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推动媒体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直接将内容、流量和用户三者精准匹配,并通过数据资产的沉淀和对数据价值的挖掘,创造和发现新的盈利模式,挖掘数据带来的商业价值。

三是以技术为驱动,尽快寻找到能够普遍通用的盈利模式,变融合发展的影响力为盈利能力。如何变影响力为盈利是当前媒体深度融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果发展新媒体只是投入而没有回报,就不可持续。

◆“管理”“创新”不能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张丕民对如何加强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是要加强对新媒体内容的管理。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个人所办的自媒体,对内容的管理远远弱于传统媒体。管理只是手段,目的是让弘扬主旋律的内容有重大的影响力。

二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将呈现新的态势。新媒体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广电业的媒体融合扩展了主体,丰富了传播内容,反过来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三是典型示范媒体融合发展。在广州召开的中国传媒年会上,曾推选出2014、2015中国广电媒体联合创新20家,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做法,以典型引领融合发展。

大数据应用,未来知多少?

7月8日,作为年会分论坛之一的大数据创新论坛,围绕“大数据背景下的媒体创新”主题展开讨论,为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提升传播的有效性、媒体如何利用大数据服务社会支招献计。论坛还进行了两场圆桌对话,嘉宾围绕“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提升传播的有效性”“媒体如何利用大数据服务社会”进行交流。下面的观点,很值得一看。

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媒体大数据创新论坛现场

对于媒体来讲,应该运用大数据来推动媒体行业的创新发展和变革。当前,研究大数据应用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作为服务全国3.67亿未成年人的专属网站、中央新闻网站以及全国少工委的新媒体工作平台,我们一直在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借助大数据应用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未来网总编辑 万兴亚

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领航者,担负着社会主流价值和正能量的责任,既要服务受众,更要引导受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但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重构媒体的生产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创新,应该两手抓,一是抓与新媒体的融合;二是应该抓传统媒体的自身整合。只有解决了传统媒体自身散而弱的弊端,传统媒体才能从整体上更好的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常务理事、《影视制作》月刊主编 李新民

数据传递出一个信息:优质的内容永远不会遇冷。所以基于大数据的媒体内容生产,是未来媒体的趋势之一。通过累计的海量的数据信息,并将之挖掘和分析之后,将成为媒体创作、传播内容的助手。

——今日头条媒体合作与发展总经理安娜

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在公信力方面具有内生比较优势,所以可以利用大数据开展多样业务,拓展盈利和影响范围。大数据的使用,对传统媒体来说,首先要从新闻思维向产品思维的转变,尝试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取、维持、经营和运用已有的数据。

——观媒CEO、传媒大观察创始人 薛陈子

图片来自网络,部分文字内容据多彩贵州网、今贵州新闻网相关报道整理

整理\统筹:王向令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